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不起到相互勾结,西方国家因何对台湾态度大转变?

凤凰网《香港號》|立陶宛之后,欧洲现“挺台”趋势?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核心提示:

1.台湾问题之所以活跃在“国际社会”,有多个原因:一是拜登政府拉拢盟友围堵中国,推动台湾议题“国际化”;二是台湾防疫的成绩让西方国家另眼相看;三是台湾在芯片、半导体的市场影响非常大;四是民进党当局的一些做法,使大陆派军机绕台巡航,国际高度关注台海会否生战。

2.无论是民进党当局,还是之前马英九等国民党高层都试图为台湾寻求更多的“国际空间”。但并不意味着蔡英文已完成岛内“台独”部署,转向“国际台独”。若是如此,大陆应该会启动武力统一。

3.对于安倍晋三提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挑衅言论,林泉忠分析,日本“有事”一词,常用于重大层面,比如发生大型冲突或战争。日本历届政府深知中国大陆是最大经济伙伴,但经济也不是支撑日本对华友好关系的唯一的因素。大陆崛起后,中日国力逆转。它对中国大陆处理周边地区事务的一些做法不认可,存在不少矛盾。

4.澳大利亚、立陶宛因为操弄台湾问题,被中国大陆制裁。林泉忠认为,澳大利亚在被经济制裁初期,虽然受到一些打击,但事实上它的一些供应链,逐渐转移到别的地区,对中国大陆而言也是损失。加上中美关系目前未出现很清晰的软着陆的前景,中短期内仍有国家会持续打“台湾牌”。

5.立陶宛、捷克、爱尔兰等国先后在台湾议题上采取动作,欧洲是否出现“挺台”趋势?林泉忠认为不需要过度解读,毕竟包括美国在内,虽然不会放弃遏制中国,但对华问题上,还是有节制,有所顾虑。所以其它盟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与中国的友好和平的经济关系。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观众朋友好!欢迎收看今天的“香港號”,我是陈笺。拜登政府宣布美国不会派出官方代表团参加2022北京冬奥会,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也跟风宣布不派官员出席北京冬奥会。尽管拜登否定中美关系的“新冷战”,恪守“一中原则”,两国最高领导人会晤后也强调要管控分歧。但我们看到年初拜登上任后,就积极组建他的所谓“民主联盟”来对付中国大陆,企图推动台湾议题“国际化”。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为何说一套做一套?最近中国台湾在“国际空间”也相当活跃,有不少国家不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跟台湾进行实质性往来。美国及其盟友们,难道不顾及与中国大陆这一庞大市场的经贸往来吗?形成如此局面背后有哪些原因?相关话题,今天陈笺请来国际问题专家林泉忠教授进行深入剖析

为何台湾地区议题在国际上越来越热?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林教授,您好!近年来在美国的带动和支持下,中国台湾在“国际空间”相当活跃,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敢跟台湾进行实质性的往来?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林泉忠: 的确,这几年台湾地区在所谓的“国际空间”相当活跃。原因很多,首先是整个国际环境的变化。

2018年以后,中美关系处于一个对立乃至矛盾冲撞的阶段,而且还不只是在特朗普时代。

在今年1月20号,拜登上台后,他非常积极地组建所谓的民主联盟来应对中国。包括跟日本、韩国、欧洲举行峰会,比如说“美日2+2”、“ 美韩2+2”,又包括像“四方机制”,G7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拜登政府在积极操弄,希望把台湾议题“国际化”,当然也就提升了国际社会对台湾议题的关注。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其次,就是台湾地区本身(的原因)。客观来说,疫情爆发后,台湾在抗疫方面,整体做得还不错。虽然较早之前也爆发过一波,但是1个半月后,很快又恢复到一个可控的局面。所以西方国家,比如美国、欧洲、日本都对它另眼相看

