吴乐斌:迎接绿色发展时代的机遇与对策

图集

编者按: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往往以自然环境为代价,近200年时间里,近代社会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远远超过人类文明此前数千年之总和,似乎环境与发展是难以协调的正负两端,顾及一方则彼方就会黯然。

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已经接近二十年,如何坚持绿色发展、如何做到与环境友好的发展愈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历史、经济、科技等角度阐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并提出“绿科技”“4C”等概念,希望对相关行业和领域有相应的借鉴。

全球范围许多现象的发生、许多理论的问世、许多实践的探索已经表明,人类社会在经历了机械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三次产业革命之后,迎来了第四次产业革命即绿色发展时代的到来。绿色发展时代,人类以最少的碳排放和最少的对自然环境的扰动获取最大限度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满足。

绿色发展以绿科技为基础和支撑。绿科技主要包括“4C”科技:清洁科技(Clean Technology)、数字科技(Computing Technology)、健康科技(Health Care Technology)、创意科技(Creative Technology)。

为了赢在绿色发展时代,文章提出了五项建议:一是在国际上高举绿色发展大旗,巩固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狠抓绿科技创新,让全世界的绿科技创新为我国所用;三是制定配套政策;四是抓行业试点;五是抓区域试点。

绿色发展时代的到来

人类社会已经历了机械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三次产业革命,现在大家在关注、观望第四次产业革命是否已经到来。

全球范围许多现象的发生、许多理论的问世、许多实践的探索已经表明,第四次产业革命实际上已经到来,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这次革命如果要冠名,最为合适的名称就是绿色革命,这个新的时代就是绿色发展时代。这里的“绿色”是广义的概念,其涵盖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产业的概念甚至经济的概念,已经形成了包括科技、经济、文化、法规、政策等内涵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从哲学原点上看,绿色发展是一种价值观,体现人类与自然良性互动、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状态与境界。如果说,前三次产业革命是人类对自然开采的力度加大和速度加快,那么,第四次产业革命是人类对自然的“还债”和“礼遇”,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再平衡。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和理解绿色发展时代:人类社会进入这样一个时代,人类以最少的碳排放和最少的对自然环境的扰动获取最大限度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满足。

绿色概念的提出,应当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1962年,美国人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对传统工业文明造成环境破坏作了反思,引起各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对西方工业化国家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重质疑。但在当时,绿色理念主要集中在污染的末端治理方面。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强调通过新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污染排放。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等人在《绿色经济蓝图》中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强调通过对资源环境产品和服务进行适当的估价,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后于1991 年出版的学术著作《绿色经济》在更加广泛的框架内探讨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陆续出台经济刺激计划,力图通过科技、产业创新推动向绿色经济转型。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积极调整环境和能源政策,明确提出“绿色新政”,旨在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新兴产业的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直到今天,绿色发展已经是美国民主党和社会知识精英的共识。

欧盟更是绿色经济的倡导者和先行者。2009 年3 月,欧盟宣布在2013 年前出资1050 亿欧元支持“绿色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保持欧盟在低碳产业的世界领先地位。同年10 月,欧盟委员会建议欧盟在10 年内增加500 亿欧元用于发展低碳技术。2010 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2020》战略,提出在可持续增长的框架下发展低碳经济和资源效率欧洲的路线图。2012 年4 月,欧盟环境部长在欧盟环境与能源部长非正式会议后表示全力支持欧盟发展绿色经济,认为发展绿色经济不仅能缓解就业难题,还能提高欧盟国际竞争力,是欧洲国家走出经济危机的唯一出路。

2012 年7 月,日本召开国家战略会议,推出“绿色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特别把可再生能源和以节能为主题特征的新型机械、加工作为发展重点,计划在5 到10 年内,将大型蓄电池、新型环保汽车以及海洋风力发电发展为日本绿色增长战略的三大支柱产业。发展中国家也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巴西重点发展生物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成为发展中国家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的典型。巴西耕地面积辽阔、农业发达,利用广泛种植的甘蔗、大豆等作物开发替代石油的乙醇燃料,使生物能源在其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半壁江山,其出售的新车中约80% 是可以使用乙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车。

