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述
“吹拉弹打”是民乐中四项主要的艺术门类,特色鲜明,别具韵味。民乐与西洋交响乐团作品近年来屡见不鲜,广受欢迎,利用传统作曲手段和现代作曲技法将民乐的独特风格和交响乐团的恢弘气势融为一体,中西合璧,相映生辉。但同时运用两件民族乐器的“双协奏曲”并不多见,全部由“双协奏曲”和更加丰富的组合形式构成的完整音乐会更未曾见。《中西合璧·吹拉弹打》双协奏交响音乐会就是一台体现出上述特色的创新之作。
天津歌舞剧院歌剧团近年来在演出中积累了一批民乐与交响乐团的“双协奏曲”作品。委约著名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双打打击乐协奏曲《津津有味》,由青年打击乐演奏家高超、高跃领衔,民族管弦乐版本由著名指挥家董俊杰指挥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2017年在台湾新竹、福州、莆田、上海、济南、天津等多座城市成功巡演,后经作曲家加工改编的交响乐版由著名指挥家董俊杰指挥天津歌舞剧院交响乐团首演于天津大剧院,并受邀参加国家大剧院2018新春演出季,2018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反响强烈。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著名作曲家张小夫创作的“为竹笛、唢呐与交响乐队而作的交响音画”《对花》《赶牲灵》2017年由著名指挥家董俊杰指挥天津歌舞剧院交响乐团首演于天津大剧院,同样在国家大剧院2018新春演出季,2018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中广受欢迎。该曲由两位中国音乐金钟奖得主——李乐(竹笛)、王展展(唢呐)领衔演奏,作品成熟,配合默契。
由我院特聘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的双二胡协奏曲《楚颂》近年来在舞台上广受欢迎,由其改变的交响乐版由著名指挥家董俊杰指挥天津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在2018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中“首秀”,青年二胡演奏家王颖、闫国威领衔演奏,在保留了民乐版韵味的基础上更加凸显了交响乐的戏剧性和恢弘气势,呈现出极佳的演出效果。此外,由著名作曲家唐建平为本场演出委约创作的——古筝琵琶与乐队《云水弦歌》也将在演出中全球首演,特邀著名古筝演奏家苏畅,青年琵琶演奏家张雅迪担任演奏。
本台音乐会可谓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名家名曲、风格独特,在充分展现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同时,更加凸显天津本土音乐风格,京津冀音乐文化风貌和一带一路历史文化的音乐表达。
“中西合璧·吹拉弹打”双协奏交响音乐会
节目单(拟定)
序曲
“吹”
为唢呐、竹笛与交响乐队而作的交响音画《对花》
作曲:张小夫
演奏:李乐(竹笛)、王展展(唢呐)
“拉”
双二胡协奏曲《楚颂》
作曲:李博禅
演奏:王颖、赵元春
“弹”
古筝、琵琶与交响乐队《云水弦歌》(世界首演)
作曲:唐建平
演奏:苏畅(古筝)张雅迪(琵琶)
“打”
双打击乐协奏曲《津津有味》
作曲:王丹红
演奏:高超、高跃
具体曲目及顺序以演出当日为准
节目特色
民乐与交响乐队协奏,凸显中西合璧。
民乐“吹拉弹打”门类齐全,彰显民乐特色。
“吹拉弹打”均采用双协奏的形式——笛子与唢呐、双
二胡、古筝与琵琶、双打击乐,在融合中凸显对比。
精选作品,名家名曲。天津歌舞剧院副院长、著名指挥家董俊杰领衔,由近年来活跃在全国舞台上,被业界称为“一匹黑马”的天津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奏。精选著名作曲家唐建平、张小夫、王丹红、李博禅等近年来新创作作品,邀请近年来活跃在舞台上的民乐演奏家李乐、王展展、王颖、赵元春、苏畅、张雅迪、高超、高跃等,可谓名家名曲荟萃。
演出成熟。其中多首作品成功上演于国家大剧院、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天津大剧院等主流剧院,经观众和业内专家检验,广受欢迎。
曲目简介
为唢呐、竹笛与交响乐队而作的交响音画《对花》 作曲:张小夫
《对花》是作曲家张小夫根据广为流传的河北民歌改编创作。创作意向是基于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的一种融合创新。作品通过单一主题的变奏、对比和逐层展开,以丰富多彩的对话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音乐组画;以竹笛和唢呐之间多样化的对奏、竞奏和相互映衬,以及与管弦乐队的交互与交响,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燕赵大地民俗场景呈现在我们面前。
双二胡协奏曲《楚颂》 作曲:李博禅