2021年10月6日,台北市,市民佩戴口罩出行。图源:视觉中国

在某种意义上,以前这些国家是有点看不起台湾地区的。毕竟台湾在推动民主化的过程比较晚,整体经济力量也不是很强,所以它们多少会认为台湾相对比较落后。台湾借抗疫,提高了它在“国际社会”的能见度。

还有一点也跟疫情有关。疫情爆发后,所谓的供应链问题都成为一个话题,尤其是在经济领域这一部分。虽然中国台湾是一个很小的地区,但是在半导体、芯片这一领域,它占据了全球市场相当高的比例,单单是台积电就占了6成。所以,这也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对台湾很重视的另外一个原因。

此外,也涉及到两岸关系。特别是2016年民进党在台湾上台,使得两岸关系越来越不稳定,对于民进党当局的一些做法,中国大陆有了更严厉的批判。从这一两年来看,解放军的军机频频进入台湾所谓的“西南空域”,有时候会有几十架飞机,也让世界媒体高度关注。

这些也使得部分国家认为大陆可能会对台动武,国际媒体的关注,更是达到了1996年台海危机以来没有过的高度。甚至也可以说是在1950年代,包括金门炮战等时期的台湾海峡的危机以来,所谓的“战争指数”冲到了过去几十年以来的新高,这也是另外一个造成国际社会关注台湾的原因。

欧洲小国罔顾对华关系的底气从何而来?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立陶宛似乎成为台欧关系的一个突破口,为什么一个小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后续又有哪些连锁反应?

林泉忠: 很多的舆论提到,是美国在背后操纵。当然,不排除美国的影响,可并非唯一的理由,立陶宛自身也有它的原因

立陶宛是靠近俄罗斯波罗的海的三小国之一,另外两国是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它也是苏联解体后,最早脱离苏联宣布独立的一个国家。

这三个国家其实都有所谓的历史记忆。 立陶宛认为过去几十年被苏联牵制压迫,所以联想到台湾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状况?当然,这种认知到底是不是正确,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的确,它们有这么一种所谓的感同身受 。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在立陶宛之后,捷克也声称要对台湾军售,爱尔兰表示不愿意看到台海出现军事冲突等等,它们都在国家层面显示了对台湾的“在意和友好”。它们这样做,有没有考虑到自身和中国大陆之间的贸易往来?

林泉忠: 我想,经济因素向来是国际关系中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无论什么时候,基本上摆脱不了经济因素的一个诱因。除此之外,这些国家很多跟中国大陆也是有外交关系的。

它们不顾中国大陆的反对,跟台湾提升所谓的实质关系,这些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经济可能受到影响。比如说澳大利亚,这两年跟中国大陆闹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希望加强跟台湾的关系。

还有像刚才您提到的捷克,去年疫情时,捷克国会居然派出了一支庞大的队伍到台湾窜访,甚至在台湾的“立法院”演讲。这些都让中国大陆很愤怒,对捷克实施了一些经济制裁,包括取消了一些钢琴订单。相比之下,这些所谓的经济制裁,对澳大利亚可能更严厉一点。这些国家要提升跟台湾地区的实质关系,就必然要面对来自中国大陆的经济压力,它们称之为“经济恐吓”。

我相信也不只是上述国家,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一些国家也都在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如何来处理跟中国大陆的关系。

比如说立陶宛,中国就对它实施了外交制裁,把外交关系降到代办的层级,这也是一种惩罚。至于经贸、外交等问题如何去平衡?这些想接近台湾地区的国家,目前还在观望。

安倍言论会否颠覆中日经贸关系?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在疫情下,全球经济都不理想,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疫情对经济的打击,应该说没有几个国家可以真正幸免。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2020年中日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175.38亿美元,可见双方在经贸上的依附度是很高的。但为什么安倍晋三会提“台湾有事,就是日本的事”这样一个错误表述?难道不担心日本会失去中国大陆这一庞大的市场吗?

