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
陈奕迅 Fear and Dreams 巡回演唱会
官方微博发布延期公告:
歌手陈奕迅(Eason)昨晚突感身体不适,今早经医生诊断确诊为新冠肺炎,须立即停止所有演出活动并进行休养。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毒侵袭,确定首周无法如期重返高雄,Eason 非常难过也深感歉意。演唱会团队已紧急协调后续安排,原订 5 月 16、17、18 日于高雄巨蛋举行的三场演出将延期举行。
已购票观众可持原票于新场次原座位入场。欲选择退票的观众,请依照拓元售票系统公告之退票方式办理,主办单位将全额退款。
演唱会场次变更如下:
2025/05/16(五) 19:30改期至 2025/05/29(四)19:30
2025/05/17(六) 19:30改期至 2025/05/30(五)19:30
2025/05/18(日) 18:30改期至 2025/05/31(六)18:30
全额退票相关办法将于今日内公布,请持续关注拓元售票系统官方公告。
网友:
身体健康第一位!
中疾控:新冠阳性率攀升
近期
全国多地新冠阳性率
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根据中疾控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2025年4月,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从7.5%上升至16.2%,连续三周位居所有呼吸道病毒首位,超过了鼻病毒和流感病毒。
▲图源:中疾控
在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也从3.3%升至6.3%,同样连续多周居首。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南方省份的新冠阳性率相对北方省份略高,这或许与南方的气候、人口密度以及人员流动特点等因素有关。
南方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
这次引起感染的主要是 XDV 变异株及其子分支 NB.1.8.1,它们仍然属于新冠病毒的奥密克戎(Omicron)家族,是此前广泛传播的 JN.1 和 XDE 的“重组后代”。
专家:在可控范围内
不会影响高考
病毒学专家、江苏省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所长常荣山指出,本轮流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群免疫屏障的减弱:上一轮大规模感染(2023年底至2024年初)已过去一年,多数人因自然感染获得的抗体正在消退。
2025年初的流感又相对低迷,为新冠病毒的传播腾出了空间。加上疫苗加强针接种率不高,整体免疫防线显得松动。
此外,还有几件事叠加,让它悄悄地多了起来:
● 节假日人口流动大:从清明到五一,跨省出行、聚会聚餐频繁,病毒借机扩散;
● 春夏换季,身体易感:早晚温差大,是本就容易中招的感冒高发期;
● XDV变异株传播力强:症状轻微、难察觉,很多人误当普通感冒处理;
● 免疫力下降人群增多:尤其是长期未接种疫苗、未阳过或阳过已久者,更容易再次感染。
自2022年12月以来,我国新冠和流感交叉流行,自2023年3月以来,新冠的流行波强度普遍低于流感,但间隔规律消失。2025年2月,我国经历了一波三年以来最小的流感全国性流行,人群群体免疫力下降,为新冠的再次流行创造了机会。同时,新冠距离上一波流行(2023年12月到2024年1月)已过一年有余,人群中因自然感染产生的新冠抗体保护几乎消失。
不过他认为,此次新冠流行即将见顶,并且不会持续太久。
常荣山表示,预计6月5日前后,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新冠阳性率会下降到8-10%左右,不会影响到一年一度的高考。预计6月中下旬,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新冠阳性率会下降到5%或以下。
普通人无需过度担忧
但这 3 类人要注意
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这轮新冠的症状相对轻,比如咽痛、发烧一两天、身体疲乏,部分人还会咳嗽持续一周甚至更久。
虽说不用过于担忧,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它可能会影响体力;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传染给家中体弱的老人、孩子或慢性病人,带来严重后果。
这 3 类人要注意防范:
● 60岁以上老人
● 有基础病的人(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肿瘤等)
● 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放化疗期、器官移植患者等)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建议,家庭中有老年人的需注意,一旦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或进行居家新冠抗原核酸检测,确诊后尽快接受抗病毒治疗。
防护指南5步走
个人防护
在商场、地铁、医院等人从众的场所,建议佩戴口罩,隔绝病毒。
保持社交距离
少去人挤人的地方,外出时与他人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
▲图源:四川疾控
通风换气
建议室内场所早晚各通风半小时,让病毒没地方藏身。
健康生活小习惯
均衡饮食:多吃肉蛋奶,搭配鲜果蔬,适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机体免疫力。
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适度运动:每天适度运动30分钟,让身体活力满满。
回家洗手:外出回家后用洗手液洗手。
健康监测
如果身边的人出现发烧咳嗽,建议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身体出现异常别硬撑,及时就医。
东东提醒:
随着5月气温逐渐升高
降水增加
各类病原体进入了活跃期
传染病传播的风险显著增高
日常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勤洗手、多通风
保持社交距离
在人群密集场所
佩戴好尺寸合适的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