双二胡协奏曲《楚颂》是2014年青年作曲家李博禅为双胡琴与民族管弦乐队创作的作品。于2014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第二届北京胡琴艺术节进行首演。于2015年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民族器乐作品(二胡与乐队)征集评奖中改为二胡独奏版本,并获三等奖。作品讲述了楚王项羽在多年征战中,爱姬虞美人始终相随左右,从一而终的经典历史故事。作品通过描写征战场面的激烈、霸王别姬的沉痛与乌江自刎的壮怀,赞颂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英勇与执着,以及忠贞不渝的理想和信念。
古筝琵琶与交响乐队 《云水弦歌》作曲:唐建平
这部作品是应天津歌舞剧院项目委约创作。我曾经写过一部名为《云水》的古琴与乐队的协奏曲,作为对中国古代文人慕古情怀的一种感悟,这一次又完成了一部与这样情怀有关的作品是很愉快的。希望他们能成为我的‘云水’系列作品的代表。上一部作品的音乐基础是建立在古琴古曲《潇湘水云》基础上。这部作品的音乐则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等江南风格音乐情境中自由发挥。
作为双重协奏曲,古筝和琵琶在洋溢和发散中国古典美的音乐意境中,充分发挥乐器的艺术特点在静和动成趣的音乐发展中,表现出流光溢彩绚丽多姿,如中国山水长卷的美丽。
双打击乐协奏曲《津津有味》作曲:王丹红
津门故里,九河下梢,四方杂陈,民生百态,天津的民俗与文化不可谓不丰富。而用打击乐丰富的音色和表现力来描绘津门图景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此曲由著名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由董俊杰指挥天津民族乐团首演于2016年,由高超高跃兄弟领衔“双打”,首演当时就获得了很大成功,之后在各大音乐会中多次上演,观众反响强烈。本次演出的是作曲家王丹红与翁沣改编的交响乐队版。
《津津有味》全曲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名为“津门”,以中国大鼓为主,表现作为码头城市的天津在近代经历的风风雨雨;第二乐章名为“杨柳青”,以颤音琴、马林巴等键盘打击乐描绘出天津的年画文化和杨柳青青的美景;第三乐章是以戏曲打击乐演奏的“狗不理”,这一段将重点展现天津人逗哏、乐观的性格;第四乐章的“十八街”以多种鼓一同演奏,表达市井文化浓厚的天津在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亦展现出大都市的魅力。
作曲家简介
唐建平
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他的创作涉猎了各类音乐体裁,很多作品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演出。
由江苏演艺集团委约创作的歌剧《运之河》(2014)获得中国国家举办的歌剧节7项大奖。并与2015年6月在欧洲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的米兰、罗马等地巡演。
2018年歌剧《拉贝日记》入围在英国举办的《2018国际歌剧大奖》。
由中国国家大剧院委约创作歌剧《这里黎明静悄悄》(2015),与2018年10月在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莫斯科等地,由中国国家大剧院和马林斯基大剧院联合公演。主要作品有:歌剧9部、音乐剧3部,舞剧4部。各类大型清唱剧7部。声乐套曲1部,9部协奏曲以及各类器乐作品等。
张小夫
中国当代音乐家群体中最活跃的跨界作曲家之一,其主要作品涵盖多种演出样态的电子音乐、交响音乐、声乐和中国民族器乐,以及大量的戏剧、影视、舞蹈、大型广场演出等众多音乐类型。他的作品曾在中国、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爱尔兰、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波兰、加拿大、古巴、巴西、墨西哥、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等40多个国家、城市演出,在众多国际电子音乐节举办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多部作品在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台湾等国际作曲比赛中获奖,荣获包括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文化部【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资助,文化部【文华音乐创作大奖】等众多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现已出版四张个人音乐作品专辑CD和DVD。
