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 陈俊岭)讯,“吃肉没我事,尽挨刀子了”、“清仓了,随便跌”、“现在还可以买入吗?请教大神”、“全额确认,买多了”……7月24日下午收盘,不消一分钟时间,天天基金网的“基金吧”就被基民们各式各样的口水帖攻陷。
从曾经浮躁喧嚣的“股吧”,到如今人气爆棚的“基金吧”,短短一两年时间,那个曾经被各种广告、软文铺满的论坛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基民们对净值涨跌和基金经理的“嬉笑怒骂”。
每一个陌生的ID账号背后,都有一个现实中的人,他们会为净值波动而烦扰,对于基金经理,他们也会爱憎分明,但在基金公司内部人眼里,他们又是“画像模糊”的一群人。
他们是谁?从哪里来?为何投我?又为何弃我?除了基金公司的定期报告里和基金业协会里的一组数字,他们对“基民”还有一个感性的认知——他们喜怒无常、身轻如燕,习惯于在各家、各类基金产品中自由切换,来无踪、去无影;他们昨天还是某只“爆款”基金的拥趸者,今天又头也不回地成了别人家的“不速之客”。
被攻陷的“基金吧”
还没有从上周“黑色星期四”中缓过神儿,又赶上了今天的“黑色星期五”。半个月前,还一路小跑喊着“牛市来了”的新基民,这一周过得那真叫惊心动魄。
“站在高岗上,哭、哭、哭(表情)”7月24日,一位ID为“基民9SCXuH”的用户在“基金吧”发了贴并截图。截图显示,他持有一只成长主题的基金,资产余额5540.83元,持仓浮亏7.66%。
在上周初买入这只基金时,“基民9SCXuH”正好赶在了高点,买入后就一直回调,还好这几天反弹了一些,他的亏损并不算大,眼瞅着亏损在一点点扩大,他当机立断完成了赎回。
同一个“基金吧”,另一位ID为“汕头基民”的用户也发了一个截图贴,他资产余额为102350.39元,持仓浮盈2.35%。“7月16号买的,今天算第七天吧?放弃吧!应该够手续费吧?”
“汕头基民”显然属于老手,不追涨,只逢低入场。他是7月16日大跌当天入的场,本周前几天微弱反弹,他竟然录得了一点浮盈,不过如果没在今天之前赎回,这点浮盈早已被吞没。
7月24日,黑色星期五,上证指数3.86%,创业板跌6.14%、科创50指数跌7.02%。截止晚上9点35分,已公布当日净值的1256只股票基金无一上涨。收市后,天天基金网“基金吧”论坛迅速被数以万计的ID刷屏,他们有人恐慌,有人侥幸,也有人火中取栗“加仓”。
这一幕如同前几年热闹的“股吧”,涨涨跌跌、踏空被套,每日从不缺新鲜的话题,只不过这一次主角换成了“基金吧”。在新浪微博、雪球论坛、集思路,以及各种基金群里,这一天也格外“热闹”。
在某ETF群,一位群友随手发了一句“今天亏死”,于是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排队接龙“今天亏死+1”,也有感慨“买ETF止盈太关键了,就今天这一下,吐得干干净净”。
“画像模糊”的一群人
尽管在“基金吧”等一类的社交论坛,“基民”是一群有血有肉、喜形于色的一群人,甚至他们会毫不保留地晒持仓截图、交易记录,但在基金公司内部人眼里,他们又是一群用户画像模糊的人。
作为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市场人员,张开(化名)一直希望能给自己公司的基民做一个标准的用户画像,但却无从下手。因为他们的很多客户由银行代销,用户资料属于银行核心数据,不便与他们共享。
今年上半年,疫情肆虐,他和同事们不得不居家办公,但并不比在公司办公轻松,由于要发几只产品,要制作各类营销材料,“几乎24小时,手机里都有要处理的各种事”。
现在看来,他们当时每一份努力都换来了基金季报中或多或少的基金份额,基金“爆款”年让张开所在基金公司获得了不错的营销成绩,但除了漂亮的数字,他们并不清楚这些人的标准画像——他们是谁?从哪里来?为何投我?又为何弃我?
