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对千篇一律的日常感到厌倦,
渴望摆脱既定框架的束缚时,
总会思考如何在现实与梦想间架起桥梁,
以抵达心中那片理想的乐土。
我们在“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2024”上看到新的艺术实践,构想并实践着一个既根植于本土又面向未来的共同生活愿景,让乌托邦的理想在南海的大地上生根发芽。
沈烈毅作品《鱼跃鸢飞》
想象一下,当我们深入西樵巡礼南海之际,突然被一艘色彩斑斓、充满广东风情的龙舟所吸引,这便是艺术家陈粉丸为本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创作的作品《坐埋同一条船》。作品的名字源自当地的俚语,让人联想到“同舟共济”的古老智慧。这种表达既体现了命运共同体的紧密联系,又暗示了未来的不确定性。江河带来的既有自然灾害的挑战,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共同构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地区文化的基石。船,这个象征性的符号,在南海的碧波中摇曳,既承载着自然的挑战,也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宝藏。
陈粉
丸作品《坐埋同一条船》
在得知艺术节以“水”为主题,邀请人们踏上一场水上之旅时,陈粉丸的思绪自然而然地飘向了龙舟。在当地,龙舟不仅是竞技的象征,更是民俗文化的灵魂,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因此,“坐埋同一条船”这一表达,结合龙舟的意象,呈现出强烈的符号性和口号式意义。对于懂粤语的人来说,这句带有幽默感和市井气息的话语,既可能用于分享秘密或八卦时的调侃与讽刺,也可能在更多场景中展现其实用性与广泛性。将其置于龙舟这一典型符号之上,更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与独特的艺术效果。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像是一种对乌托邦式共同体的向往——一个无论风雨,都能携手前行的理想世界。
在创作中,陈粉丸展现了她对传统与现代的独特理解,不仅保留了龙舟的传统美感,更融入了个人风格,从色彩到设计,多维度的创新手法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剪纸风格的船帆,手绘涂鸦与传统纹样的碰撞,剪纸文字的通透与镂空,都让人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与无限可能。
作为一个广州女孩,陈粉丸的身份特征让她在创作中更加独特。她深入挖掘自己的经历,用作品讲述这个时代里微小个体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许正是我们心中那片乌托邦的缩影——一个充满爱、理解与包容的世界。
在绘造社的世界里,建筑不仅是砖石堆砌的居所,更是艺术与梦想的温床。他们穿梭于建筑、艺术、设计与城市研究的梦幻交织中,却谦逊地称自己为建筑的延伸者,而非艺术的入侵者。他们的创作,就像是在日常的每一寸空间里,悄悄种下乌托邦的种子。在《样板房》中,他们从民间自建房汲取灵感,巧用展览地户外楼梯,以普通雕花板为媒介,再创作成独特艺术品。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绘造社希望未来能够在保持连续性的同时,展现出明显的变化和进步。
绘造社作品《样板房》
在马岩松的眼中,城市建筑不应只是冰冷的居住机器,而应成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梦幻之地,《无忧屋》便是他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它并非一座寻常的建筑,它如同一个神秘的亭子,轻盈地“降落”在古村之中,又似一艘飞碟,静静悬浮于地面之上。独特的屋顶设计,抬高的地面,让人仿佛感受到一种超现实的降临,仿佛是从另一个时空穿越而来。
马岩松作品《无忧屋》
马岩松赋予《无忧屋》以可移动的灵魂,使它不再受限于固定的土地,而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迁徙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种设计,不仅是对建筑命运的重新思考,更是对古村兴衰变迁的深刻洞察。他设想,当展览结束,《无忧屋》便能继续它的旅程,成为一处充满美好情绪的空间,持续地为人们带来惊喜与感动。
在材料选择上,马岩松巧妙地将木头与钢结构结合,创造出既坚固又易于拆卸的结构。这种设计,不仅赋予了作品飞船般的视觉效果,更确保了它在需要时能够轻松迁移,如同一个流浪的艺术乌托邦,永远在寻找着新的栖息地。