林泉忠: 首先,不能说日本并不重视跟中国的贸易或者经济关系,其实一直是很重视的。过去,日本在一些议题上跟中国有冲突、矛盾,到最后实际上也是因为经济因素才改善关系。无论哪届日本政府都非常清楚,中国是最大的经济伙伴。

2018年10月26日,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与日本经济产业省、外务省共同主办的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不过话说回来,经济也不是支撑日本对华友好关系的唯一的因素。尤其是在中国崛起后,中日的国际地位就发生逆转趋势。

2010年后,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2020年,我们的增长,已经是日本的3~4倍,也看得出日本地位在下降的现实。

重点是在国力逆转的过程里,日本认为中国崛起,一方面是有正面的意义、正面的影响 ,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日本的经济发展。

可是他们也认为中国崛起之后,在处理很多国际事务,或者说周边地区的一些事务,他们觉得不太认可。比如说在南海,日本会跟其它西方国家一样,指控中国过去几年在南沙人工造岛。对他们来讲,也非常介意有关钓鱼岛的议题,跟中国之间有很多矛盾。

今年2月以后,中国发布了《海警法》,赋予海警在必要时候可以使用武力。日本对此反应非常大,到现在反应还在延续。整体来讲,对中国的一些做法,他们有不满的地方。

说到所谓的“台湾有事”,“有事”这两个字是日语的一个用法。当然原本是来自于中国汉字。可是我们一般讲“有事”是用在日常生活里,譬如说“明天我有事不能出席了”,有这样一个用法。但是日本用到“有事”,并不是用在日常生活里,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发生问题,比如说爆发大冲突,甚至是战争,才会用“有事”这两个字。它还是比较暧昧,比较模糊一点的用法。但这很明显不是一般的“事情”,首先这一点我们需要理解。

既然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会把所谓的“台湾有事”认为是“日本有事”?这个说法,其实并不是安倍首创。虽然在过去以前,很少谈到“台湾有事”这个概念。记得应该是在1990年代末之后,台湾地区的安保政策就开始调整,那时就用到“周边有事”这样一个词。当然,周边是指哪些地区,包不包括台海?这本身也有它的模糊性。

当然我的认知里,其实日本政府内部,或者说防卫省里,有相当清晰的理解。他们认为所谓的“周边有事”,并不单单指朝鲜半岛等地区,也包括台湾海峡。(只是)历届政府也没有直接把它讲明,一直还采用比较模糊的战略或者政策。为什么会出现所谓的“台湾有事”, 这样一个更为清晰的概念?刚才也稍微提到了,日本认为中国大陆用武力来统一台湾的进程似乎在加快。

解放军军机不断进入台当局所谓的“西南空域”,几乎已经成为日常。日本会认为,中国大陆崛起之后,两岸力量越来越悬殊,台湾的现状恐怕不保。这也增加了包括日本、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也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讨论。

我想再补充一点,刚才也有提到拜登上台后积极组建所谓的“民主联盟”来应对中国,那其中一个焦点议题就是台湾议题的“国际化”

今年3月美日“2+2”会议结束后,首次把“台湾议题”写入联合声明里。当时的表述是认为应该强调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稳重的内容,但它是首次写进这样的一个联合声明里,被认为是一个不寻常的做法。这当然引发了大陆较强的反应,很多舆论也都因为这样的事态变化来展开。

3月以来,我观察到,对日本来讲,“台湾有事”的议题已经扩大了讨论空间,几乎台湾的政界都认识到这个议题,也逐渐形成一个相当高的共识,当然还包括了社会的舆论。

我们也看到一些民调,对这个议题有更高的关注。甚至也有民调显示比较倾向未来如果万一大陆要用武力来解放台湾,是不是应该支持美国来应对?

