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黑”大概是每个小孩都会有的心理体验:他们不敢到黑屋子里取东西,夜晚要开灯睡觉...
.国外心理研究者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有73.3%的孩子“怕黑”。说明在孩子中,这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而随着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逐渐成熟,“怕黑”的情况会有所好转。
其实不止怕黑,他们还可能怕陌生人、噪音、虫子等等...
美国一位学者,总结了2~7岁孩子害怕事物的类型:
▲图片来源网易,版权归属原作者,侵删
有些父母发现孩子对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东西表现出恐惧时,难免不解。
▲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侵删
★请问各位教育专家:
为什么孩子会怕黑,害怕“有怪兽从床底下爬出来”呢?家长该怎样引导?
袁娟娜
心理咨询师[陕西-西安]
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因为没有过恐惧的体验。恐惧情绪是让人远离危险,比如孩子会爬的时候,一开始不知道爬到床边是不能继续爬的,当摔倒床下,甚至头上碰了个疙瘩,孩子有了疼痛和惊吓的感受,对这种不可预知的危险有了恐惧。
如果父母在旁边,看到这种情景,脸部的表情以及叫声,都会给孩子留下恐惧的身体感受,恐惧情绪的产生使孩子有了保护自己的意识。黑暗带来的不可预知性会调动恐惧的情绪体验,如果孩子看到过一些恐怖的画面都会浮现出来,另外大脑的想象功能也可以加工恐怖画面,孩子还不具有分清想象与现实的能力,会感到非常害怕。
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要嘲笑孩子。当孩子需要陪伴时尽量陪伴孩子,家长放松的声音,微笑的面庞都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这就是爱。另外,家长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孩子,家长在孩子遇到危险时过度惊慌的反应,也会加重孩子的恐惧感受。父母尽量提供安全的环境,在孩子自己玩耍时尽量不要打扰,不要说吓唬孩子或威胁孩子的话。
李凤霞
心理咨询师[新疆-乌鲁木齐]
首先让我们怀着一份好奇心去探究这次情形背后发生了什么。有可能是听说了或者看到了什么让他觉得害怕的东西,比如说大人会拿鬼呀什么的去吓唬小孩子。也有可能是看了一些类似恐怖片儿神鬼作品等。小孩子怕黑是个结果,我们去探究背后造就的原因,才有可能从根源上去提供一些帮助。
其次,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儿童这个年龄段,想象力丰富,生活经验不足。难免对一些大人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产生特别的心理感受。如果是这样就不必大惊小怪了。至于对孩子这个现象不管不问不以为然甚至嘲笑,任由事态发展下去。也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一些不良的身心方面影响。
冯琳
心理咨询师[四川-成都]
害怕是正常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害怕,孩子时期"怕黒"是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经历的,是幼小的孩子面对未知的害怕,是本能的保护自己的能力,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庆幸知道孩子的害怕,才能更好的给到孩子安全感。
面对孩子“怕黑”,父母只需要搂着孩子告诉他(她):“我知道你很害怕,妈妈(爸爸)会陪着你,和你在一起,我小时候也害怕过......”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些后,然后拉着他(她)的手:“我们去看看到底是什么。”和孩子一起去探索未知东西。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安全的基地,有了这个安全基地才有向外探索的可能。如果作为父母本能的排斥孩子的害怕,那么你在害怕什么呢?有没有可能是你希望自己不害怕,而把这个不害怕投射到孩子身上了呢?害怕是人类本能的保护自己的情绪,害怕可以让人避开危险!
邱赛建
心理咨询师[内蒙古-巴彦淖尔]
即使是成年人处的黑暗的环境中都不免会有紧张感,更何况孩子呢?所以孩子怕黑很正常。关键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切记不要在黑暗中恐吓孩子,我见过很多家长,孩子在晚上灭灯后折腾的不睡觉,家长就会假装特别紧张地对孩子说:“不能说话了,再说狼来了会把你叼走了。”诸如此类的话,孩子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一会儿就睡着了。家长觉得这一招真灵,屡试不爽。却不知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且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阴影会越来越强烈。
所以对于怕黑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多理解安慰孩子,鼓励孩子要敢于勇敢面对黑暗。而且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家长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表达你的恐惧与紧张。你应该让孩子感觉到你就是孩子的保护神。你的勇敢与坚强会潜移默化影响的孩子。
对于很多人来说,童年时光的害怕的记忆,对未来的发展有着同样的影响。所以,当孩子出现恐惧心理时,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去压抑自己的恐惧,而是要给予孩子更多的保护和安抚。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