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洱海,风花雪月
大理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充满着神奇,人们总喜欢活在那些千百年来耳熟能详的故事里。五朵金花、蝴蝶泉、三月街、洋人街;金庸笔下的武侠人物段公子(段誉)、段正淳,把大理描写得让人心驰神往。
崇圣寺三塔
大理现有旅游景点崇圣寺三塔、双廊、蝴蝶泉、天龙八部影视城、巍山巍宝山、剑川石宝山景区、宾川鸡足山景区、祥云水目山景区、南诏风情岛……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的民族风情为特色而闻名遐迩,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
苍山有经夏不消的雪,寒冬时节,百里点苍,白雪皑皑。阳春三月,雪线以上仍堆银垒玉,苍山顶峰马龙峰的积雪更是终年不化。夏天,山腰以上苍翠欲滴,而峰巅仍萦云载雪。
洱海的水,清澈透明,湖面碧波荡漾。每当风和日丽的夜晚,洱海之滨,仰望天空,玉镜高悬,俯视海面,地涌银涛,水光接天,万顷茫然,一轮明月在海中随波飘荡,这就是令人惊叹的洱海月。
提到大理,没有人不知道 “风花雪月”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这些,与大理段氏有关吗?
带着疑问,大型纪录片《人文中国行》摄制组一行于2019年12月31日抵达大理市喜洲镇文阁村(以前称阁洞塝村),对大理段氏赖以发迹的风水进行现场考证。
段氏源流,本地土著
大理段氏是甘肃武威人还是大理本土人?学术界主流说法是,段氏之先是武威郡人。
“武威”即今甘肃武威,汉元狩二年(前121年)置郡……因此,大理段氏家族来源于西北的甘肃武威郡。
这是因袭了元张道宗《纪古滇说集》、明杨慎《滇载记》明李元阳编纂《万历·云南通志》、清王崧本《南诏野史》等系列著作 “大理国段氏武威人” 的观点。这种观点在史学界相沿几百年,有一定的市场。
所谓“武威”指的是郡望,即祖籍或籍贯。一些人据此直断大理国王段氏家族为甘肃武威人,是不正确的。
据考证,大理国王段氏家族不是武威人,而是大理喜洲白族人。
专家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被封“武威公”者比比皆是。
如《周书·卷四·帝纪第四》载:
明帝武成元年九月乙卯,“封皇弟俭为谯国公,纯为陈国公……昌平公尉迟纲为吴国公,武威公王雄为庯国公。邑各万户。”
这里的王雄就是武威公。唐代也封过武威公,著名诗人李商隐就写过《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武威公玉茂元也)》的诗。
史实证明:
第一,段姓是南诏之著姓,即名家大姓。
第二,段姓始祖忠国,是大理喜洲定子邑白族人。 因此,“武威”是段氏曾经得到的一个封号,而不是籍贯。 ①(张锡禄著《元代大理段氏总管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P41-P46页)
段氏后裔亦自认为是本地土著居民,是九隆后裔。
大理喜洲段氏祖茔明正统九年(1444)《乡进士例文林郎世袭云骑尉拟谥文庄先生寿山段公墓志铭》曰: “公讳福,字寿山,姓段氏,乃九隆族之后。”
所谓“九隆族之后”,先要考证一下 “九隆” 的来历。
喜洲阁洞塝村《段氏续修族谱序》曰:
“吾段氏僻处西南,素称土著,自宋祖辨别华夷,吾远祖以南人服德为蛮夷大长。逮元明南征,段氏率土归化,举踵内响者,或任以抚彝之司,庆延后世。……吾祖连胜公居叶榆之阁洞塝村,自明迄今,瓜棉椒衍,元元本本……”
这是段氏家族自己撰修的家史,强调段氏是土著。
大理段氏,大理喜洲白族,本地土著人。
大理国开国君主段思平是今大理市喜洲镇文阁村(以前称阁洞塝村)人。史载,段氏历代生活在喜洲,经营规划着喜洲这块土地。
事实表明,段氏与大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段氏远祖是甘肃武威人,由于年代久远,甘肃武威风水也影响不到在大理喜洲的段氏了。
白蛮首领,建功南诏
大唐建立初期,在洱海周边地区分布着六个较大的部落: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史称 “六诏” 。“蒙舍诏”因在其他五诏之南,又称 “南诏” 。
南诏在大唐朝廷支持下,逐渐吞并五诏,统一了以洱海为中心其它地区。开元二十六年(738),大唐廷封“蒙舍诏”主皮逻阁为云南王、越国公,赐名蒙归义,这一年作为南诏国建立时间。唐朝廷扶植南诏的目的是联合南诏与吐蕃抗衡,以确保唐帝国西南疆的安全。
七年后,唐天宝四载(745),唐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遣使前往南诏与南诏国王皮逻阁沟通进贡、互市、册礼等事,期间使者和皮逻阁在言语上产生了龃龉,并因此引发南诏和唐朝之间的战争,双方大打出手,数年之间多次交战,各自都损失惨重。
十六年后,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唐剑南节度留后李宓率七万唐军再次进攻南诏,一直攻到南诏都城太和城(今云南大理)下。南诏求助于吐蕃,获得吐蕃援军后和唐军大战于太和城西洱河。唐军深入敌后,后勤补给困难,终于不敌南诏和吐蕃联军,全军覆没于太和城下。
南诏和唐军的作战中,西洱河白蛮(白族)首领段俭魏率家族私兵在西洱河红山坡大破唐军,为南诏国建立奇功,战后被南诏国王阁逻凤赐名为忠国,加封为清平官(南诏官名,相当中原王朝的宰相),成为了南诏国的开国元勋。
《南诏德化碑》文中提到大将军段忠国,碑阴职官题名的第一人即为段忠国,可见其在南诏政权中地位的显赫。段俭魏因征战有功,被封为清平官(宰相)。
其后,南诏国逐渐扩大势力范围,在强盛时期,其疆域北抵大渡河,南到越北,西接印、缅边境,东达贵州北部和广西西部。段俭魏荫庇子孙,官爵世袭,段氏地位也随之越发显得尊贵。
传至段俭魏第六代孙段思平之父段宝珑时,段宝珑领通海节度使,段思平世袭通海节度使。
公元937年,段思平建大理国于羊苴咩城。
是什么力量助段氏建功立业,官爵世袭直至分茅建国呢?
(待续)
(竑緣・启昌)
文丨竑缘・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