作为中国电子音乐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张小夫自1994 年起致力于在电子音乐的教学、创作、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工作。先后发起并创建了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等机构或大型国际化专业活动。张小夫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电子音乐作曲】和【电子音乐技术理论】双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会长,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中国分会主席,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艺术总监,北京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组委会主席等职。
王丹红
青年作曲家,作曲博士。1999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高为杰教授,200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唐建平教授,先后获得作曲硕士、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中央民族乐团工作至今。
王丹红的音乐创作以其丰富的音乐情感、优美的旋律、恢宏大气的曲风而深受欢迎。近年来,她接受许多乐团的邀请,委约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其创作涉猎民乐、交响乐、舞蹈、影视等各类音乐体裁。随着她的成名作民族管弦乐《云山雁貌》的问世,先后又有《弦上秧歌》、扬琴协奏曲《狂想曲》、古筝协奏曲《如是》、室内乐作品《动感弹拨》、《翡翠》等作品成为了当今民乐创作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作;受国家交响乐团委约先后创作了交响合唱《魂系山河之硝烟如虹》、《中国梦随想》、舞剧《1935之舞》、歌舞剧《云上太阳》、电影《柳如是》等音乐的创作,显示了她驾驭各种体裁的创作功力。室内乐作品《梅边四梦》由紫禁城室内乐团委约并在波兰“华沙之秋”国际音乐节、“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萨尔茨堡”艺术节等重要国际音乐节上演出并获得了高度赞誉。大量优秀作品的问世,为她赢得了众多音乐奖项:其中包括“文华奖”、华乐论坛青年作曲家民族管弦乐作品金奖、CCTV全国器乐大赛唯一最佳原创作品奖等。2014年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了“弦上狂想——青年作曲家王丹红作品音乐会”。主要民乐作品有:民族管弦乐《云山雁貌》、《弦上秧歌》、《太阳颂》、扬琴协奏曲《狂想曲》、古筝协奏曲《如是》、二胡协奏曲《阿曼尼莎》(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委约作品)、二胡作品《百年随想》、《我的祖国》、《弦意岭南》、琵琶作品《云想•花想》,箜篌作品《伎乐天》、室内乐作品《翡翠》、《动感弹拨》、《梅边四梦》、《飞旋的艾特莱斯》、《梦入江南》、《邂逅》等。
李博禅
李博禅,青年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1992年生于北京,2004年以第一名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2010/2015年均以第一名免试保送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先后师从刘长远、叶小纲教授,现师从郭文景教授。在校期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宝钢奖特等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央音乐学院吴伯超奖学金、谭小薇奖学金、傅成贤奖学金、专业优秀奖学金、宋庆龄基金会古驰奖学金等全部专业类奖学金,被授予北京市三好学生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称号,现任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会主席。
其音乐作品足迹遍布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波兰、法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葡萄牙、匈牙利、罗马尼亚、新加坡、日本、泰国、香港、澳门、台湾等欧亚美洲十余国家和地区及国内数十个城市,在国际知名音乐厅、艺术节、音乐节及学术活动中上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多元文化节、英国爱丁堡国际音乐节、德国萨尔布吕肯国际音乐节、拜罗伊特青年艺术节、法国五月艺术节、巴黎当代音乐节、美国芝加哥音乐节、意大利瓦尔第多恩国际音乐节、葡萄牙里斯本广场音乐节、Folefest音乐节、奥地利维也纳音乐节、国家大剧院夏季音乐季、中国民族音乐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澳门国际音乐节等。并在法国国家广播电台(RFI)、美国芝加哥古典音乐广播电台(WFMT)、英国广播公司(BBC)、中央电视台(CCTV)、香港无线电视(TVB)及台湾无线卫视(TVBS)播出。
