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赠别易群先,《觉醒年代》中的诗词鼓舞无数青年人

距离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第一轮播出结束已四个月有余,但其火爆程度和余热宣传仍轰轰烈烈。继在央视一套首播之后,又陆续登录各大平台和地方卫视,目前正在香港地区热播。一部影视剧能有这样的排面,配得上网友口中“yyds”(永远的神)!

细枝末节,尽显国之文化

《觉醒年代》作为一部正剧,传播之广受众之多,绝不是营销策略,而是口口相传。很多粉丝都是自发安利,从各种不同角度出发,挖掘剧中的亮点。从剧本编撰到情节设置、从道具场景到演员演技,每一个细节都耐得起琢磨,经得起考证,而其中最独具匠心的莫过于剧中人物所念的诗辞台词。诗词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无限深意,是文人直抒胸臆的表达,是中华文化的凝练,更是激动到无以言表时的替代。

借古喻今,经典永传

剧中的伟人们常念诗作词,许多出现过的作品直到今日,仍被后辈传诵,不过含义却不甚明朗。《觉醒年代》的播出则起到了重大意义,它把诗词放到了伟人们的生活中,随着剧情推动,我们就能领悟到诗词中更多的释义。比如陈独秀在剧中被捕后出狱,李大钊就为他做了一首诗,叫做《欢迎独秀出狱》。你今出狱了,我们很欢喜!他们的强权和威力,终竟战不胜真理。什么监狱什么死,都不能屈服了你;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你今出狱了,我们很欢喜!这首诗的从名字到内容都通俗易懂,但其中饱含着守常先生对仲甫先生的情谊,也证明了他们不畏艰辛追求真理之心。李大钊先生在剧中还有一段诵读韩愈诗词的表演也别有寓意。李大钊避居至河北昌黎五峰山,互助社的学生们来看望他,他将众人引路至韩文公祠,边走边诵读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他讲解道,这首诗是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出京路上所作。全诗还有一句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守常先生之所以念这首诗,很大原因可能是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反对骈文,力致改革文风,借此来隐喻五四新文化对于我国的意义。

除了李大钊先生这些发人深省的诗词之外,还有一幕戏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李大钊先生、陈独秀先生还有即将远赴法国求学的学生们一起登长城远望,众人齐诵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书声阵阵,撼动灵魂。无人会,登临意。或许无人能懂辛弃疾登临江边高处的心声,但我们不同,在革命的道路上,我们永远有同伴在身旁。

言之力量,造就青年之光

剧中这样经典的场景还有很多,引起我共鸣的却是这一段。陈独秀赠别易群先的诗篇。女娃为精卫,街石堙东海。东海水未堙,女娃心已改。夸父走虞渊,白日终相待。奈何金石心,坐视生吝悔。此诗作于1910年,陈独秀先生在杭州最苦闷时写下,而他将这首诗送给易群先,传达了想要成为革命者就要不怕失败,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此诗虽意义重大,但场景却极尽烟火气。高君曼打包着热腾腾的包子,鹤年子美在一旁玩耍,易群先撒着娇让大家送她,而后陈独秀迈进房门,将誊写着诗句的宣纸送给易群先。易群先卷着手里的字画,听陈独秀的谆谆教诲。这表现出的是我国代代相传的优良品德,能带给青年人一种信仰和希望。这是易群先虽身为议员千金,却去互助社响应共产生活的动力,也是她不远万里奔赴法国求学,寻找救国之路的初心。易群先身上那种直率、和追求真理的品质,是吾辈学习的榜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