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片情爱有她就不低级

还记得那个史上最烂情人节档吗?

不记得没关系。

下周,开启“循环”——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

先看一波排片: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可不可以你也刚好喜欢我》《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可不可以不要离开我》……

又来害人?

放心,这次Sir早有警惕,务必帮广大年轻情侣提前排雷。

哦不。

不止情侣。

对于那些想看电影,却没法避开烂俗档期、没法突破狗血爱情重重包围的普通观众……

选它,准没错——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

Sir刚开始跟你一样抗拒——

这跟以往国产爱情烂片都一个妈生的吧!

片名。

云里雾里,看三遍都念不全乎的长度。

主创。

导演&编剧李亘,不认识的新人。

不过有一点值得佩服:

演员,没有“偶像派”,也没有“凑CP”。

主演除了齐溪,几乎全新人——谢承泽、牛超、邱天……没名气,宋宁峰、陈永忠,不是熟脸。

看到正片,Sir才发现此片气质如此特别:

大量日本元素,并非完全在国内拍摄。

不是在讲爱情,一切点到即止。

也一点不“烂”。

改编自导演十年前去日本留学的亲身体会、见闻,情感真实不虚伪。

捡到宝了?

不是Sir夸大。

它可能是这个档期,甚至开年春节档之后,国产院线片的一个宝藏。

01

没有霸总,只有废柴

电影一句很有味道的slogan:

“那些注定要分离的相遇,那些如期而至的别离。”

像不像一个无疾而终爱情故事的开头?

别误会。

说这句话的人,根本没资格体验爱情。

2007年,主人公李小李(谢承泽 饰)从中国来到日本做一年制交换生。

日语半吊子,为人又内向。

更难受的是,和那些有钱的留学生不一样。

他家境一般,父亲在国内还生了重病。

必须靠自己打零工来挣生活费。

不只一份工。

电影集中呈现了小李作为一个异乡人的艰难处境:

在KTV当清洁工,经常要干到后半夜;在仓库当码货的搬运工,是很累的体力活;在市场当推销员、售货员,需要社牛症。

可他这性子……算了吧。

干哪行都吃不开,还老受人欺负。

废柴得让人生气。

可生活也不尽都是糟糕,国内老同学邱邱(邱天 饰)也在日本留学,她热情开朗,全心全意帮助,让他尽快走上正轨。

明眼人都看得出邱邱对小李有意思。

烂俗爱情还是来了?

留意,电影一开场就点到即止:一年制交换生。

交换生,不会有结果的。

但邱邱不服。

一场注定失败的单向奔赴:

小李又搞砸一份兼职后,邱邱拜托老乡,中日混血儿青木(牛超 饰),给小李找了一份在中华餐厅“南国亭”当服务员的兼职。

这是一个“日漂难民营”。

代理店长管唯(齐溪 饰),刀子嘴豆腐心,和帮厨的宋哥(宋宁峰 饰)是一对儿,背井离乡在东京打拼。

厨师老万(陈永忠 饰)总是沉默寡言,而服务员青木喜欢邱邱,视小李为情敌,为此处处刁难他。

初来南国亭的小李,照样什么都做不好。

点不好菜,做不好饭,经常犯错,让店长管唯给顾客道歉……

再加上青木老使绊子,小李的生活,不能说是平淡无奇,只能说是水深火热。

学校生活也挺没意思。

为攒学分,他和邱邱选了一门由旅日中国人黎老师(张艾嘉 饰)教授的日本文化课程。

想想这场面:

两个中国学生,不远千里来到日本,在东京偏僻的一所学校教室里,听另一个来自中国的老师,讲述她来日本的见闻。

够奇葩了吧。

如果说,过往日本影视作品,让我们对日本的干净街道、晴朗天气、美丽风景敷上了一层厚厚的小清新滤镜。

那么《如果》的基调则是灰色的,低沉的,郁闷的。

它捅破我们意料之中的滤镜。

但也溢出了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02

没有CP,只有抱团

Sir一开始是把小李当做主角看的。

看到邱邱给他示好,他无动于衷,大骂他是个棒槌。

看到青木追邱邱,小李置若罔闻,为他“女朋友都要被抢走了”而着急。

后来才发现。

与其说电影在讲述主人公李小李在日本一年的交换经历。

不如说,它借着李小李的视角,描绘了一幅“日漂”的群像。

想象中豪言壮志的“闯荡四海”,事实上,不过走进另一座“围城”。

外人走不进,自己出不来。

呈现更是残酷。

开场先留白,然后逐步填充那些血肉。

齐溪饰演的代理店长管唯,一个“奋斗半生回到原点”的角色。

自述里,她来日本时和小李一样,语言生疏,打着各种看人脸色的零工,当年曾豪言壮语:

我今后再也不想看人脸色!

结果呢?

来到“南国亭”,当上了店长后,所谓“不看脸色”,只能是走进后厨时对同事骂两句。

管唯想生孩子,因为这样才能和男友一起申办“永居”。

结果呢?

