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支教干部为幼儿教育尽心尽力
阿莉雅:孩子们的变化激励着我
亚心网讯(记者布仁克西克)5月30日,阿克陶县皮拉勒乡中心幼儿园中三班的孩子们正在排练舞龙舞狮表演《歌唱祖国》和手语舞《感恩的心》,这两个节目是支教干部阿莉雅·巨艾提编排的“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演出节目。看着孩子们可爱的模样,阿莉雅心里很欣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变化激励着她。
阿莉雅是自治区纪委监委组织部干部培训处副主任科员。从开始支教的那一天起,她就要求自己用爱的教育,感化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怀有爱心和感恩的心。她让孩子们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爱国主义情怀扎根在幼小的心灵中。她每天想着法子,以做游戏、画画、唱儿歌、剪纸等多种方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进行教学。偶有无奈和疲惫,但更多的是被孩子们包围着的幸福。
阿克陶的冬天寒冷干燥,有些幼儿的小手、小脸都皴裂了。阿莉雅买来脸盆、香皂和润肤油,每天接来热水,一遍遍教孩子们洗手洗脸,再抹上油。渐渐地,孩子们的小脸越来越干净漂亮了。
为孩子们添置新的教学用具、打扫教室、布置墙面、发放点心,如同是在经营一个家庭,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虽疲惫却又乐此不疲。她说:“我有责任对孩子们负责。”
阿莉雅一直在思考支教干部能给幼儿园和幼儿留下些什么?除了每日的正常课程以外,她坚持利用每日早读、课前三分钟、放学前五分钟时间,教幼儿唱国歌、背诵唐诗宋词等国学经典。在多次活动中,她带领本班的幼儿诵读表演《三字经》,让幼儿从小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在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审美和乐感。同时,她每天给学生们布置一个小任务——翻书,帮助他们培养阅读习惯。
今年4月,阿莉雅在班级里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周活动。学生们自信地诵读《三字经》,摇头背手的样子非常可爱;他们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剪出小窗花,也试着手握毛笔一笔一画模仿写出“中国”;他们还与老师在黑板上画下灯笼,听着屈原的故事,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一次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上,孩子们的表现更是让阿莉雅激动不已。当阿莉雅让他们说出自己的“中国梦”时,孩子们说出了心里的美好梦想,有的想去天安门当护旗手,有的想当一名人民教师,还有的想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最后阿莉雅说:“我的‘中国梦’是,我想多年后遇见你们,你们个个都优秀自信,怀着梦想忙碌在回报祖国和家乡的路上。”
秦鹏:把65个娃捧在手心
亚心网讯(记者张雪红)“教育的真谛是爱,我把全部的爱给了我的孩子们,孩子们自然会把他们的爱回馈给我,而他们给我的爱就是学好语言,向着他们的理想前行……”这是支教干部秦鹏日记里的一段话。
秦鹏是一个戴着眼镜的26岁大男孩,他是新疆头屯河流域管理局的干部,是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刚一工作,秦鹏就主动报名参加自治区南疆学前教育干部支教工作,来到策勒县恰哈乡克孜库迪盖村幼儿园担任教师。
2016年11月的克孜库迪盖村幼儿园,是只有一间教室的应急幼儿园,支教第一天,60多双小眼睛看着秦鹏,让他手足无措。他先和孩子们一起玩,通过玩慢慢和孩子们成了朋友,后来幼儿园分了班,他成了大班32个孩子的老师。
每天早上,他要先生炉子,见到班里的孩子第一件事是用温水给孩子们挨个洗手、洗脸。那时,班上只有他一名老师,从生活到学习,他细致而有耐心。
去年的儿童节前夕,秦鹏联系了内地的朋友,为幼儿园里110个孩子做了统一的园服,这特别的礼物让孩子们欢呼雀跃。
去年7月,秦鹏把他班里的32个孩子送进小学一年级,在单位的帮助下,他悄悄为孩子们每人准备了一个新书包,书包里是上小学要用的全套文具,这个毕业礼包让孩子和家长十分感动。
紧接着,他又担任了现在大班的班主任,他把班里的33个孩子叫“新孩子们”。在陪伴“新孩子们”成长之余,他也经常去小学悄悄看望他的“老孩子们”,听着小学的班主任讲他的“老孩子们”学习能力很强,他的心里就像灌了蜜一样甜。
孩子们成长了,秦鹏也成长了。去年12月,他参加恰哈乡幼儿园教学能手公开课大赛荣获一等奖,这个学习土壤学的硕士研究生心里满是成就感。
班里的迪娜耶提·托合提麦麦提喜爱画画,她画了一幅画,名字叫《中国妈妈,我爱你》。
“迪娜耶提,你的画太棒了,画上的字是谁帮你写的,老师还没教你们写过这些字呢。”
“是我写的,秦老师,你教我们认这些字时,我悄悄学会了写这些字。”
平淡的回忆中有很多温暖的片段,秦鹏一一收藏着。5月30日,秦鹏带着他的“新孩子们”忙着排练情景剧《小鹰学飞》,这是他们儿童节那天要表演的4个节目里的重头戏。孩子们渴望翱翔宇宙,秦鹏默默地鼓励,给予他们力量。
秦鹏悄悄给“新孩子们”也准备了毕业大礼包,还为每个孩子冲洗了一张照片,他期待和“老孩子们”“新孩子们”一起拍张合影,为他的65个娃留一张全家福。