我想这样的一个认知,或者说正面的认知是越来越强化。这个趋势下,安倍就提出了“台湾有事,等于日本有事”。他甚至还认为也是“美日安保有事”,也就是说把台湾的议题直接绑定美日安保体制,这引发了大陆的非常大的愤怒。

安倍演讲之后,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连夜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提出抗议、谴责。这都可以看出中国大陆对日本,包括安倍的演讲或者近期的一些动态非常重视,希望能加以牵制、防微杜渐,我相信是这一次中日之间就台湾议题互动的本质

蔡英文当局有意推动“台独国际化”?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刚才您说到拜登政府从今年上任以来,一直关注台湾事务国际化的问题。美国其实嘴上一直说遵循“一个中国”的原则,而台当局也有他们的策略,采取不冒进,但是我们看到其实说的和做的并不一致。有观点认为,在美国的实际力挺之下,蔡英文已经完成“岛内台独”布局,有意将“台独”转向国际化,或形成“国际台独”?您觉得有这样的趋势吗?

林泉忠: (我)并不认为已经完成所谓“台独”这样的进程。如果是的话,大陆应该会启动武力来统一。至少有两点,它还没有做,也不会轻易去做。

第一点,就是宣布“台湾独立”,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大陆对台动武的4个条件,这是其中之一。

第二点,就是所谓“法理台独”。目前台湾还在实施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把大陆视为“中华民国”里的大陆地区来看待,至少在“法律”层面还是没有放弃。除非有一天要“修宪”,把这部分废除掉,直接启用一个新的所谓“台湾共和国宪法”。若是如此,明确的“法理台独”,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大陆当然不会坐视不理。但是目前还没有,所以现在谈不上已经完成了岛内的“台独”进程。

当然话说回来,虽然台当局没有完成岛内“台独”的进程,但是它对“国际空间”的需求或者渴望,其实一直是有的。还不只是民进党当局,过去马英九任内也要求台湾要拓展“国际空间”,包括连战、吴伯雄两位主席前后访问北京的时候,也多次提到希望大陆能够容许台湾有更多的国际空间,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微妙的议题。

台湾民进党当局在争取“国际空间”这个过程,跟国民党到底有没有不同?这点我觉得是可以做个比较、讨论。

但是如果笼统地把它所有议题或举动都视为“台独”,是不是能得到包括国民党方面的支持?比如说希望作为观察员来参与世界卫生大会,我相信这需要多做一些分析。这样可能会更能理解究竟它在哪一方面属于“台独”,或者说是更明显的冒进,我相信会有一个更清晰的理解。

欧洲浮现所谓的“挺台趋势”?不必过分解读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那您认为所谓的“世界民主峰会”之后,以美国和欧洲等地的某些国家对台湾地区还会有怎样的新动作?

林泉忠: 最近爱尔兰议会通过一个决议来“挺台”,包括反对中国大陆“武统”台湾,其实也是最近比较受关注的举措。

(先是)一些小的国家(跟台湾地区加强互动),比如“波罗的海三国”,或者说捷克;到目前就相对大一点,爱尔兰也开始有这方面动作,(接下来)会不会扩大到整个西欧?我相信是下一个观察点,目前还看不到这个情况。但是我们也必须留意,10月份欧洲议会已经通过了一份“欧洲与台湾政治关系”的报告书,甚至还要求容许驻台湾的机构,更名为“欧洲驻台湾办事处”这样的一个举措。

这一些此起彼伏的动态,的确可以看出包括欧洲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已经开始有这种所谓的“挺台”趋势。但我觉得也不需要过度去解读,毕竟包括美国战略(在内),其实都有一定的节制,并非完全不顾中美关系

我举个例子,譬如这次拜登主持的所谓“世界民主峰会”,确实有邀请台湾出席,但它也有“平衡”,没让蔡英文直接参与。这其实也是考虑到中美关系如何去推动,如何去维持,这样的考量,我相信是存在的。

同样的,包括日本、欧洲也不是完全就无视中国大陆的意见和态度,我相信它们多少还是会顾及这一部分。只不过未来在“挺台”这条路能走多远,恐怕它们自己也还没有完全确定,都是在观望。所以我觉得目前也没必要过度去解读,但是这个趋势的确是存在的。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澳大利亚因为不友好,中国在贸易上也给予了制裁。这对其他国家有无警示作用?