患病,男友疑似出轨闹分手,吵架被邻居投诉……

门内是醉酒的男人,门外是吵闹的邻居。

那个光鲜的女强人工作背后,是碎成一地的鸡毛。

厨师老万。

全片话最少的角色。

小李眼中,他像宗师一般,做好饭菜,收拾厨房,云淡风轻。

镜头一转——

电车上,他被当做痴汉,被日本女性威胁时。

他一手捂着肚子,一边不耐烦的挡开。

一个长年忍着病痛的人。

他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会喝酒。

但在众人问为什么不把国内的老婆孩子接来的时候,他先沉默,然后又搪塞过去。

每年过年,他们都会问一遍。

这是一份属于漂泊者的有口难言。

Sir甚至都猜得出潜台词:

进一步,意味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身体不一定撑得住。

退一步,放弃半生奋斗的一切,回到老家,心有不甘。

这正是它与套路爱情的区别——

比起向外渲染那些激动的泪水,张牙舞爪的冲突。

它更想向内探索成年人说不出道不明的矛盾郁结。

既畏惧又不甘。

既要强又脆弱。

对,孤独。

电影最后,人越来越少的南国亭诸人,在农历新年时,又来到同一间KTV,点同一首歌。

那首被吐槽的,从来没换过的歌,《无言的结局》

本片片名就摘自歌词: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

脸上不会有泪滴

大家都是沦落人,只是在姿势不同地抱团取暖。

回到开头那个slogan:

那些注定要分离的相遇,那些如期而至的别离。

《如果》里,李小李一开始是过客,但到了结尾,又不只是过客。

虽然可能还是无言的结局,但这份温情,是电影在忧伤之外,最动人的东西。

打碎滤镜的异乡异国,从来不是天堂。

可再苦涩的生活里,也还有一丝甘甜。

03

没有意淫,只有不甘

看完片子Sir甚至有些怀疑:

这居然是个新人作品?

对多个角色刻画熟练,对不同悲喜情感掌控流畅。

一查,好吧,幕后班底果然都是行家老手:

监制,王红卫。

北电教授,编剧或当过监制/顾问的作品包括《无人区》《疯狂的赛车》《心迷宫》《流浪地球》《宇宙探索编辑部》;

摄影指导,姚宏易。

拍过《地球最后的夜晚》《刺客聂颖娘》,给侯孝贤当过很多年的资深摄影师。

剪辑,马修·拉克劳。

《南方车站的聚会》《江湖儿女》《相爱相亲》《山河故人》《hello!树先生》的业内知名剪辑。

艺术指导,文念中。

《黄金时代》《无双》《男人四十》《志明与春娇》,十二次提名过金像奖的香港资深美术指导。

音效,杜笃之。

世界级水准的电影录音师,不仅为台湾电影新浪潮几乎所有主将的电影(《恋恋风尘》《悲情城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录过音,在华语电影界更是一流的存在。

而串起这么多行家老手的新人导演,李亘。

李雪健的儿子。

重想电影里李小李的父亲重病那一节,恍然大悟。

那是导演亲身经历。

不仅父亲。

出国交流,语言隔阂,餐厅打工……都是。

剧本最开始的名字叫《渊野边》,导演日本留学时活动的区域。

现实比电影更残酷:

大多数是觉得你日语不好,或者知道你是一年交换生,培养你一年你回国了,肯定不行。

——《专访导演李亘:到了30岁,我才想表达》(下同)

而现实,有时又比电影更戏剧:

我当时就直接闯了进去,正好遇上了代理店长,也就是片子里齐溪姐扮演的“管唯”。

……最后她给了我一个机会。后来我问她为什么,她说那天看到我,就好像看到了当年刚刚来到这边的自己,与其说是收留我,更像是给了“当年的自己”一个机会。

出国留学却和一群“华人日漂”天天混一起?

听起来挺丢脸的。

但离开日本后,导演每年都要回去看一次。

这种回望,成为他最宝贵的私藏。

因此,导演再难也想拍出来。

剧组需要全程在日本拍摄,但日本批文要求严格,还有对打扰了南国亭日常经营的歉意。

以及,做好后又碰到疫情,电影院歇业,一而再再而三的,到了今天。

打动Sir的除了导演,还有“李小李”。

一个非常典型的当代青年。

换句话说——他不是世俗标准中值得学习的“榜样”。

孤独,内向,封闭。

只有这一面吗?

没人时,他戴上耳机一个人起舞;

因为一句话,呆在房间里帮黎老师转录一整个抽屉的录音带;

他不聪明,看起来很傻,但又关心别人,善待身边人。

没有原生的伤痕和包袱,却有着自己的趣味与坚守。

他一路成长,陪伴他的,是不断遇见的同学、同事、舍友、伙伴……

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注定会与他分别。

这就是《如果》在试图传达的某种感触:

没有人能够陪伴你一辈子,每个人最后都必然承受孤独。

很多相遇都会注定分离。

听起来很悲伤?

其实每一段离别都有馈赠。

离开南国亭的前一晚。

李小李拿上招牌,迈出了他一直恐惧的那一步。

在人流如织的大街上,揣着早已熟练的日语,大声地为他的家人们招徕顾客。

这一刻,过客李小李,终于选择皈依。

南国亭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如此看来。

那句Slogan,或许也能这样解释:

如果我们必然承受孤独。

那么每一次分别,是不是都能为对方和自己,留下微热的温度。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