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丈量北国海岸线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概览关于海岸的诗句,我总会被曹操的这首《观沧海》中磅礴的山海之势所震撼。 碣石究竟地处何方,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有着诸多推论,其中一种说法认为碣石位于三国时代的辽东——如今的辽宁海岸线上。 无论学界的结论如何,辽宁海岸线上的大连都暗合我心中的诗词所描绘的浩大景象。

海岸线总长度高达 2211 公里,其中大陆岸线约 1371 公里,岛屿岸线约 840 公里,使大连成为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之一。大海与海蚀地貌的围裹和抱拥,给予了大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舒缓、丰沛的矿藏资源、得天独厚的不冻港,也因此收获了日、俄贪婪的觊觎,那段侵略的历史和文化浸染,也给大连留下了独特的城市文化。

冰雪消融、春花待放,此刻,大多数北方城市仍然缺乏生机与色彩。 这个时节的大连,虽身处北方,却因着大海的缘由泛起缤纷春意,正是窥探大连底蕴的好时机。 沿着大连的海岸线,从星海湾一路蜿蜒向北,左手是现代都市的繁华,右手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而行路间还能看到中国其他海域罕见的富有变幻和宝贵的海蚀地貌。 打开车窗,干燥了一冬的鼻腔能瞬间在海风中感受到大连春天的气息。

海上石林黑石礁

大连的地名总是生动而朴实, “马栏子”、“青泥洼”、“棒棰岛”、“甘井子”……这些奇奇怪怪的大连地名配上海蛎子味儿浓重的大连话,总是一听就能让人感受到当地的特色,“黑石礁”也不例外。

驶出繁华的星海湾没多远,海岸线上的黑石礁是距离大连市区最近的地质景点。黑石礁因黑色礁石成名,传说远古时期,黑石礁是乌鱼的家园,外来的凶恶海怪想要霸占这里,乌鱼为了抵御强敌便从肚里释放一股 “墨汁”,久而久之,不仅赶走了海怪,也把礁石都染成了黑色。

其实,黑石礁并未外表这样平平无奇。黑石礁海域沿岸为坚硬岩石组成的基岩海岸,大连著名的 “海蛎子”及其他一些生长在礁石上的贝类,与潮间带丰富的藻类,如红藻、褐藻、石纯、马尾藻等密集地生长于此。 这些贝类、藻类及其他一些海洋生物死亡后,尸体便会附着在礁石上面,久而久之一层一层地累积,就成为现在的黑色礁石。

外表黢黑的黑石礁,内里主要成分是石灰岩,如果把礁石敲碎,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 “面黑心灰”的。 这一座座根植北方海岸的礁石,从地质形成来讲并不孤单。 它们属于滨海喀斯特地貌,与闻名天下的桂林石林和张家界峰林一样,然而在北方地区像大连这么大规模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也确属罕见。

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都是喀斯特地貌。海水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逐渐形成了如今的黑石礁。据专家推测,黑石礁的海上石林大约形成于距今约 6500 万年以前的第三纪。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露出地表的石灰岩经过流水长期的溶蚀,形成眼前的石林。这也说明在第三纪时,黑石礁地区是片陆地,后来经过地壳运动才变为海洋的,海上石林见证了大连海陆的变迁。

以前,为了黑石礁海域的行船安全,海中不少的大型石柱已被炸掉了,如今的所剩黑石礁遍布于岬湾之中,岸线曲折且曲率大,岬角与海湾相间分布; 岬角向海突出,海湾深入陆地。 由于陆地的山地丘陵被海侵入,使岸边呈现出奇峰林立、怪石峥嵘的样貌。 涨潮时在水面或隐或现,神秘莫测; 枯潮时兀立于滩面,蔚为壮观。

我把车停靠在黑石礁最开阔的观景台,顺着海鸥飞翔的轨迹望向远方,是地锚悬索式的星海湾跨海大桥、如城堡般耸立的大连自然博物馆和大连海洋大学的校园。 现代建筑与山海之景巧妙地融为一体,让黑石礁成为这段大连海岸线最深厚的基色。

