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建设金融强国,一个艰难而伟大的目标

5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深圳金融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主题为“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正式成立。本文根据吴晓求在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吴晓求:

非常感谢戴行长、尚主席、建堂主任和李扬院长的精彩演讲。他们四位所做演讲是高水平的。戴相龙行长对金融强国的中国特色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建议。尚主席对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发展与金融的内在关系在结构上的相互适应,做了很好的阐释。建堂主任从人口角度谈到了养老金融如何发展,要重视人口老龄化和60-70岁轻老年人的就业等问题。李扬教授讲了大家当前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国债市场对未来中国金融结构,也包括人民币国际化所具有的重要支撑作用,对国债问题的研究它不能完全停留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工具协调层面,可能具有更宏观的意义。这些观点对我都有很大启发。

我也讲一个当前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即金融强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金融强国,这是一个艰难而伟大的目标。

总书记在省部级学习班上对金融强国的科学内涵做了科学阐释。我也是在学习总书记的讲话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谈一点个人理解。

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是伟大的,同时又是艰难的。中国实现金融强国,既要遵循金融发展的一般逻辑和金融强国的共性,又要体现中国特色,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在14亿人口的大国中实现金融强国。

虽然在这之前,有英国,更有今天的美国,他们当然是金融强国,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可能还有一点金融霸权的特点,我们所要实现的金融强国大概不会有金融霸权的意思。这个看法是之前戴行长一次专门给我电话中所强调的,他说他最近看到我关于金融强国的一些论文和视频,特别提醒我,中国所要建设的金融强国不是金融霸权,对我有很大启发。

我们所要建设的金融强国,首先是要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同时也要体现金融的普惠性,要为改善国际金融体系做出中国的贡献。我们建设的金融强国当然不是金融霸权,但同时我们又要体现出金融强国的一般特征。这个一般特征又是什么?

第一,在我的理解中,要成为金融强国,其货币应该是国际化的。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比重相对较高,达到12.28,排在第三位。比这更重要的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从定价到支付清算,再到财富储备,还要有不断的提高。

这其中当然必须要解决可自由交易问题,至于这种可自由交易是通过什么模式来完成,我们可以进行新的探索。我们的确存在一个外汇储备安全阀的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贸然推进会对我们的外汇储备安全带来重大威胁,但我们又必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解决这个两难选择的支点在哪里?在完备的法制,在社会必须具有巨大信心和稳定预期。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一个显著指标。如果人民币只是处在边境贸易和双边贸易结算状态,在财富储备市场占比很低,那当然会影响到金融强国目标的实现。

第二,金融体系一定是开放的,不可能是封闭的,而且也不能停留在管道式开放状态,必须全面开放。也就是说,金融强国的重要载体是开放的金融市场或资本市场,而且这个开放的资本市场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开放,而是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是人民币计价资产的财富管理中心。我认为,这可能是我们建设金融强国的共性特点,英美两个国家大概也有类似的共性。

建设金融强国,我用了一个形容词,艰难而伟大的目标。昨天我在人民大学的一个论坛上,只说是一个伟大的目标。我昨天在来深圳的飞机上突然意识到,可能还是一个艰难目标,它比经济强国、贸易强国甚至军事强国都要艰难得多。

经济强国世界上很多,全世界有36个发达国家,大体上都可以认为是经济强国。贸易强国也很多,日本、韩国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高,是贸易强国。但是,真正称得上金融强国的,在我的认知中,大概只有英国和美国,其他国家很难说是金融强国。

通过改革和开放,中国有可能成为第三个金融强国。由此可见,建设金融强国的难度非常大。为什么呢?因为对大国金融来说,当然要有强大的、有竞争力的、有创新能力的实体经济,这是实现金融强国的基石,因为它必须为市场源源不断地注入有成长性的资产,这个市场才有生命力。

中国所要建设的金融强国之国际金融中心,不是新加坡那样的。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实体经济可以没有那么强大。但是,对中国来说,实体经济的强大非常重要,因为它要源源不断地将成长性资产注入到这个市场,从而这个市场才能成为全球的财富管理中心。