林泉忠: 目前大陆以经济制裁的手段,来回应立陶宛和澳大利亚,的确是挺明显的。这其实也是要警告其他国家,不要步这两国的后尘。

在初期的时候,跟中国的贸易这部分,这两个国家都受到一些的打击,这的确是有的。可是1年过去,澳大利亚的经济其实没有很差,事实上是它的一些供应链,逐渐地从中国转移到别的国家。

譬如说今年三季度的贸易额,其实澳大利亚增加了35%,其中出口增长了42%,进口也增加了25.9%。所以整体来看,并没有因为中国的经济制裁,导致该国贸易有大幅度的减退。即便是这样,他们自己的评估也认为,即便是有打击,也是初期的效应,一旦供应链离开了中国,之后就很难再回去了。

所以对中国来讲,本身经济上也可能是一个损失。会不会其它国家也仿效立陶宛或澳大利亚,在经济贸易依赖中国大陆的情况下,不惜所谓的经济议题,还愿意跟台湾地区保持较强的关系?我相信其它国家也在观察这两个国家经济上的变化过程。如果真是像澳大利亚这样的情况,可能会让其他国家更大胆地来强化跟台湾地区的关系,或者做一些大陆不愿意看到的事,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现阶段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我才一直强调不必过度解读。

中美之间存在难以化解的矛盾,中短期内仍有国家会持续打“台湾牌”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这些国家提升与台湾的勾连层级和实质关系,会否继续影响到中国大陆与相关国家,甚至欧盟日本等重要经济伙伴的关系?会否加剧西方国家介入台海政治?

林泉忠: 要看整体的发展状况。美国这几年在应对中国的政策方面相当严厉,甚至是有点粗暴,特别是在特朗普的中后期。

据我观察,拜登上台后,就采取两面派的手法。他一方面强调应对中国的政策,不是在要跟中国开打新冷战;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拼命组建所谓的联盟来应对中国。在我看来,他的做法有自相矛盾的部分。可他毕竟否定了新冷战,这会有什么影响?这就让其他盟国多了一个理由,可能就不一定会跟着美国起舞,或者说不一定要跟中国全面脱钩、搞全面对抗。因为美国说过,只是应对中国,并不是要跟中国全面脱钩或者打冷战,既然如此,我们在相当程度继续维持跟中国友好和平的经济关系,不也是很正常吗?

当然,所谓的新冷战状况到底会如何发展,或者说中美对立的关系会如何发展?目前来讲还需要一些观察。

最近中美两国的领导人就通过视频举行会谈,部分舆论也比较乐观地认为中美还不至于失控,而且双方都非常重视如何去管控这种对立的局面。我也不排除短期内会有这样的可能性存在,能暂时缓和一下气氛。但是我并不认为,拜登政府会就此放弃他所谓的遏制中国的政策

我刚才也多次提到,拜登在组建所谓的“民主联盟”来应对中国,这个手段是不会改变的。包括9月份,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组成“AUKUS”这样一个三国军事联盟,也不会因为这次中美领导人会晤而放缓它的脚步。

▎ 美国时间2021年9月15日,美、英、澳三国领导人宣布,建立名为“AUKUS”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图源:视觉中国

所以,我觉得中美关系目前还没看到一个很清晰的软着陆的前景。而且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在所谓的价值观、价值体系这部分,我相信未来也很难看到化解的可能。从这方面来讲,所谓的“台湾牌”,或者(其它一些国家)加强跟中国台湾地区实质关系的现象,中短期内还是会持续下去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 非常感谢林博士从多维度解析了为什么台湾地区最近在“国际空间”相当活跃,以及为何有不少国家不顾与中国的关系,跟台湾搞实质性合作往来。您认为一方面这些国家对台海危机的忧虑,也有美国的鼓励和怂恿。您还认为在台湾方面,虽然积极争取“国际空间”,但并没有真正形成“台独”布局。目前事态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当中,所以要继续观察。谢谢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