朱莉莉:带着两代人的真情支教
亚心网讯(记者张雪红)因为付出了像妈妈一样的爱,孩子们才会把老师叫妈妈,朱莉莉从支教工作中收获了这种甜蜜的幸福。
5月29日,疏附县站敏乡艾日克贝西村幼儿园举行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支教干部朱莉莉忙前忙后带着她的31个孩子表演节目,还拍下了很多孩子快乐的瞬间,在她眼里那是最美的时刻。
朱莉莉是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信访处处长,2016年10月她主动申请到南疆支教,先是在疏附县站敏乡奥米德村幼儿园工作,去年10月又调到艾日克贝西村幼儿园工作,现在是该幼儿园中班的教师。
从机关干部到基层幼儿园老师,身份、职责的转变以及对环境的适应都没有难倒朱莉莉,她始终记着父亲的嘱托:“去支教,你要负责任!”她带着父亲的嘱托,带着落实自治区教育惠民政策的使命努力工作。
朱莉莉的父亲1963年跟随部队转业后一直在阿克陶县工作,朱莉莉生长在阿克陶,在她心里,南疆就是故乡,选择支教是她对这片热土的真情付出,更是家里两代人的接力。
“我申请到南疆支教时,我父亲已经卧床不起近两年了,父亲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南疆。母亲年轻时做过幼儿园教师,父母都支持我支教,他们为我的选择而自豪。而我是带着对家人的牵挂和歉疚踏上了支教之路,今年4月18日,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朱莉莉说。
只要与孩子们在一起,朱莉莉就暂时忘却了父亲离世的悲痛,她从童心中汲取了力量,从孩子们的眼眸里看到了美好的明天。没多久,“莉莉妈妈”就成了孩子们挂在嘴边的称呼。
为了走进孩子的心里,朱莉莉蹲下来把孩子揽到怀里,用心与孩子交流。她还通过孩子这座桥梁,走进孩子的家里,走进家长的心里,给家长宣讲党的惠民政策。
爱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到站敏乡的第一个冬天,朱莉莉向单位同事发起了爱心倡议,联系了乌鲁木齐市、喀什市的4所幼儿园,为孩子们募捐到上千套衣物,还有大量的图书、玩具,让孩子们有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最让朱莉莉难忘的是去年10月初,她与奥米德村幼儿园的孩子们告别,要到艾日克贝西村幼儿园任教,孩子们不停地和她拥抱、亲吻,哭着不让她走。
现在班上的孩子又与她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像祖力皮亚·肉孜每天一起床就要催她的妈妈,早一点送她到幼儿园,她想早一点看到“莉莉妈妈”。
“祖力皮亚语言能力特别强,好学调皮,在我的鼓励和辅导下,她参加了全乡的幼儿演讲比赛,获得了一等奖。”朱莉莉说,“我每天都特别珍惜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我不敢想这个学期结束和孩子们分别的那一天。支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我对南疆孩子的爱会是永恒的。”
努兰花:让孩子们不断增强自信
亚心网讯(记者萨日娜)“作为支教干部,我们必须用耐心、爱心、恒心去对待孩子们,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才能真正接受我们。”5月3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干部努兰花对记者说。
努兰花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北京工作,至今已有30余年。2015年,努兰花主动申请去喀什地区疏勒县阿拉力乡驻村,谁都没想到,她一去就是四年。
“经过一年的驻村,我深深爱上了南疆农村的生活,喜欢上了当地可爱的孩子们,我想用实际行动帮助这些孩子。”努兰花说。
2016年,刚结束驻村,她就报名参加自治区南疆学前教育干部支教工作,单位领导考虑到她已经驻村一年,让她先回家和家人商量。努兰花却说:“领导,请给我两分钟,我和家人说一下就好,我想我的家人一定会支持我的。”
就这样,年过半百的努兰花毅然选择留在南疆,成为疏勒县阿拉力乡中心幼儿园的一名支教干部。
孩子们平时最喜欢听她讲故事,和她唱童谣。努兰花的手机、电脑里也存了很多舞蹈、音乐、童谣和故事。晚上备课的时候,她便自己琢磨,改编成适合小朋友学习的内容,手把手地教。眼睛看不清了就戴上眼镜,腰累得不行了就贴上药膏。每当这时她总是乐观地说:“别看我要退休了,我也要不停地充电呢。”
孩子们通过努兰花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教学,学习上有了不少收获。
4月28日,在疏勒县2018年“小手拉大手”青少年演讲大赛的舞台上,萨妮耶·阿卜杜凯尤木用标准的普通话向观众做自我介绍,然后跳起了努兰花自编的舞蹈《喜悦》。萨妮耶时不时看着台下的努兰花,努兰花也面带微笑地看着她,一个表演连接着两个人的心,最终萨妮耶精彩的表演赢得了二等奖。
萨妮耶的舞蹈服是努兰花为准备今年幼儿园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专程从北京带来的。“看着萨妮耶,我就想起了自己的女儿。二十多年前,我的女儿也是穿着这套衣服跳《黑走马》的,因为当时工作忙,没能陪女儿参加演出,有些遗憾,但是现在看着这套衣服穿在萨妮耶的身上,我突然觉得很幸福。”努兰花说。
努兰花说自己在课堂上有一些“土办法”。“我没有做老师的经验,但是做了二十几年的妈妈,女儿小时候学英语,我就陪着女儿不停地训练听力、灌耳音。幼儿园没有耳机,我就是耳机,本来我的声音也大,不停地说、不停地比画,不断地刺激孩子们的感官神经,从而加深孩子们的理解和记忆。”努兰花说。