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建设金融强国需要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基础,特别是要有一大批领先的高科技企业,因为这些创新型企业有很好的成长性。

除实体经济基础外,更重要的是国家软实力。金融强国当然要有强大的实体经济支撑,更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综合信用水平的定价。金融强国不是自画自说,不是自己说自己强,而是别人说你强,自己说强不算数。别人凭什么说你强,软实力、硬实力都强。软实力的意义在于让投资者放心,有安全感、靠谱,经济有成长性,这样外汇资金、国际资本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我们国家,这是很重要的。能把钱不断地投到我们国家金融市场中来,对国家软实力、完善的法制是放心的。软实力来源于完善的法制。

我特别重视法治的作用,法治是社会信心的来源,也是社会安全的最充实的底线。有了法治,社会就能形成严格的契约精神。金融的本质是一种契约交易,如果没有严格的契约精神,社会秩序就会非常混乱,经济运行的成本也会非常高。什么事情都去打官司,这不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社会秩序靠契约精神来维系。契约精神不会凭空产生,它根植于一个国家完善的法治理念,深厚的法制传统。

这就是实现金融强国难的地方,因为是软实力的体现。一个国家秀肌肉相对容易,软实力则需要一个漫长过程。我们每个人到健身房去练一年,身上都会充满肌肉。但人的涵养、风度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不是一年就能练出来的,要十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修行,才能显现。

社会文明的进步特别重要,文明来源于完善的法制。这就是我说的,金融强国是一个伟大而艰难的目标的原因所在。

这是金融强国的共性。金融强国的特殊性,刚才戴行长做了深刻的阐释,我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在中国,如何实现金融强国?我想,三个环节是绕不开的,我们不要想着走捷径,还是要攻坚克难,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实现金融强国,有些坎是必须跨过去的,想绕是绕不开的。

第一是市场化。没有金融的市场化,就不可能满足实体经济、居民部门和投资者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刚才尚主席的演讲,实际上是在阐述这样一个原理,居民部门、实体经济、科创型企业的金融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金融难以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我们必须通过改革来创新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满足日益变化的金融需求。

通过什么来完成?通过金融的市场化。市场化是改善中国金融结构的重要路径,这是中国实现金融强国的起点。试图要回到单一金融业态,不进行金融创新,就想实现金融强国,那是不太可能的。

第二是法治化。法治化是金融强国的基石,市场化是起点。法治化是一切事业的基础,一切的希望来自于法治。只要有了完善的法治,社会就有了基本的秩序,就有了基本的信心,就有基本的安全保障,社会就会慢慢地会富裕起来。

一个社会有完善的法制,低税收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就会慢慢富裕起来。这是亚当·斯密的名言。

我们要特别理解法治的极端重要性。现在社会出现很多问题,与法治有很大关系。刚才李扬说消费需求起不来,是因为收入没有增长,这个逻辑是对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收入没有增长又是什么原因?我们要思考这些逻辑,找到问题的根源。

我是非常重视法治和制度的作用,我不太喜欢政策的作用。这么大的国家,靠政策的频繁调整去试图完成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会带来很大波动。有了完善的法制,有了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制度设计,市场主体个个都很理性,他们都会做出理性判断,不要太多窗口指导他们。我们这些坐在办公室的人,不见得一定就比企业家高明,我们要有这种认知。我们的重点就是要把制度要完善起来。完善的法治至关重要,也是金融强国实现的难点。

第三是国际化。这是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首先,人民币要国际化,我们以后可以怀揣着人民币到了纽约,到了伦敦,到了南非,到当地银行换成当地货币。到那个时候,我想,金融强国的目标也就基本完成了。同时,我们还要让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市场上占比要不断提高。刚才戴行长说提到10%,10%非常重要,现在是4.5%,4.5%到10%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美国是18.5%,我们可能难以超过英国市场的外国投资者占比,但是我们先达到10%,再达到18.5%或者20%,我们的市场就国际化了。我相信,这个目标经过艰难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中央也提出来了,到2035年要构造金融强国的基本架构, 2050年要基本实现。对此我们还是要充满信心。

谢谢各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