相比而言,北京一家信托系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则对自己的“基民”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由于没有银行的力推,他们不得不将营销重心放在天天基金、蚂蚁聚宝、理财通等第三方销售机构。
在这些互联网平台购基的基民,会有一些数据留存,比如他们的平均申购份额、持有时长、申购赎回频次等数据都有比较清晰的数据,但这些基民家庭资产如何?从事何种职业?个人兴趣爱好如何,却无法从第三方平台获知。
“他们平均每人持有的份额只有3500元,想不到吧?!”在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上述基金经理透露,对于一只数十亿规模的产品而言,这意味着持有人在百万级别。
尽管他能从“基金吧”等社交论坛看到,基民对基金产品以及他本人的评价,但他却并不知道这些人来自何方,年龄如何,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在数千只产品中看上了他这只产品的。
“直播时代”的不速之客
尽管基民的用户画像模糊,基金公司却对“基民”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共知——他们喜怒无常、身轻如燕,习惯于在各家、各类基金产品中自由切换,来无踪、去无影。或许,他昨天还是某只“爆款”基金的拥趸者,今天又头也不回地成了别人家的“不速之客”。
今年以来,因疫情原因,各家基金公司都开始尝试试水“直播”,在蚂蚁聚宝、天天基金、理财通、新浪基金,甚至好买平台,很多基金公司都至少有一个“财富号”,用于“直播带货”。
财联社记者梳理了市面上不少爆款基金的“潜质”,为何同在一家基金公司,业绩不相上下的两个基金经理,他们差不多同期发行的两只产品,一只可能募资数十亿,上百亿,而另一只只能募集几个亿。
以易方达为例,该公司2020年新发产品20只,总募资786.82亿元,其中易方达均衡成长(269.67亿元)和易方达研究精选(165.89亿元)两只产品就占募资额的55%,而其年初发行的两只中证ETF基金募资额加起来也不过5000万元。
“这些爆款基金经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口才和网缘俱佳,在镜头前很有表现力。”结合所在基金公司的实际情况,一位基金公司的市场人士对记者分析。
当然,业绩好是最大的前提,但这是“充分非必要条件”,爆款基金的产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产物。而其中的“人和”,不仅包括渠道方的支持,也包括基金公司内部营销团队的心血。
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像现在这样,基金公司如何重视“直播”的力量。据财联社记者了解,不少基金公司抽调头脑活跃的90后,成立了专门的直播团队,专门负责公司在直播平台的整体运营。
在专业金融人招聘平台“上辈子是HR”上,检索“直播”两字,能找到多条直播人才的招聘信息。1天前,浙商基金招聘能“独立策划互动类、直播等营销活动”的市场人员;5天前,宝盈基金招聘能“结探索小视频制作、直播节目录制”的营销策划人才;1个月前,天弘基金招聘直播方向的运营经理。
基金经理们“又爱又恨”
在基金直播如火如荼的眼下,也有部分基金人士对“直播带货”这种模式有不同的看法。
他们认为,直播带来的认购,更多是情绪化的操作,更适合于生活快消品,而基金产品属于投资类产品,基民认购的理由主要源于历史业绩和以往基民的评价,但历史业绩并不等于未来,一旦盈利不及预期甚至亏损,这些“钱”也会头也不回地溜走。
“不少人拿玩股票的心态来买基金,短线操作十分频繁,很多人持基时间只有短短七天,甚至看着市场大涨(大跌),头天买进第二天就跑的情况也很常见。”上述基金公司市场人士对记者抱怨。
由于基金产品的赎回费,按照持有时间收取不同的标准。一般而言,持有0天至7天(不含),赎回费1.5%,持有7天至365天,赎回费0.5%,于是很多人把持有7天,当成购买基金的最佳撤离时机。
这些用户画像模糊同时又来去匆匆的基民,在成就了“爆款基金”的同时,也给基金经理日常投资带来了困扰。
一位操盘百亿级别的基金经理就向记者“抱怨”——市场火热时,每天都会有数亿的认购资金进来,他不得不追高本就不便宜的股票,以至于持股越来越多,甚至接近5%的举牌线;而一旦市场调整,尽管股票已经跌出价值,但为了应对每天可能的赎回,也不得不适当减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