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加薪!腾讯薪酬改革刷屏,网友:不加薪,那升职干嘛?

当升职与加薪脱钩,员工涨工资会变得越来越难吗?近日,腾讯发布了内部全员邮件,宣布开启新一轮薪酬改革。邮件中提到:

未来腾讯将不再单独针对职级晋升做即时的薪酬调整,同时,腾讯年度薪资回顾将从原来的6月份改至7月份,并且立即执行。

公司认可晋升所代表的能力提升和更高的职责要求,同时也要求用“武功”立“战功”,将能力转化为业绩贡献。因此在年度薪资回顾时会结合业绩贡献、能力提升、薪酬竞争力等因素综合评估。

知名职场博主为这封邮件画出两个重点:一是晋升不一定调薪了,二是原则上员工可以降薪;并认为互联网头部公司带头降薪,其他公司很难不模仿。

此消息迅速刷屏,引发网友对于“升职不一定加薪”“腾讯开放降薪通道”等话题的热议,不少网友表示:“不加薪,那升职干嘛?”“互联网大厂也卷起来了?”……

01 改革将至,晋升即调薪成过去式

在普遍认知中,晋升基本意味着马上可以涨薪,但现在不一定是了。腾讯的此次调整改变了“升职=加薪”的既有印象,进一步加强了加薪激励与业绩、绩效评价的直接联系。

有腾讯知情人士表示,晋级取消调薪是一种误读,今年腾讯在晋级调薪形式上有所调整,不再单独针对职级晋升做即时的薪酬调整,而是集中整合到年度回顾的激励资源包里。调整不代表晋升跟薪酬激励脱钩,或者直接把激励资源取消。

另外,这一次调整主要是对管理干部“能下”后薪酬做配套调整,这其实不是一个新政策,腾讯对管理干部的“能下”一直都有薪酬向下调整的机制,即腾讯的“薪酬回顾”管理机制。

薪资回顾是腾讯目前采用的年度薪酬评定机制,对员工薪酬进行评价和调整。2020年以前,在“普调”机制下,员工即使没有做出特别突出的成绩,往往也能获得最少几百元的涨薪,也就是只涨不降。2020年,腾讯对员工的年度例行涨薪机制进行修正,建立薪资回顾机制,打破过去员工在每年4月必然获得涨薪的原则,为不涨薪留下了口子。

其实,腾讯早在2018年就开始针对中高级管理骨干薪酬机制的调整,在内部也发布了《腾讯管理干部能上能下管理办法》。2020年的薪酬回顾将这个强调绩效的设计扩大到了全体员工。

而“不再单独针对职级晋升做即时的薪酬调整”,意味着考核周期变长了,不会仅凭员工的上半年表现优异,或者一次成功晋升,就立刻调整薪酬,而是看员工在整个薪酬回顾周期里更为综合的绩效情况。

邮件中还有这样一句话:“结合业绩贡献、能力提升、薪酬竞争力等因素综合评估”,事实上,用贡献衡量员工价值,激励员工自发提高能力、增加业绩,并不容易实现。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

贡献无法精准量化。

A撰写了一份报告,B办理了一笔业务,C汇总了一份数据、D完成了一次检查,如何评价他们的贡献?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根据工作性质分别评价:要求数量的统计完成总量,要求质量的看最终交付结果。但依然解决不了员工心态问题——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最辛苦。

其二,

能力无法客观评价。

首先,用硬件指标评价能力不现实。工龄、学历学位、职称、资质证书等等,不能完全评估员工的能力;其次,有能力的也可能不出力。

02 降本增效,是企业的综合考量

本次薪酬机制的调整,不少业内人认为是腾讯降本增效的一种手段。今年以来,腾讯在降本增效上持续加大力度。

根据腾讯最新财报,截止2022年3月31日,腾讯拥有116213名员工,2022年第一季度总酬金为292.29亿元。据此大致推算,腾讯员工人均月薪资8.37万元。而腾讯第一季度营收1355亿元,同比基本持平。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255亿元,同比下降23%,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

财报中,腾讯CEO马化腾表示,腾讯已经实施成本控制措施,并调整部分非核心业务,有助于在未来实现更优化的成本结构。

在财报后的业绩电话会上,腾讯高管再提“降本增效”,人员越多成本越高,因此需要进行结构性的变化,聚焦于更盈利的业务。当前行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可能会进行人员优化,但疫情等短暂性的影响因素不会成为优化的原因。因此整体来看,降本增效是综合的考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