如今,努兰花来到疏勒县阿拉力乡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她想努力工作,扎根基层发挥自身的光和热。
马钰:多途径提升教学能力
亚心网讯(记者加孜拉·泥斯拜克)5月29日下午接受采访时,马钰的声音沙哑,她笑着说:“从一年半前来支教后,嗓子好像一直就是这样了。”
2016年11月,马钰作为自治区教育厅第一批支教干部,来到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玉奇吾斯塘乡阿热买里村第三幼儿园。马钰负责教语言课。她记得自己的第一堂课教的是儿歌《小手拍拍》,尽管这些4岁的孩子一开始不能跟着马钰念出歌词,但他们挥着双手有模有样地学习马钰的动作,努力地想要学会这首歌,让马钰对带好这些孩子充满了信心。
在幼儿园的时候,马钰每天有近10个小时都在陪伴这些孩子,教他们儿歌、教他们日常习惯、陪他们玩耍,除了中午孩子们休息以外,马钰几乎一直在说话。“小班的孩子更需要老师时时刻刻的关注。”马钰说。
马钰对待他们非常有耐心,从心底里渴望让这些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健康又快乐。她的真心付出也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
2017年放完寒假回到村里,马钰原本以为孩子们会对她感到陌生,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孩子们见到她时,一边热情地拥抱她,一边说“马老师,我们想你,非常非常想你”,马钰心头暖暖的。
作为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马钰也在不断地思考如何发挥长处,给予孩子们更好的教育。
“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是自治区教育厅下属单位,主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马钰介绍。
2017年9月,马钰第二年的支教生活开始了,这一年她被调到玉奇吾斯塘乡第十幼儿园教大班的孩子。来到这座2017年6月新建的幼儿园,看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马钰觉得责任更重了,她要发挥所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幼儿园所有教师的教学能力。从2017年11月开始,马钰发起了由全乡12位教语言课程的支教干部汇编的大班语言课件制作工作,上学期的内容目前已经汇编完毕,正在进行下学期课件的汇编。
“这个课件给每一节语言课制作了精美的PPT,更接地气,也更实用。”马钰说。除此之外,马钰还组织玉奇吾斯塘乡的所有学前教师进行每周一次的大教研活动,活动以教学研讨的方式开展,通过现场课、普通话能力测试、阅读能力测试等三个环节,督促教师认真备课,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能力提升了,孩子们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马钰说。
快要放暑假了,马钰想起2017年11月在玉奇吾斯塘乡的一个巴扎日的一幕,原来她教过的阿热买里村第三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在远处看到她,激动地指着马钰对妈妈说:“那是我们的马老师!”那一刻,马钰觉得幸福极了。
让爱与支教同行
□记者张迎春
自治区南疆学前教育干部支教工作,给南疆地区乡村学前教育带去了新理念、新思想,同时给幼儿送去了爱的教育。
爱需要耐心。支教干部带着微笑迎接每位幼儿,带着他们开心地玩耍、做游戏、学习,多理解和宽容他们,多鼓励和表扬他们,用心呵护他们成长,帮助和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信。这是支教工作的责任。
爱需要奉献。支教干部关心有困难的幼儿,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做好各种服务,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当支教干部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关心、爱护和教育幼儿,幼儿自然会把这种爱回馈支教干部,主动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亲近他们,自信、大方地展示着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朝着自己的小小梦想前进。
爱需要恒心。支教工作繁琐复杂且平凡,事无巨细,做好支教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付出很多努力。支教干部像父母一样,用心陪伴与默默付出,是他们的责任使然。当幼儿每天洋溢着纯真、可爱、灿烂的笑脸,身体健康,开心快乐,学习进步,这体现出支教干部的价值所在。
爱就是这么简单,只要真心投入,默默付出,用爱的教育,感化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怀有爱心和感恩的心,便能让爱国主义情怀扎根在幼小的心灵中。
爱是教育的真谛,是支教的底色,让爱与支教同行,一定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责任编辑: 王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