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艺术》(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国艺术的重要文献,1958年在纽约出版,上下两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礼泽)(汉学家、西方艺术史家)从中国的地理特色着手,系统梳理了玉器、青铜器、漆器、丝绸、雕塑、陶瓷、绘画、书法、建筑等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他坚持客观描述作品的方法,“并不对所讨论器物给予美学价值论断,而是让器物自己说话”。
“让器物自己说话”,与观复博物馆“以物证史”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我们选择翻译此书的原因。此次我们邀请到美国CCR(Chinese Cultural Relics《文物》英文版)翻译大奖获得者对此书进行正式专业的翻译,译者也是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国际索引数据库)和AATA(国际艺术品保护文献摘要)收录的美国出版期刊Chinese CulturalRelics的翻译团队成员。
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此次翻译将存疑处一一译出,其后附有译者注。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本书,在绚烂璀璨的器物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辉煌。
《维摩诘经》的内容,讲的是一位富人维摩诘,获得了法力和超等智慧,临死前在病榻上思索,释迦牟尼佛是否会派使者在他死后询问他。佛有此意,但找不到一位愿意接受派遣的人,因为所有人都害怕维摩诘的能言巧辩。最后,智慧菩萨文殊师利克服了迟疑,与一队随从去到智者身边,这些随从中包括佛陀最著名的一些门徒。接着,场景转换到维摩诘的家里。维摩诘居士想论说“空”,于是命人搬走了所有家具;舍利弗尊者在整个过程中扮演被嘲讽的角色,他说,大家都没有地方可坐。维摩诘显示神通,呼唤三万二千狮子座。天女接着出现,遍洒花;花朵落在菩萨身上迅速滑落,而落在门徒身上则像吸住一样。门徒使劲抖落花瓣,用尽法力,但仍徒劳”。舍利弗贸然提问,问天女为何以女性(这种低等级)形象示现,天女回答并说法:“所有一切,不分男女”,于是又变身男相,将男性变成女性形象。这导致在座开始辩论“不二法门”。众人要求维摩诘定义这个概念,维摩诘则默然不言;于是人们纷纷请文殊菩萨宣说这沉默的奥义。舍利弗这时想问问是否准备好了斋饭,款待众人;维摩诘洞悉了这一念头,召唤了一位菩萨,派他到众香园。菩萨从众香园带回一碗香米饭,众人都吃了这碗饭,饭的香味吸引了区域周围八万四千的富人,他们也得到了满足。然后,维摩诘将所有人都施法送到释迦牟尼佛正在说法的毗耶离城庵罗树园。当维摩诘展示妙喜的国度以及那里的不动如来佛,以及众佛菩萨和门徒时,赞颂升起(那娑婆世界中十四千万亿的众生便都生发了无上菩提道心)。
这种内容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常对味。他们对智者和神通者都很熟悉,他们自己的仙人和维摩诘这里的特质是一样的,都属于“人中龙凤”,轻微的贬低居士地位都会让他们变得傲慢。维摩诘居室的场景多次出现在洞窟艺术中,在6世纪的塔碑上也有表现,这些场景经常和那些富有的供养者的图像伴随出现,这种优越感毫无疑问是维摩诘所代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