印度土地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等都非常有限,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较大。2008 年印度政府颁布“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涵盖了太阳能、提高能源效率、可持续生活环境、水资源保持等八大计划,并以太阳能计划作为核心。印度希望凭借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强行业竞争力,力图在20 到25 年内,将分散的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和光伏发电系统发展成为兆瓦级可配送聚光发电系统,并提出相应配套措施,要求电网系统必须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厂的电,并施行累进目标制度。此外,印度还把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与经济发展目标相结合,将促进可再生能源使用与全国农村就业保障法案、节能灯推广计划等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对以往发展模式进行反思,普遍意识到只有通过绿色发展实现增长方式转型,才能避免在下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陷入被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11次缔约方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举行,184个国家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涵盖全球碳排放量的97.9%。超过150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了本次气候大会的开幕式。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协定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世界各国第一次这么团结,因为,大家共同的敌人来了——气候变化威胁着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

当前,我国进入了世界绿色发展的先进行列,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赞许和期待。我国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作出了全社会进入绿色发展时代的动员和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创新发展思路,也要创新发展手段。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绿科技的兴起

前三次产业革命是科技创新驱动的结果,科学在无意间播下了技术的种子,而种子发芽、生根、茁壮成长于人类社会的期望之外,科学—技术—产业—市场的价值链中,市场是被创造出来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中,当火车的发明人英国矿工斯蒂芬孙自己动手制作的第一台机车于1814年7月25日运行,上路时,许多人要打火车,还有人炸毁铁路,因为火车破坏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秩序。

本次产业革命即绿色革命与前三次显著的不同在于市场或需求驱动更为重要,强烈的需求呼唤着科技创新。什么科技能满足人类以最少的碳排放或对自然环境最少的扰动换取人类对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求?绿科技,我们把能够满足绿色发展需求的科技统称之为绿科技。

注册于香港的绿色科技联合有限公司自2009年起,组织国际国内上千名专家撰写《中国绿色科技报告》,并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其科技内涵包括新一代能源价值链、低碳生态城市、建筑环境、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

美国劳工局自2011年开始,用GTP(Green Technologies and Practices)监测各行业的“绿色”程度,2011年,美国57%的行业采用绿科技提升了能源效益,50%以上行业用绿科技实现了污染物和废弃物减排。

绿科技包括哪些内容?我们以“4C”概括。

第一个“C”,英语Clean Technology,清洁科技,包括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中包括了清洁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地热能源等。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类祖先“遇水而居”,因而诞生了一系列以水域命名的文明,如黄河文明、尼罗河文明,等等。此后,世界强国因能源而起,第一次产业革命中,英国因最先开发和掌握了煤炭而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美国最先发展了电力工业,又因为掌控了石油而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煤炭,因迄今为止的科技尚不能对其进行清洁有效的充分利用,渐渐让位于石油;石油,因其清洁利用和资源开发的局限性又显现被页岩气取代的趋势。人们在争议中逐步认识到化石能源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威胁着人类共同家园——地球,于是,大家开始寻求人类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在清洁能源的诸多选择中,甲醇燃料正在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和一些国家的关注。甲醇与其他能源相比,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甲醇是清洁的煤、便宜的油、移动的电、简装的气。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甲醇完全可以来之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取之于水的氢的合成,也就是完全可以不依赖于资源,成为人类新世纪新千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副院长张涛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院士,国际知名学者施春风教授在国际权威杂志《焦耳》上联合署名发表了《液态阳光经济》论文,阐述了甲醇作为燃料的重要意义,是人类走向未来新世纪新千年的能源选择。清洁技术还包括了环保产业的许多技术,如水、空气、土壤的洁净技术,固废的处理技术,此外还包括清洁过程技术和绿色材料技术等。中国科学院最近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绿色过程制造创新研究院”,李静海院士、张锁江院士领衔的科学家团队将通过介科学推动化工、材料、能源等产业的绿色制造。

