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秦可卿病重之际,王熙凤前去探望,看见那人“身上脸上的肉都已经瘦干了”。
秦可卿主动提及老太太赏的枣泥糕,说倒像“克化(消化)得动”,这说明她其实已经无法进食。
各路名医都已经看过、也都束手无策。
形容枯槁、日薄西山,王熙凤安慰完秦可卿之后,背着秦可卿对尤氏说的话,是“你要准备安排后事了”。
但回到荣国府见贾母之后,王熙凤的说辞却是“暂且无妨,精神还好呢”。
书中写贾母听完这句话的反应是“贾母听了,沉吟半晌”。
最终只对王熙凤说了句毫无信息量的话:你且歇歇换衣裳去吧。
所以,贾母究竟在沉吟什么?
通过王熙凤这句“暂且无妨”,贾母显然听出了她真正的弦外之音:人已经不行了。
王熙凤去看秦可卿之前,贾母嘱咐“倘若好些,你回来也叫我欢喜欢喜”,但王熙凤回来说的是“暂且无妨”。
暂且无妨,这句话翻译过来,真正意义是“没多久了”,一时半刻三五天还不会马上离世。
贾母自然明白,倘若秦可卿有好转的迹象,王熙凤一定会详说细节,细细讲出有哪些变好的具体表现,比如能吃什么了、能动了、能长肉了之类。
既然王熙凤没说这些,那自然是隐瞒了病人身体每况愈下的凄凉表征。
至于贾母沉吟的内容,很可能是在犹豫是否要叮嘱后事相关事宜。
她之所以沉吟但没说出口,第一点是因为宁国府和荣国府有别。
虽然都是贾府,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两府的日常生活和银钱事项都是独立的、分开的。
贾母虽然是老祖宗,也从来不管宁国府的事务。
倘若是荣国府里某位她并不真正疼爱的晚辈,她势必要嘱咐王熙凤开始提前预备后事、以免临时来不及、徒生慌乱;但毕竟是隔壁的宁国府,贾母沉吟半晌但终究没说话。
第二点则是一点微末的渺茫希望。
秦可卿不行了,这点尤氏知道、贾宝玉知道、王熙凤知道。
贾母虽然没直接看到人,但通过王熙凤传递的信息、她也知道。
人人都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即将发生的事情,但毕竟还没发生,直接说白事难免显得过于薄情寡义。
纵使贾母不是真心疼爱秦可卿,她也依旧怀抱有这份善意、没有说“白事要早做准备”。
贾宝玉弥留之际,赵姨娘提议准备后事,贾母急怒攻心、勃然变色“把人打出去”;
下人来回棺材做好了,贾母怒不择言“拉出去打死”。
彼时是贾宝玉亲爹贾政命人做好棺材,可见贾宝玉是真到了生死边缘、(如果不是主角光环护体)已无指望,但贾母也决计说不出一句“准备后事”来;
秦可卿纵使病重,也没到意识昏迷的程度,王熙凤和尤氏商议“早准备后事”,无人真心实意为她喊那一句“把做棺材的拉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