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的世界里,曝光是决定一张照片成败的核心要素。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摄影师,掌握正确的曝光技巧都能让作品焕发独特的生命力。摄影是用光的艺术,优秀的摄影师往往能根据自己心中所想的画面调整出适合的曝光,使画面中的明暗细节得到恰到好处的呈现。
曝光的本质是光线通过相机镜头投射到感光元件(或胶片)上的过程。当光线强度、照射时间与感光元件的敏感度达到平衡时,就能形成一张曝光准确的照片。想象一下,相机的感光元件如同一块画布,光线则是画笔,曝光的过程就是用光线在画布上作画,过多的光线会让画面 “溢出”,过少的光线则无法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影响曝光的三大要素是光圈,快门,iso,简称“曝光三要素”。
光圈是控制光线进入量的 “闸门”。光圈是镜头内部可调节的光圈叶片组成的圆孔,它就像相机的 “瞳孔”,通过改变孔径大小来控制单位时间内进入相机的光线量。光圈的大小用 f 值表示,f 值越小,光圈变大,进光量越多;反之,f 值越大,光圈变小,进光量越少。
例如f0.95、f1.4、f1.7这类的是大光圈,在环境光不足的情况下,大光圈能让更多光线进入,有些时候你拍的照片感觉总是暗暗的甚至跟手机一样,那么你可能就是缺少了一颗大光圈镜头。
快门速度是定格时间的 “开关”。快门速度指的是相机快门打开的时间,它决定了感光元件暴露在光线中的时长。快门速度的单位通常是秒或几分之一秒,例如 1 秒、1/100 秒、1/1000 秒等。
快门速度也直接影响曝光,在光圈和iso不变的相同光线条件下,快门速度越慢,进光量越多,画面越亮;快门速度越快,进光量越少,画面越暗。它就像你在一间只有一扇门的漆黑屋子里,门打开后有光进来,门打开的时间越长,你能看到光的时间就越久,反之就越少光。但手持过慢的快门可能会导致画面模糊。手持一般保持1/60以上为好(保证静态人像清晰需要快门速度快于1/200s)。
ISO就是感光元件的 “敏感度”(举个例子)。ISO 代表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数值越低(如 ISO 100),感光元件对光线越不敏感,数值越高(如 ISO 1600、ISO 12800),感光元件对光线越敏感,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也能快速完成曝光,但过高的 ISO 会导致照片出现明显的噪点,影响画质。
在实际拍摄中,ISO 的选择需要根据光线条件灵活调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通常使用低 ISO(ISO 100 - 400);在室内或夜晚等弱光环境下,可适当提高 ISO,但要尽量控制在画质可接受的范围内。
影响曝光效果的还有测光方式的区别。相机的测光系统是判断曝光的 “眼睛”,不同的测光方式会对画面的曝光结果产生显著影响,了解它们的区别能帮助我们在不同场景下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区域测光是大多数相机的默认测光方式,它会将画面分割成多个区域,对每个区域的光线强度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计算出一个相对均衡的曝光值,力求让画面整体的明暗都处于合理范围。
评价测光适用于光线均匀、场景复杂的一般拍摄场景,比如日常街拍、旅游纪念照或者阴天等。但在画面中存在大面积强光或暗光时,可能会出现曝光偏差,需要结合曝光补偿进行调整。
中央重点测光会将测光的重点放在画面中央区域(通常占画面的 60%-80%),同时兼顾其他区域的光线。这种方式适合拍摄主体位于画面中央的场景,如人像特写、静物等。
例如,在拍摄人物时,使用中央重点测光可以确保人物脸部得到准确曝光,避免因背景过亮或过暗而影响主体的曝光效果。
点测光只对画面中一个极小的区域(通常占画面的 1%-5%)进行测光,测光精度极高,能精准锁定画面中的某一特定区域进行曝光控制。
点测光适合拍摄高对比度场景,比如逆光人像(可以对人物脸部进行点测光,保证脸部曝光正常,背景适当过曝形成氛围感,或者逆光时对着环境高光部分测光,能拍出剪影效果)、舞台表演(锁定舞台上的演员进行测光,忽略周围复杂的光线干扰)等。但使用点测光时需要准确对准测光区域,否则容易出现曝光失误。
局部测光的测光范围比点测光稍大,通常占画面的 10%-20%,它介于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之间,能在一定范围内聚焦于主体进行测光,同时对周围环境光线的影响考虑较少。
局部测光适合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占据一定比例,但又不是处于中央位置的场景,比如拍摄在画面一侧的花卉、局部特写等,能较好地保证主体的曝光准确。
相机中的直方图是判断曝光是否准确的重要工具,是客观的曝光 “晴雨表”。它以图形的方式展示了照片中不同亮度像素的分布情况。x轴横轴代表亮度等级(从左到右为暗到亮),y轴纵轴代表该亮度等级的像素数量。
一张曝光正常的照片,直方图的峰值应分布在中间区域,两端没有明显的截断。
如果直方图左侧像素堆积过多,说明画面过暗(欠曝);右侧像素堆积过多,则表示画面过亮(过曝)。
曝光补偿是手动微调曝光的 “调节器”。当使用自动曝光模式,注意是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时(M档时曝光补偿功能是关闭的),相机可能会因场景光线复杂而出现曝光偏差,这时就需要用到曝光补偿功能。曝光补偿的单位是 EV(曝光值),+1EV 表示增加一档曝光,画面变亮;-1EV 表示减少一档曝光,画面变暗。
曝光补偿的具体用法一般是遵循 “白加黑减” 原则:当拍摄场景中存在大面积白色(如雪景、白色墙壁、浅色沙滩)时,由于白色反射光线强,相机会误认为环境亮度高,从而自动减少曝光,导致画面偏暗,此时需要增加曝光补偿(+0.3EV 至 + 1.5EV),让白色更纯净;当拍摄大面积黑色场景(如黑夜、深色衣物)时,黑色吸收光线多,相机会自动增加曝光,使画面偏亮,这时要减少曝光补偿(-0.3EV 至 - 1.5EV),让黑色更浓郁。
应对逆光场景:在逆光拍摄时,背景亮度远高于主体,相机容易以背景为基准测光,导致主体曝光不足而变暗。此时可以适当增加曝光补偿(+0.7EV 至 + 2EV),让主体得到足够的光线,呈现清晰的细节。
控制画面氛围:除了纠正曝光偏差,曝光补偿还能用于营造特定的画面氛围。比如,拍摄低调人像时,可减少曝光补偿(-0.7EV 至 - 1.5EV),让画面整体偏暗,突出人物的神秘感;拍摄高调照片(如浅色背景的静物)时,增加曝光补偿(+0.7EV 至 + 1.5EV),让画面更明亮通透。
正确掌握曝光是摄影师入门的门槛,细微自主地调节各个曝光参数,使画面达到理想的效果,是摄影魔法的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赶紧去实操一下,感受不同参数调试后的变化,只有实际上手了,才能真正地学会曝光,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