其创作的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室内乐、音乐剧、舞剧、独奏重奏及跨界舞台作品在二十余项国际国内作曲比赛中斩获大奖,其中包括第十二届塞尔维亚国际作曲比赛交响乐组大奖;美国Julia奖学金作曲比赛第一名;美国Golden Key 国际作曲比赛第一名;第十届意大利Don Vincenzo Vitti国际作曲比赛首奖;第十七届意大利瓦尔蒂多恩国际音乐节Egidio Carella国际作曲比赛第二名;美国芝加哥国际作曲比赛特别奖;两届意大利IBLA国际音乐节作曲比赛特别奖,并三度被授予杰出音乐家奖;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化部第十八届全国音乐作品“文华奖”;连续四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金胡琴奖”新作品展演金奖;中国首届“黄海怀二胡奖”作品最高奖;第二届国际华乐室内乐音乐节新作品奖;
学术作品乐谱及唱片由意大利BERBEN国际音乐出版社、中国唱片总公司、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成为美国芝加哥国际大提琴比赛、第十八届意大利瓦尔蒂多恩国际钢琴比赛以及中国CCTV小提琴大赛总决赛的规定参赛曲目。主要作品有交响乐《战栗》、《安魂曲》,协奏曲《楚颂》、《曾侯乙传奇》、《弦歌吟》、《听香》、《晚秋》、《热情与冷漠的邂逅》,民族室内乐《独克宗》、《德音》、《润雨》、《功夫》、《鹰·图腾》、《茶马》,重奏独奏作品《古巷深处》、《弓弦舞》、《悄然》、《品》、《目送》等。
演员简介
著名指挥家 董俊杰
国家一级指挥、硕士研究生。2001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指挥家、教育家徐新教授,著名作曲家、教育家、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徐昌俊教授,作曲家贾国平教授。现任天津歌舞剧院副院长兼歌剧团团长、音乐总监、首席指挥,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乌克兰国家歌剧院客座指挥,马来西亚槟州爱乐交响乐团客座指挥、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特邀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山西省歌舞剧院、河北省歌舞剧院客席指挥,天津大学北洋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指挥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天津音协理事、天津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曾与福建交响乐团、湖南交响乐团、内蒙古交响乐团、乌克兰国家歌剧院、乌克兰哈尔科夫国家歌剧院、乌克兰国家广播交响乐团等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团体合作上演多场音乐会。
2001年5月,他担任河北省歌舞剧院常任指挥,12月指挥该团在北京音乐厅成功演出一场“燕赵春晓”音乐会,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录音播放。2002年他担任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常任指挥。2003年、2008年他执棒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成功地指挥演出了“第四届、第五届天津海河之春音乐节”民族音乐会。2004年、2009年天津新年音乐会由他担任指挥。2005年他执棒天津民族乐团参加全国专业民族乐团展演,受到同仁及专家的高度赞扬。2007年他执棒天津民族乐团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演出“兴教助学津港情”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2010年他执棒天津民族乐团赴国家大剧院演出一场大型民族交响组曲“连年有余”,获得巨大成功。
社会反响颇大的是2005年1月他随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赴欧洲三国十二个城市进行巡演和文化交流,及10月下旬赴意大利罗马参加意大利“中国天津周”活动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演出。继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德国路德维希港、慕尼黑、汉堡等音乐厅创造辉煌之后,在意大利罗马为中国民族音乐再度续写辉煌。2016年2月他参加文化部“欢乐春节”海外演出项目,随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赴英国伦敦在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厅上演“英伦之夜”中国民族音乐会,并获得广泛好评。2016年6月他受邀赴乌克兰哈尔科夫国家歌剧院成功上演普契尼经典歌剧《图兰朵》,广受好评,在当地引起了巨大轰动。同年十月受到乌克兰国家歌剧院邀请,并指挥乌克兰国家歌剧院的艺术家合作上演歌剧《图兰朵》,获得巨大成功,也成为第一位荣登乌克兰国家歌剧院的中国指挥家,被称为“神奇的天才”。他精湛的指挥艺术得到了当地观众、政府官员、艺术家及中国驻乌克兰使馆官员的一致好评,同时受到乌克兰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追踪报道,为祖国和天津争得了荣誉。
