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 | 1月车市暗流涌动,第二阵营恐陷鏖战

引言:到底是怎样的开年车市表现,让乘联会发起了鼓励结婚购车免税、促进燃油车消费的呼吁?

​随着2月14日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终于发布1月产销快报,《汽车K线》所统计的主要汽车公司开年首月销量榜单也随即出炉。

就在同一天,乘联会在每月例会上发布了最新一期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除了传统的1月数据回顾以及未来市场展望,乘联会还在最后呼吁2022年促进传统燃油车消费,同时认为应当鼓励大家结婚,并且对新婚用户购车提供税费优惠。

看似不合逻辑,但从2022年首月销量榜单中,不仅能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乘联会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能窥探出决定车企2022年成败的销量密码。

1)三组位次变动,为全年带来悬念

从表面上看,1月中国主要汽车公司销量总榜仅有三组公司的排名发生变化。其中长安汽车延续了上一年度的整体表现,以微弱优势略胜广汽集团一筹,同时还实现了55.74%的总榜最高环比增幅,成为了第一梯队当中最耀眼的存在,创下了绝对的“开门红”业绩。

不过,伴随着明显的“藏销量”嫌疑,以及同环比均出现下跌的长安福特,长安汽车能否将这样的领先优势保持到最后,从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日系合资公司与美系之间的一场年度对决。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日系品牌市场份额为19.2%,同比下降2.2%;美系下降幅度稍低,为1.2%,但其市场份额目前也仅为8.2%。想必看着同样是同环比全面下降的上汽通用,上汽集团此时非常能够体会到长安汽车的感受。

排在第二阵营的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与奇瑞、比亚迪,仍然处在白热化的销量争夺战中。其中,吉利汽车以3万多辆的领先优势,将长城汽车挤出榜单TOP5。同时,后者以同比下跌19.59%、环比下跌31.16%的表现,成为了总榜当中双线下跌最严重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奇瑞汽车,单月销量突破10万,同时同比增速高达20%,呈现出正在迅速接近长城汽车的表现。但比亚迪就有些郁闷了,虽然创下了125.05%的同比增速,但在全年120万辆(甚至有消息称150万辆)的目标面前,开年首月销售9.54万辆,单月10万辆对其来说就像是个魔咒。

新势力阵营当中,哪吒汽车以402%的同比增速、8.71%的环比增速,1月销量突破1.1万辆,超越蔚来的同时,与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的差距仅为千辆有余。

最后来看榜单末端,之前无论在12月单月,还是2021年全年榜单中垫底的三家公司,在1月榜单中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过不是排名顺序变了,而是……威马不见了。

截至2月16日,很多人逐渐意识到威马汽车仍然没有公布1月销量。同时,北汽蓝谷和海马汽车也继续保持着快速的环比萎缩趋势。其中北汽蓝谷在断崖式下跌后,1月销量仅为2122辆;海马汽车同时也以环比三成的跌幅,1月1539辆的销量排名倒数第一。

2)新能源成销量密码,燃油车还有机会吗?

结合榜单和上文不难看出,2022年首月中国车市的销量密码仍然是新能源,特别是结合乘联会最新一期月报可以明显看出,榜单中同比增速超过20%的,无一不是借助新能源市场带来的增量。

同时,这样的趋势已经向上渗透到位列总榜第7名,单月销量突破10万辆的公司。而纵观排名前6的公司,普遍在新能源领域发力不及预期。

那么传统燃油车市场还有机会吗?

这也是乘联会在本期月报中发出呼吁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税收收入17.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国内消费税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车辆购置税3520亿元,同比下降0.3%。

由于目前车辆购置税主要来自燃油车,所以随着新能源车带来的市场冲击,此项税收势必会持续受到不利影响。同时,在国际贸易顺差再创新高、自主品牌A级车的产品现状下,乘联会认为,在现阶段鼓励家庭购买燃油车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除此之外,从人口结构、社会稳定性等角度出发,乘联会认为鼓励结婚,并且对新婚用户提供购车时税费上的优惠,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鼓励消费的作用,一举多得。

不过,我们回到榜单最初的问题,会发现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首先早在去年,新能源就已经成为决定销量胜败的关键,如果拿最近两年比亚迪产销快报进行对比,更是不难发现其对新能源市场几乎是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排名前4的传统汽车集团,站在超过20万的单月销量平台上,在新能源市场也都很难带来惊喜。上汽五菱固守低端,东风岚图曲高和寡,长安新能源一片茫然,广汽埃安中规中矩。

相比之下,或许单月销量10万-20万之前的第二梯队更值得期待。它们有的依赖合资公司“憋大招”,有的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有的已经能看出一些“新气象”。

毕竟排在这个梯队里的每一家企业,在自我变革这件事上从没让人失望过,彼此都是身怀绝技、身经百战。

作为2022开年的首月销量榜单,看似变化不多、平淡无奇,但随着新能源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扩大,各家车企纷纷扩大产品结构调整规模,2022年接下来的销量排名势必将发生一系列震荡。

在春节和疫情叠加因素下,2月销量会有怎样的表现?让我们一个月后一见分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