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孔凤鸣:将来肿瘤是有希望治愈的,多学科参与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方向|每经人物·大健康

2eic4iblTAWEU2XBM2IpBUcAxViaGhY76kqWGj7zOknwBbiaOIaa7ia3DdPnyueiboU0ygtH6BODLibY0YJQW4DKsqK2g.jpg

对于癌症防治来说,每个人都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近日,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医学专家解读十大主要流行癌谱防治专题”系列直播中,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胸部肿瘤中心主任孔凤鸣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外科部副顾问医生余思远分别从内外科的角度对肺癌的诊疗知识进行了科普。

孔凤鸣有三十多年的放射肿瘤临床工作经验,据她介绍,肺癌有五大治疗模式,分别为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孔凤鸣分析称,只有进入免疫治疗的年代后,肺癌四期患者才有存活的希望。对于免疫治疗的未来,她充满期待,“也许20年以后就不需要手术了,免疫治疗就可以了,手术可以用来解决其他更高难度的问题。”

两名专家在直播过程中均提到,目前,多学科诊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方向,对医生来说,也需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余思远表示,当遇到有争议性的案例时,通常需要发挥肿瘤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放射科等多学科的优势,集合多名专家的经验与智慧,一起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肺癌筛查?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在中国,肺癌仍是国内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十年中呈上升趋势。

在如何降低肺癌死亡率上,中国抗癌协会科普部部长支修益总结了肺癌的三级预防原则:一级预防是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防控措施,即消减“三霾五气”;二级预防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是规范临床诊疗,重视随访。

孔凤鸣特别提出,在个人无法改变全部环境因素的时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变得尤其重要。“肺癌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四期,肺癌一期有92%以上的患者都能治愈,肺癌四期就只有少于10%的患者能够治愈。”她表示,美国方面此前有人做过研究,低剂量CT筛查能使肺癌相关死亡率降低20%,这对肺癌早期筛查的必要性和方法都做了有力的回答。

哪些是需要进行肺癌筛查的高危人群?孔凤鸣介绍,国内权威的肺癌筛查指南提出,如果是在50岁-74岁之间,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都应该作为肺癌筛查的重点人群:

一是吸烟者,吸烟包年数不少于30包年(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乘以吸烟年数),包括曾经吸烟不少于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

二是被动吸烟者,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超过20年;

三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人群;

四是有职业暴露史的人群;

五是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的人群。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发现有肺结节,孔凤鸣强调,在CT扫描中发现的肺结节,只有4%到5%是早期肺癌,所以查出有肺结节时千万不要恐慌。她表示,人工智能正在肺癌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诊断上发挥重要作用,结合临床患者信息、结节影像数据和血液生物标志物的人工智能模型将可能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好的模型。

2eic4iblTAWEU2XBM2IpBUcAxViaGhY76kqlwibjMYQXyBIDuiaD9ib4IgiagA2H9OrT7ibYtE0uVATjHoCPQ2MgQmjtWg.jpg

医生查看患者的胸部CT 图片来源:新华社

如果在CT报告里发现有肺结节,先不要自己吓唬自己,一定要来找医生。有的肺结节是良性的,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有的肺结节是恶性的,我们就需要积极处理。”余思远建议。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什么情况下适合手术治疗?

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是肺癌治疗的五大模式。

对早期肺癌来说,手术治疗的帮助很大。肺癌越是早期,手术根治的机会越大,存活率越高。

余思远介绍,早期肺癌有手术治疗指征,一般来讲,一期、二期肺癌都有以手术方法治愈的机会,个别情况下,肺癌三期患者也能够做手术。“对有争议的肿瘤期数,我们胸外科就不能一言堂,要考虑患者术后有没有肿瘤科的配套治疗方案。”

余思远表示,是否对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术后患者治愈的机会有多大,二是手术的风险有多大。

“有的患者手术治愈的机会不高,而且风险很高,这种情况下,就算手术在操作上可行,我们也不会勉强给患者去做手术。”余思远强调,不是所有的肺部肿瘤都能够用手术的方法来治疗,手术也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在手术方式上,余思远介绍,传统的开胸手术需要一个很大的切口,还需要人工折断一两条肋骨,把整个胸腔露出来以便进行手术操作;胸腔镜微创手术是目前流行的手术方式,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创口更小,恢复起来也更快。不过,有少部分患者仍然只能接受传统的开胸手术。

余思远表示,手术治疗已经有很长的历史,目前仍在寻找新的方法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比如微波消融术和非插管微创手术。

“通常来讲,微创手术需要插呼吸管,现在发现某些患者不需要插管也能做微创手术,这样患者恢复得很快,有些患者第二天就能出院了。”余思远进一步分享称,现在也会通过机器人的辅助来做单孔微创手术,这样可以增加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一个方向,那就是尽量减少手术对患者的伤害,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让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余思远称。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免疫治疗会取代手术吗?

孔凤鸣有三十多年的放射肿瘤临床工作经验,作为一名肺癌医生、研究者和教师,在之前三十多年的行医过程中,她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每天都有新的突破,每天都有新的进展。”

不过,孔凤鸣坦言,目前在肺癌的治疗上仍然有种种挑战。她说,有两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一是个体差异,包括个体肿瘤的差异和个体免疫状态等各方面的差异,要去了解每个个体,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针对个体进行研究的话,很难找到规律,无法总结经验,也发不了文章。所以真的需要医生要有多学科的知识,我觉得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二是肺癌非常“聪明”。“我觉得肺癌太聪明了,跟聪明的肺癌之间的战斗,很难。”孔凤鸣说,不管什么治疗方式,肺癌在治疗后都会出现很多变化,而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做太多研究。

“我们一定要学习肿瘤的变化,不断改进治疗方法,才能够战胜肿瘤。比如说患者出现耐药了,那一定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做治疗方案的调整。”

2eic4iblTAWEU2XBM2IpBUcAxViaGhY76kqUZfUI9o6ZzhBeN1ia2GibaR88G0VKIurgubDCuhibJg4mVicUPfic7DgoYQ.jpg

医生查看患者的胸部CT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孔凤鸣还提到,只有进入到免疫治疗的年代后,肺癌四期患者才有存活的希望,而存活曲线的尾巴跟个体的免疫状态关系最大;如果消灭了患者体内的肿瘤,同时不降低患者的免疫能力,患者就有治愈的希望。“如何保护肿瘤患者的免疫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方向,化疗会抑制免疫,放疗也会抑制免疫,手术也会调节免疫。”

对于免疫治疗的未来,孔凤鸣充满期待。“将来肿瘤是有希望治愈的,治疗一定是‘保本’的治疗,不要杀掉正常细胞,要精准到通路、精准到肿瘤,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她说,也许20年以后就不需要手术了,免疫治疗就可以了,手术就可以用来解决其他更高难度的问题。

对此,余思远回应称,从患者利益的角度来说,如果有一天肿瘤科的治疗方式真的能够取代手术,让手术在肺癌治疗里失去作用,那么作为医生来说,他会感到很开心;能够让患者在没有大的创伤和侵入的情况下治愈肺癌,对患者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

“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们是治疗肺癌团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即使是早期肺癌患者,也不是说经过我们胸外科就完了,还是要考虑其他科室的协作。”余思远强调,多学科参与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方向,在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里,需要有多学科专家的集体智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