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中的八贤王,受群臣雍正皇帝的赏识,却被康熙斩断父子情,一脸嫌弃

我是七哥

一个人贤能不贤能,与能不能当上皇上,没有必然联系。

远的有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近的有咸丰皇帝的弟弟奕訢,都是以贤能、才干闻名于世,可不还是照样得不到皇位吗?

古代皇子成功继承,无非看重两样东西:皇子的权谋,与上天的眷顾。简而言之,一句话,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皇八子胤禩,自小聪明。

长大之后,待人随和;

深懂人情世故,不光与诸位皇子关系良好,还与宗室亲贵、满朝大臣关系良好。

做事很有才干。帮助裕亲王福全管理广善库,被裕亲王夸赞“不误矜夸,聪明能干”;即使后来取得帝位的雍正,也对胤禩的才干表示赞许,“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

(胤禩 剧照)

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皇子,在众人看来,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帝王之才。

这不光是群臣的真心赞美,也是胤禩内心深处的想法。

本来作为一位卓越的皇子,有这样的想法,也没什么大错。但他的这种想法,表露在他父亲康熙皇帝面前的时候,胤禩就大错特错了。

康熙皇帝,是什么人呢?

一代明君?一代仁君?这些是他在政治上、国事上的丰功伟绩。

在治理国家上,康熙可以做到明断是非,做到开放进取,吸纳一些西方的进步科学思想;体恤百姓,多次南巡,接见普通百姓,最终把清朝带入一个盛世。

(康熙剧照)

但在骨子里,康熙仍然是一个帝王,是一个权力欲望很强的帝王。

所以,但凡有皇子威胁到他的皇帝威权的时候,甚至只是让他感觉不安的时候,这位皇子都断难逃过悲惨的下场。

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皇太子胤礽被大阿哥等几位皇子告状。对此,康熙深信,胤礽一定做了这些违法之事,便斥责了皇太子一番。而实际上,大阿哥等人状告的一些事情,完全不符合事实。

随后,胤礽因为内心恐惧,做了一些令人生疑的事情:偷偷窥探康熙的营帐。这一举动,又让康熙更加不安。

康熙为防太子谋逆,便第一次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皇二子胤礽,为康熙监国三十多年,多有政绩。就因为康熙的一点内心不安,最后被废黜了。

(胤礽剧照)

而究其原因,则是康熙对太子权力的忌惮,认为太子当政多年,多有羽翼,如今又越位阻碍皇权,“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从这件事情,我们就可以看出康熙对皇权的高度敏感性:只要有皇子触碰到康熙的皇权,那么这位皇子的命运就结束了。

对这一点,皇四子胤禛看的十分透彻,因而他韬光养晦,表面上不争皇位,反而博得了康熙的好感。

(胤禛剧照)

但皇八子胤禩,就比较率性而为了。在朝野内外群臣的一片拥护中,胤禩向太子之外,一路高歌猛进。

很快,胤禩的势力就暴露出来了。

首先,康熙四十七年11月14日,康熙让众大臣自行选择一位皇子,作为未来储君。其实,在康熙心中,皇太子之位非胤礽莫属。

但与会大臣一致推选八贤王胤禩为皇太子。这令康熙十分意味,忽然间觉察到,胤禩一派的势力太过庞大,似乎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自此,对胤禩格外提防,不满之情也应运而生。

不管胤禩是有意拉拢这些朝臣,还是大臣们心向往之,总之,这一次群臣推举,把胤禩与康熙之间的关系,拉到了低点——

康熙作为一朝君王,是绝不会允许有胤禩这样威望极高的皇子存在的。权力的威胁,让父子之情渐渐变淡,胤禩的太子之路,变得晦暗不明。

这也是胤禩在争储上的错误,一路高歌猛进,太过招摇,总会让人猜忌,尤其是让逐渐年老的康熙,心感不安。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11月26日,康熙外出巡视,胤禩因为祭拜母亲,无法前去请安。于是,胤禩便让太监前去说明原因,顺带捎了一个老鹰给康熙。

但令人意外的是,太监带回来的老鹰,到了康熙面前,就成了奄奄一息的老鹰。

康熙十分恼怒,认为胤禩是在讥讽自己年老气衰,就跟这还有一口气的老鹰一样。盛怒之下,康熙扬言,要斩断自己与胤禩的父子之情。

帝王家的父子之情,就这样说断就断了。面对父亲康熙的绝情,胤禩知道自己再无可能当上太子了,从此便淡出了竞争,随后更是经历了一波三折的痛苦余生。

这就是胤禩的天命。

胤禩为人贤能,被群臣的举荐,却意外被康熙猜忌;又遭遇至今仍然众说纷纭的毙鹰事件,最终无缘帝位。

就胤禩本人而言,他做到了最好的自己。事在人为,他凭借自己卓越的才能,与众皇子角逐帝位,赢得众人的信赖与称赞,可惜生不逢时:

父亲康熙帝猜忌心太重,有意冷落威望甚高、实力较强的胤禩,最终胤禩只能在失意中了却残生。

本文发布于岁七夸父,2019年10月9日。

我是七哥,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一则精彩、有味道的史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