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来直去的鲁智深,为何拳打郑屠绕弯子?施耐庵:大智慧在弯子中

状元桥下卖猪肉的镇关西郑大官人,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会终结在鲁智深的手中,也因为鲁智深的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的名号比《水浒传》中三十六天罡的董平、张清、穆弘等还让读者熟悉。

性格豪迈不羁,做事直来直去的鲁智深,原意本是教训一下镇关西,谁曾想,镇关西被三拳打死了。自此,鲁智深流落江湖,开启了属于鲁智深的【孤独】人生。

回过头来看,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读者惊奇的发现为了教训镇关西,鲁智深没有二话不说直接动手,而是选择饶了一个大弯子,硬生生把直来直去性格掰弯了,把鲁莽急躁的性子掰直了。

如此引出一个问题来,为了教训镇关西,鲁智深为何绕弯子?

其中的玄机又是什么呢?

或许,我们需要从头梳理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故事才能找出答案。

当金氏父女在潘家酒楼诉说自己凄惨遭遇的时候,鲁智深对于镇关西的所作所为非常的气愤,当时他就扬言【打死那厮】,可见性格暴躁的鲁智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急切心情。

通过鲁智深对于镇关西寥寥数语的描述,读者可以得知,鲁智深和镇关西互相认识,虽然谈不上特别的熟悉,但鲁智深对于镇关西的个人能力和性格应该有所了解。

既然鲁智深对于镇关西知己知彼,那么为了发少小的带教教训恶人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鲁智深做人是鲁莽了点,直爽了点,但是他不傻!

为了消耗镇关西体力,鲁智深以【奉着经略相公钧旨】的名义,让郑屠亲自忙了一个上午的肉馅。镇关西挥汗如雨忙碌的时候,鲁智深坐着喝了一上午的茶。如此一来,两人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不然,鲁智深和镇关西单挑的时候,镇关西不至于被鲁智深一脚踢翻在地。

想一下,武松打蒋门神的时候,武松不是上来一脚就踢翻了蒋门神,而是招招致命打了一架!饿着肚子鲁智深也不过飞天丘小乙!

尤其可见,消耗力量的重要性!

鲁智深假借经略相公名义买肉引发矛盾,而后发展成斗殴!如此一来,周围的群众根本不知道,鲁智深为了替金氏父女出气而故意教训镇关西,更不知道是鲁智深故意找茬。在围观群众的眼中,先动刀子的人是镇关西,没有理的也是镇关西!

即便镇关西把鲁智深告上了渭州知府,鲁智深也是有理的一方,加之鲁智深老经略相公的出身,知府大人惹不起,处理的结果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最终,鲁智深完成了对镇关西的教训,自己又全身而退,继续干着提辖的工作。

何其爽哉!快哉!(镇关西没有死的情况下)

被鲁智深激怒的郑屠,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提着刀就冲向了鲁智深!注意一下此时,众人的情况。

众邻舍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节选第三回)

尤其是镇关西的手下,没有一个参与其中。

假设鲁智深一上来直接动手殴打镇关西,镇关西手下的十多个人不可能袖手旁观的。鲁智深激怒了镇关西,动手的变成了镇关西一个人,吃亏的也是镇关西。如果镇关西的十几个手下也参与的话,强似鲁智深只怕不吃亏很难,更不要说速战速决全身而退了。

最终,镇关西被打死,鲁智深也从想着教训镇关西变成了杀了镇关西。鲁智深也不得不背负人命的案子,开始逃亡生涯。可是,同样是人命案子,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有点类似宋江怒杀阎婆惜的案子,存在【过失杀人】。因为镇关西先动的刀子。按照宋江说法,罪不至死,最多流放几年就回来了,回来还是良民。

相反,如果鲁智深上来直接打死了镇关西(虽然不鲁智深想要结果),那么鲁智深的人命案子就变成了【故意杀人】和武松杀张都监、林冲杀陆虞候一样,犯的是不可饶恕的重罪,遇赦不宥的大罪,一辈子翻不了身。鲁智深提辖官出身,他懂得法律,他不会傻到为了教训镇关西搭了自己一生。

平日里的鲁智深是粗鲁,莽撞、急躁的性格,直来直去的做事方式,可是他不糊涂。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甚至细心过于常人,明知镇关西死了,还是说人家装死,为自己的逃跑赢取时间,宋江提出招安后,鲁智深率先反对,并提出【散伙】的建议,因为他知道朝堂的黑暗,意识到了招安不会有好的结果。即便征讨方腊胜利后,他还是选择拒绝接受朝廷封赏,杭州六合寺庙圆寂,因为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这就是鲁智深的大智慧,水浒传中绝顶人物!

文丨红楼小黑

原创文章,欢迎一起讨论,营造和谐的读书场所!

喜欢的话,关注,点赞,每天分享不同的读书感悟!

参考:

《水浒传》百回 袁无涯刊本

《水浒志传评林》

《水浒传》

《水浒传》百二十回 张竹坡点评版本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