近在咫尺的日俄风情

沿着海岸线继续前行,几公里内就可以到达大连市中心。无论从区域规划还是建筑风格上,在这里都能看到满、日、俄的烙印。其实,大连从创市之初,便深受异国的影响。 大连地名 源自“ 达里尼 ”——俄语中“远方” 之意 。 在大连沦为俄国租借地以后,根据沙皇尼古拉之令将此地命名为达里尼,同时作为自由贸易港开放。

清光绪三十一年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顺其自然称之为大连。大连建市,就这样从一个屈辱的国际化开始,日俄在这里角逐缠斗,也留下了文化和建筑。解放后的大连,把伤口变徽章,也把俄式、日式建筑转变成独特的城市文化符号。

俄罗斯风情街是俄国在大连修建的第一条街道,全长不足五百米,两侧有二十余座俄式建筑。尖角屋顶、阁楼、木刻勒,俄国十九世纪的建筑风格毕现。曾经的白俄行政署变成了大连艺术展览馆,曾经的市政厅官邸变成了大连船舶学校,尽管如此,这里还是保留了相当的俄式风情, 街两边 套娃 、大列巴、紫金工艺品等 俄货琳琅满目。

距离俄罗斯风情街一公里的中山广场,圆形的广场周围十条大路向四面八方辐射。广场始建于 19 世纪末,沙俄为了在西伯利亚铁路太平洋一端寻找一个不冻港,强租辽东半岛,在此打造尼古拉耶夫斯卡娅广场。广场按照欧式巴黎风格模式打造,辐射出十条街道,而广场周边共有十座建筑,当地人称“十座楼房十个样,十条街道十个向”。广场建设未半,沙俄战败,日本在此设关东都督府,对已建成区域的道路建筑进行大规模改名行动,直至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好在绝大部分广场及周边原有建筑保留至今,并继续发挥作用。

有人说,在中山广场可以欣赏到最精美的欧洲建筑, 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 式 等 不同风格,当年俄国 设计师中的精英纷纷 在 这块画板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有人说,在中山广场可以发掘到最新奇的日式折衷建筑—— 向来主张和谐建筑风格 的 日本人, 占领 大连 后发现中山广场 已被打上了欧洲建筑的底色时,日本一批和洋折中流派的设计师把 此处 作为 “ 试验田 ”, 开始了他们的仿欧洲风格的 创意设计 。

如今的中山广场, 成群的白鸽起起落落 ,古老的建筑前不息的人群和车流成为了这座城市真正的主人。我在这里不停地按下快门,那些只属于遥远国度的色彩,在这里通过时光的沉淀,别有风情。

海蚀丹霞金石滩

与其他海滩的浪漫和优美不同,金石滩没有绵密的细沙,没有迷路的寄居蟹,也没有皮皮虾。但亿万年前震旦纪和寒武纪的地质地貌、沉积岩石和大量古生物化石鳞次栉比,在绵延十几公里的海岸线上形成的海蚀地貌,让人仿若置身张掖丹霞,地质的厚重远胜于风光的唯美。

辽东半岛南端东岸,丘陵与山地直逼海岸或倾没于海中,形成了壮观的基岩海岸。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当大海与基岩相遇时,造物主就开始了他以海浪为刀笔,辅以风蚀雨刻的伟大创造,历经成千上万年之后,最终呈现出了千姿百态、神奇瑰丽的地貌景观。

与其说大自然灵动雕刻海石奇观,让这里变成天然的地质博物馆,我更喜欢把这里当做石化动物世界。延伸到海中的海蚀平台、海蚀石、海蚀岛,每个都焕发着自在的活力,修长的像恐龙,矮胖的像乌龟,伏地的像鳄鱼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海蚀拱桥,也可称为海蚀穹,它的高度约为 40 米,当地人以“恐龙探海”命名,形容它酷似一只伸长脖颈,探向大海的恐龙。

从步步惊心的海岸继续深入,越是人迹罕至之处越有着超乎想象的壮美。 与其他基岩海岸不同,金石滩的地貌不单由海水侵蚀单一因素造成,岩溶作用叠加海水冲击改变了岩石表面的岩溶形态,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诸多的创作灵感。 如遇天气晴好,星空流云与大海在不同频率间波动,而四五月份开始,蓝色的荧光海更是增加了海岸的灵动。

