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出口失败,伊朗引进俄罗斯苏35,出口版性能是否会缩水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近日,伊朗打算向俄罗斯购买苏-35战斗机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虽然目前并未获得两国官方的正式确认,但也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对国内而言,伊朗确认购买苏-35的直接后果,恐怕就是国产歼-10C出口伊朗的可能性就基本没有了。从国内引进时,一度引发舆论对歼-20性能的怀疑,到此次影响歼-10C对伊朗的出口,苏-35一直是国内讨论的焦点机型。而在这些讨论之中,又往往以俄罗斯自用版苏-35的性能作为标准,实际上忽略了一个很少提及的领域,那就是出口型苏-35,相对于俄罗斯空天军自用版苏-35性能弱化的问题。

▲伊朗基本上可以确定会购买苏-35

在冷战时期,苏联对外出口武器装备时,极具特色的“猴版”就非常有名。所谓“猴版”,是指苏联在出口先进武器时,会对其性能进行相应弱化。比如说米格-23在出口时,就将雷达更换成了米格-21使用的型号,偏弱的性能被形象地称为“猴版”。当然,同时代的美国也不甘落后,直接推出了F-5和F-104这两款外贸专用的低性能型号。然而,等到第三代战斗机时,这种明目张胆的“猴版”开始变得不再畅销,美国虽然先后推出了F-16/79和F-20两个经典弱化的出口版本,但始终没有获得任何国家的订单。俄罗斯先后出口的苏-27、米格-29系列战斗机,雷达和发动机等关键子系统,更是看起来与俄罗斯自用版一模一样。因此,有人断言称,在冷战结束后,国际战斗机市场变成买家市场,各国为增强战斗机吸引力,在出口时已不再性能弱化,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美国出口到土耳其的F-16

事实上,第三代战斗机及之后战斗机的出口,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弱化,但性能衰减得一点不比以前少,只不过这种弱化方式变得更加隐秘而已。早期战斗机属于机械设备,和坦克甚至卡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然而,战斗机进入第三代之后,随着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的发展,应用软件增多,迅速向电子设备靠拢。时至今日,第三代战斗机的后期改进型号及第四代隐身战斗机,实际上与智能手机、电脑一样,本质上蜕变成了电子设备。对于先进电子软件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战斗机软件造价也越来越高,对于战斗机性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F-22高昂且性能不俗的座舱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出口战斗机时根本不需要之前繁琐的更换硬件方式,只需要对战斗机的软件进行相应改动,就可以轻易达到削减性能的目的,还能给买家留下“不动手脚、性能先进”的印象。举个例子,俄罗斯苏-35搭载的雪豹-E相控阵雷达,号称能探测400公里外的目标(目标RCS在3平米左右)。假设这个数据是真实的,那么俄罗斯即使对雷达硬件不做任何改动,只要将雷达远距离聚焦或关键模式的软件数据删去,苏-35在复杂气象及远距离的战斗力就会明显下降,至于真实探测距离是降到350公里,还是300公里,这取决于俄罗斯删减的具体数据,而买家根本无从察觉。毕竟软件本身就是一个迭代很快,版本众多的领域,俄罗斯在这一领域更是型号众多著称,往往分为初始设计型、改进型、最终设计型、国家验收型、军队使用型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型号。彼此之间性能及工作模式的差距,只要俄罗斯军方不公布,买家很有可能到退役都不会发现,真真正正的做到了“猴版”于无形之中。

▲苏-35的雷达性能表面上是不错的

当然,美国在对外出口战斗机时,对软件性能的削减也是毫无疑问的。以美国目前正在推进的F-35战斗机为例,虽然号称是多国联合项目,美国也将一些不关键的生产、组装任务外包出去,甚至在研发F-35的F-135发动机时,会邀请核心盟友英国的公司参与。但当英国在2008年想分享F-35的核心源代码时,却遭到了美国的果断拒绝,双方经过一番交涉,最终在美国付出一定的补偿之后(具体补偿至今仍然保密),英国放弃了对核心源代码的诉求。其他参与度更浅,甚至是直接购买的国家,其F-35软件性能可想而知。事实上,俄罗斯从向国内出口苏-27SK到苏-35,战斗机的软件性能均有一定削弱。当然,这并不是特意针对某一个国家,而是说,各国在出口先进装备时,往往都不会将最优秀、最核心的性能一并出售,不过是看关系远近、价格高低,削减的多少而已。

▲交付荷兰空军的F-35A

这里也可以顺便提及一个国内经常讨论的观点。在国内空军引进24架苏-35时,国内曾经有观点认为,可以学习苏-35优秀的气动设计,应用到国产歼-16战斗机上。从表面上来看,苏-35的气动控制水平确实非常优秀,尤其是取消背部减速板的做法,堪称是典型标志。也证明了苏霍伊在20余年的努力之后,确实在苏-27这个基础机体上,将气动控制推至大成。然而,虽然战斗机气动设计外表的学习并不复杂,但也没有什么太大意义,整套核心控制程序才是真正的关键,在俄罗斯出口苏-35时必然会对核心软件进行删减,而软件学习又是一个浩荡如烟的领域的情况下,这种学习投入的时间和资源,恐怕比自我开发需要的更多,效果反而更低。

▲苏-35的气动控制学起来很难

事实上,近年来战斗机对软件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相比于如今以月为单位更新的手机系统,战斗机虽然没有那么频繁,但往往也是以半年或一年为单位更新。表面上看起来每次更新后的性能增长有限,然而四、五年积累下来,性能的总提升仍然是非常恐怖的。从如今的眼光来看,当年俄罗斯以20亿美元价格向国内出口24架苏-35,单价真的不算高,很有可能是打算以24架苏-35为引,继续向国内出口更多的苏-35,同时也期待后续的改进升级订单。然而当国产歼-20隐身战斗机最终大获成功之后,苏-35的后续订单当然也就不复存在,甚至连购买的24架苏-35国内近年来也罕有提及,后续升级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彻底证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先进战斗力靠买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自强永远是国防装备性能最重要的因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