第二个“C”是英语“Computing Technology”,计算科技,或者说数字科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与计算科技的发展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人认为,诞生于希腊的古代西方哲学一开始就关注并研究了诸如根号2 等数学问题,因此,希腊哲学孕育了古代、近代、当代科学,从欧几里德到牛顿到爱因斯坦,无一不是以计算为核心,一脉相传。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把数学植入到自然科学的机体,数学被普遍地应用于各学科,开启了近代科学的新时代。图灵把计算和机器联系到一起,此后的香农又把计算和信息联系到一起,从此,机器渐渐地走上了越来越像人的不归路。环顾当今世界发生的一切,不论是方兴未艾的互联网,还是处于风口的物联网,或是恩宠有加的人工智能AI,或是神出鬼没的区块链,或是风起云涌的大数据,无一例外的核心是计算或数字。这些技术的目的,最终无非是让机器越来越像人,代替人。

第三个“C”是英语“Health Care”,健康科技。人是手段更是目的,科学的终极目标是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人要研究人本身,特别是人的智慧和精神,就像让一个力大无比的举重运动员举起他本人是不可能的,是一个逻辑悖论。这个悖论说明,健康科技是最古老的科技也是最前沿的科技。

为什么把健康科技归类于绿科技?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以前我们治疗疾病的药物主要靠化学药,但化学药的副作用越来越不能被大家接受,而且,化学药制备的过程耗费资源,污染环境。比如,医药中间体的生产从发达国家转移来中国,从中国的发达地区又转移到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发展了,再接着转移。以前以化学药为主的时代正在走向衰弱,中国的中医药正在兴起,更重要的是生物医学异军突起,势不可挡。

当代生物医学的发展表明,我们健康的灵丹妙药不是那些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化学药,也不是藏在深山老林里的中草药,可能就在我们人体自身。

第四个“C”,英语“Creative Technology”,创意技术和创意产业。AR、VR等一系列科技创新将使传统文化产业迭代升级,以最少扰动环境的方式满足人类的精神生活的需求。VR技术使毛主席在诗词中的豪迈语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成为现实;AR加VR技术,可以使分居两地的夫妻过上幸福的夫妻生活;可以让名人走进自己的生活,让好梦成真。智能体育竞技运动或电竞运动,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服务机器人和机器人宠物走进家庭,嘘寒问暖,给人体贴关怀、精神慰藉。科技旅游与体验活动,如,中国科学院在贵州的“天眼”,观光游客的门票收入很快超过了建设的投资,武夷山航天馆的游客人数超过了同期武夷山景点的人数。

机遇与对策

绿色发展时代的到来,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关键在对策。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地区、对一个单位、对一家企业,如果对策对了,那么,在你面前将处处是机遇,遍地是黄金。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在国际上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是年增量最大的经济体,对世界的影响客观存在,夸大了超前了不行,退却了也不行。在许多场合我听见欧洲政要说,中国只要坚持绿色发展,和平崛起,我们就愿意跟中国走。在全球气候变化这个人类的共同“敌人”面前,中国担当起大国的责任,高举绿色发展这面义旗,加之中国市场的魅力,容易凝聚共识,容易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绿科技。

第二,狠抓绿科技创新源头。绿科技是当前的科技前沿,我国当聚集资源给予重点配置。同时,我们要开放创新,充分引进和利用发达国家先进的绿科技。为此,建议“五绿”同步推进:以企业机制建立绿色发展国际实验室,作为国际先进绿色技术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孵化器或加速器;组建“绿色发展母基金”和绿科技基金,对全球先进的绿科技公司和股权进行并购;依托香港和内地的自贸区建立绿科技股权跨境交易平台,也可以通过DRC和VIE 结构进行绿科技的股票跨境交易;在境内,把绿科技作为科创板板块的重点内容,或在沪市深市中建立绿科技通道;在一些地区建设绿科技落地和聚集发展的科技产业园。

第三,抓配套政策制定。绿色发展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科技含量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当协同支持、多措并举,推出包括绿色金融、绿色标准、碳税和碳交易等在内的绿色新政。

第四,狠抓行业或领域试点。绿色发展首要的行业或领域就是能源。建议国家积极实施“液态阳光经济”。关于“液态阳光经济”,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等人有专门报告,李书福也有人大代表提案,在此不作赘述。

第五,狠抓地区试点。在绿色发展有一定基础和积极性且有经济实力的省或市,推动先行先试,不断总结,逐步推广。(作者系中国科学院控股公司董事长吴乐斌)

+1【纠错】

责任编辑: 游苏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