写满故事的渔家归宿

很多海边城市都有一个叫做“渔人码头”的地方,大连也不例外。海岸边,渔船散落停泊,酒家灯光摇曳,道地的大连海鲜,在悠长缓慢的音乐中喂饱游人的胃。码头的钟声响起,那一片刻,渔人已成故人。

我一路行驶至中山区滨海路虎滩渔港内,从欧式建筑组成的街巷穿过,就到达了毗邻大海的渔人码头。 北临滨海路,南望黄海,东西两侧均为自然山体,山海相依,在这个没有门票的海角我收获了大连最浪漫的情节。

渔人码头的感念源自欧美,是一种欧陆怀旧式的休闲,一种港埠特有的市井文化,一种平民化的欢娱。 从旧金山、蒙特利尔、利物浦、澳门到淡水,渔人码头往往地处大海与都市的交汇处,仿佛总有情愫在大海的不同落脚处传递。

走进渔人码头前,一排排有明显的仿造痕迹的欧式建筑,由于海风的修饰反而不显得做作。 咖啡馆、甜品店、西餐厅、婚纱店,隐藏在建筑中,文艺和清新洋溢在每个店铺的气氛中,浪漫的音乐也映衬着不断响起。

渔人码头堪称大连市区 “最后的渔港”,回港的渔船和身边飞过的海鸥展现着这个老码头的活力,深红色的灯塔矗立在黄昏的天空下,有些饱含沧桑的历史感。 漫步在渔人码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鱼腥味,咸咸的海风吹拂着游人的脸庞,捕捞归来的渔船一条连着一条排列,缤纷的色彩在晚霞中仿佛画布上的油彩。

渔民们热闹地分拣着捕捞回来的鱼儿、虾儿、螃蟹等,商贩们在此起彼落地呦喝着,一切都那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渔人码头的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溜走。 每逢整点时间,渔人码头的大钟就会“铛铛铛”地响起,提醒海岸上的人和从大海回归海岸的人,珍惜这美好短暂的时光。

有人说渔人码头是距离城市最近的渔村,也有人说,渔人码头杂糅了最洋气的建筑和最海蛎子味的渔船。 这里既可以看到无数拍摄婚纱照的幸福恋人,也可以看到满身大汗的渔家。 冲突在这里比比皆是,漫天的海鸥让人无法分辨是浪漫还是生活。 傍晚,夕阳西下,所有渔船、浪花、波涛变成了金色,游人散去,只剩渔人以海为家。

大连海岸线上,那日出日落、蓝天白云、礁石海浪、海岛渔村,这世上有万种生活,别人生活的地方往往被我们视为诗和远方,但其实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眼下的生活。

Tips

线路推荐

大连海岸自驾之旅可以从黑石礁开始,至星海湾后一路沿中山路、滨海路至老虎滩渔人码头,然后从炮台山俯瞰跨海大桥和东港;再从中山广场沿东北路、振兴路前往金石滩,大连海岸线上黑石礁、星海湾、付家庄、老虎滩、东港、海之韵、金石滩以及诸多近岛各具特色,也涵盖了大连当地的主要旅游景点,都很值得游览。

美食

大连菜基于鲁菜胶东帮,有机结合了海鲜与蔬菜等当地食材,吸收东北菜及福建海西菜特色,同时也受到日餐与俄餐的影响,非常符合国民口味。大连菜中比较有名的有大老醋六样、盐焗大虾、蒜香鲍鱼、蒸海胆等。

海鲜

大连的低温海域让海鲜成长周期长,肉质格外扎实。深度选择恐惧症无法从一排排海鲜柜中指点一二,可以选择包罗万有的“海鲜大咖”,一锅包含螃蟹、对虾、大虾、蛤蜊、鱿鱼、扇贝、生蚝、海螺等诸多海鲜,让人食指大动。

撰文、摄影_刘鲸鱼 编辑_多布

(原文刊载于2020年4期《汽车自驾游》杂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