一直以来,王子耕所遵循的核心理念是完全因地制宜的,在今年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中,王子耕团队负责策展人的“渔耕小舍——湖边的微美术馆”在西樵山下围水而建,他们邀请了六组建筑师进行场地改造,每位建筑师再邀请一位艺术家合作,利用场地已有的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形成新的文化脉络,共同将环湖区域改造成一个微型美术馆群空间。每个小房子内都展出了一件艺术作品,共同构成了关于水的叙事,这种共生关系不仅体现在艺术作品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上,更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中。
对孙玥来说,服装剪裁设计和陶艺的关系像是某种互文。其中的关联是在回溯反观作品的过程中意识到的。与其说是将两种大相径庭的语言进行结合,不如说是以“手”的经验为原点。学习造型艺术初期的懵懂经验就是运用柔软的织物转化为身体空间,对于柔软材料的感知与对身体尺度的辩证认识延续到泥土的创作中。服装剪裁与陶艺创作的过程都是时时体察内外的中间地带与永恒转化的万物距离。
王欣、孙玥作品《山海禅灯》
《山海禅灯》,正是她这一理念的完美诠释。在这个作品中,孙玥将视角、光线和声音等抽象元素具象化,创造出一个既广阔又微小的乌托邦世界。山海的广袤与禅灯的微小形成鲜明对比,但光的力量却超越了尺度的限制,如同乌托邦中的希望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而当人置身于这盏“禅灯”之中,光线的变化又带来无限的可能,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视觉与心灵体验。此次与建筑师王欣协同创作的经历让孙玥有机会从多重角度反观作品,不仅在塑造形态时沉浸其中,感受着泥土的流动与具体形态的逐渐呈现,同时也时刻锐化着自己的自体意识。
作为一位总能在实验与探索中捕捉灵感的艺术家,冯瑞的每一次创作都仿佛是一次心灵的冒险。在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上,她带来了最新作品《垂直自然》,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更是她对生命与世界深刻理解的结晶。作品的灵感源自段义孚的书籍《我是谁》,书中描述的南方热带雨林景象给予了她重新思考生命与世界的启示。
徐浪、冯瑞作品《垂直的自然》
在冯瑞的解读中,南方热带雨林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展现了一种所有生命体交织的共生状态。这里的植物、微生物等生命形态繁茂至极,它们快速出现又快速消失,轮换地存在着。同时,南方的建筑也与周围的植物、微生物紧密相连,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冯瑞从中联想到人在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她想象着一个理想的世界,一个充满爱与和谐的世界,人们能够在这个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与周围的生命体共同编织出美好的未来。《垂直自然》正是冯瑞对这一梦想的诠释,这件作品让人感受到了热带雨林的神秘与美丽,也思考人类在自然中的角色与责任。
我们特别邀请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发起人、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总策划孙倩来为我们分享本次艺术节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
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的主题为“水係南海”,这是一句既有粤语方言味道,又带着少许古文风格的表述。从西樵镇拓展延伸到九江镇,不仅是地域范围的增加,在观览动线交通的便捷性、展区场景与文化面貌的差异性,以及游客体验的节奏和细节上,我们也做了仔细的推敲和选择。来自全球的艺术家通过他们的创作,在艺术、自然与人类之间建立深度对话,他们的独特创意与南海自身的地域文化相结合,也将提供新的视角,展现地域魅力,激活、震撼观者的五感。作品与作品之间都要步行一段距离,需要按图索骥,根据艺术节的地图,一个一个去寻找,这个过程中也许会走错路,但也可能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事,看到不同的风景,这个过程也是加深与当地接触的过程。我们希望观览者能够慢下来,慢慢欣赏散布在大地上的艺术,享受“寻找”的乐趣。艺术节既是艺术家的艺术节、艺术节组织者的艺术节、外来游客的艺术节,更是属于本地人的艺术节。
郭达麟《云躲躲 伏匿匿》
策划、统筹/dooli
采访、撰文/栩栩
助理/王泳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