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23年,老区湾区共赴“春天之约”

“当“老区效率”遇见“湾区速度”,一个更具想象力的协同发展新画卷,正在赣鄱大地徐徐展开。”

作者 | 叶景顺 曾斌生

数 读▶▶▶

广东是江西利用省外资金的第一来源地。2024年,全省实际利用广东企业资金3345.16亿元,占比30.52%。

香港是江西利用外资的第一来源地。2024年,全省实际利用港资6.04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的82.1%。

香港还是江西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2024年,江西与香港货物进出口总额668.9亿元,同比增长40.1%,占全省比重为14.2%。

江西与澳门货物进出口额5131万元,全部为出口。江西与澳门服务贸易进出口额474万美元,同比增长100%。

赣水腾蛟千岭翠,湾区起凤万商潮。3月30日至4月3日,2025年江西-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周在深圳、香港、澳门等地举办。在4月1日举办的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推介会上,省长叶建春满怀热情地向大湾区客商发出来赣投资兴业的“春天之约”。

现场湾区企业家云集,大家共叙老区湾区情谊,共话投资江西收获,共商携手发展大计,达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83个,签约总额450.46亿元。这场主题推介会是2025年江西-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周系列活动的核心环节。

这是江西今年首场、也是第二十三年在大湾区举办相关经贸活动。此时此刻,赣江与香江交相辉映,湾区与老区同频共振。“内陆腹地”与“开放前沿”的化学反应,正书写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协作新范式。

跨越山海23年,老区湾区共赴“春天之约”

地脉相连:“老区融湾”续写发展新篇

清清东江水,发源赣南,蜿蜒千里,滋养着赣粤港千万居民。60年,这条横跨赣粤的“生命水脉”,为香港汇入了一个鄱阳湖丰水期的蓄水量。它不仅是地理的纽带,更是江西与粤港澳大湾区血脉相连的历史见证。

在江西大余县与广东南雄市交界处,梅关古驿道被后人称为“古代的京广线”。历史上,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在此集散,这条沟通中国南北尤其是惠及赣粤两地的千年商道,带来的商贸繁荣盛景至今让人啧啧称奇。

进入新时代,江西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数据显示,江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1.28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3.42万亿元,十余年间总量实现翻番。

但与此同时,经济总量不大、高端产业基础薄弱、创新创造动能不足……依然困扰着江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革命老区,如何实现“破圈”发展?因开放而兴的江西,也必然向开放图强。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江西双向开放最重要的区域。广东省是江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最大的来源地,香港是江西最大的外资来源地、最大的单一地区出口市场、最大的境外上市目的地。

“今年是我省第二十三次在大湾区举办经贸合作交流活动,如此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为的就是更好地对接大湾区、深度融入大湾区,充分吸引大湾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巩固和拓展融湾合作成果。大湾区既是江西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也是江西由内陆走向蓝海重要的战略通道。”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春雷说。

跨越山海23年,老区湾区共赴“春天之约”

产业共舞:“双向开放”催生协同新生态

赣深高铁贯通山海,产业协同脉动湾区。一条高铁,串联起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带。

如今,赣深高铁将两地的时空压缩到2小时经济圈,南昌直达香港高铁开通运营,瑞梅铁路全面推进,常态化运营深圳、广州铁海联运三同班列突破8000列……“现在交通很方便,从深圳北到我们工厂庐山站,大概就5个小时,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艾美特集团副董事长蔡正富说。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江西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不仅是江西重点培育的万亿级产业,更是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就业的“强引擎”。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应炯直言:“我们有市场、配套优势,江西工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已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发展的重要阶段。江西虽有丰富的产业生态优势,但在产业链部分环节急需加强。”

比如,江西电子生产设备和电子专用材料领域蕴含广阔前景和巨大商机,前者六成左右购自广东,而深圳又占了其中的六成以上;后者每年的市场需求超过200亿元,一半购自广东,而深圳又占其中的一半以上。

华为公司深耕江西多年,依托自身数字化转型实践及行业经验,助力江西千行万业数字化转型。华为公司江西政企总经理铁会来表示,华为将一如既往联合上下游合作伙伴,持续扎根江西,助力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在省商务厅牵头举办的“赣贸优品 惠通全球”国内首场贸易供采对接会上,来自摩洛哥的Shelis告诉记者:“江西很不错,我去过九江、南昌、上饶,可是之前我只知道深圳做电子产品比较多,今天才知道江西的电子产品也做得这么好!”

围绕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江西精准聚焦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能源等12条重点产业链和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薄弱环节,精准吸引湾区企业入赣,持续延链强链补链,产业合作逐步深化。

全国工商联常委、广东圣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南认为,江西的产业空间、资源禀赋与大湾区的科创优势、国际通道深度耦合,公司正在构建“研发在湾区、转化在赣鄱,总部在珠江、基地在赣江”的新型合作模式。

跨越山海23年,老区湾区共赴“春天之约”

营商竞速:“老区效率”对标“湾区标准”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面对当今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赣南人民率先喊出“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郑弘孟对江西的投资环境印象深刻:“在江西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工业富联赣州项目在2022年仅用122天便完成一期建设,展现出高效建设速度,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2024年7月,大族激光旗下大族半导体装备与吉安市吉州区正式签约,微米级光刻机项目一期开工建设,达产后将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这是大族激光继落子信丰之后在江西的又一重大布局。

“我们深深感受到江西这片奔腾发展的热土是一方投资兴业的福地宝地,之前公司从未考虑过离开大湾区,2022年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信丰考察,结果被信丰干部‘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成极致、把极致变成常态’的攻坚克难精神所感动,毅然选择了看似不可能的小城信丰,并于2022年11月正式签约并落户。”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云峰说,“正是因为在信丰的产业项目发展得越来越好,让我们对投资江西越来越有信心。”

作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赣州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事项,100项市级权限与深圳“同事同标”、48项“结果互认”,部分事项要素比深圳更优。

209项赣州高频事项在深圳网上可办,127项深圳事项在赣州24小时自助可办,燃气经营许可2个工作日内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办理工伤保险参保登记“结果互认”……越来越多与大湾区无差别的办事体验,吸引着企业和资金“用脚投票”。

多年来,立讯、传音、欧菲光、同兴达、生益科技、兆驰、天赐、欣旺达、木林森等一大批湾区企业选择落户江西。2024年,江西民间投资增长12.3%,营商环境满意度跃居中部第二。

一江春水向东流,老区湾区共潮生。老区与湾区的协作已超越地理意义,成为内陆开放与沿海创新深度融合的鲜活样本。当“老区效率”遇见“湾区速度”,一个更具想象力的协同发展新画卷,正在赣鄱大地徐徐展开。

来源:当代江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