曾荣获文化部举办的中国首届歌剧节“优秀指挥奖”,第五届日中友好管乐节“优秀指挥奖”等奖项。2009年先后荣获“文艺新星”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14年分别被评为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和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15年荣获 “全国艺德标兵”称号。2012年被邀请为中央电视台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评委。
曾创作了多部管弦乐、影视音乐、声乐作品。其中《等你回来》、《唱给妈妈的歌》、《与海相依的土地》、《华彩天津》等作品分别荣获“金钟奖”及“五个一工程奖”。
近年来,他涉及歌剧、舞剧、交响乐、民族管弦乐、以及合唱指挥,成功指挥了歌剧《原野》、《茶花女》、《白毛女》、《青春之歌》、《党的女儿》、《图兰朵》、《爱之甘醇》、《平凡的世界》、音乐剧《一盏明灯·焦裕禄》,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舞剧《一把酸枣》等众多作品。曾与国内外众多乐团以及作曲家、演奏家合作上千余场音乐会,均获得成功。他指挥潇洒准确、热情奔放、手势丰富、动作干净、富有感染力,他的指挥风格的的确确具有嗨爆全场的震撼力,同时又不乏温婉细腻的情感传达力,是当今乐坛最受瞩目的青年指挥家之一。
天津歌舞剧院 歌剧团
天津歌舞剧院歌剧团由交响乐团、合唱团及独唱演员组成。五十年来排演中外歌剧近50部,其中创作歌剧16部。
1992年,天津歌舞剧院歌剧团创作的取材于中国佛教文化的大型合唱交响音乐史诗《东方慧光》在香港、天津、北京、深圳等地演出,获得极大成功。1999年赴深圳举行慈善助学义演,将演出全部收入46万元捐助湖北省公安县建立希望小学。
天津歌舞剧院歌剧团交响乐团经常与国内外著名指挥家,音乐家合作,演出芭蕾舞剧《一千零一夜》、《斯巴达克斯》、《天鹅湖》、《圣诞颂歌》、现代舞剧《精卫填海》;策划排演多种形式、不同内容的主题音乐会。
2007年天津歌舞剧院歌剧团成功排演07版大型歌剧《原野》在津京两地演出,并应邀参加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祝贺演出,受到师生热烈欢迎。2008年作为 “中国歌剧论坛”唯一邀请剧目再次赴京展演,受各界人士高度关注和赞誉。
2008年天津歌舞剧院歌剧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邀请;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排演大型歌剧《杨贵妃》,作为第六届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相约北京——2008”文化活动剧目。该剧在北京隆重上演获得主办方、观众的充分肯定和热烈欢迎。
2009年应邀与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合作排演原创歌剧《青春之歌》并在北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中演出。 2010年再次与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合作排演交响清唱剧《江姐》和歌剧交响音乐会《中国咏叹》赴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
2011年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首届歌剧节上,天津歌舞剧院歌剧团排演的歌剧《原野》,在七项大奖中荣获六项,是参演院团中获得奖项最多的团体,为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光彩。
2012年以来,天津歌舞剧院歌剧团相继推出了歌剧《茶花女》《爱之甘醇》,音乐会版歌剧《弄臣》《游吟诗人》《卡门》《雷雨》,津版歌剧《白毛女》、多媒体歌剧《中华儿女》,大型歌剧《党的女儿》、《青春之歌》、《一江春水》,音乐剧《一盏明灯·焦裕禄》等经典作品。天津歌舞剧院歌剧团在坚持经典歌剧排演的同时,还先后倾心推出了“走进歌剧”系列音乐会,“世界经典名曲”系列音乐会和“周日音乐下午茶”系列音乐会,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歌剧《青春之歌》演出产生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树立品牌效益,获得了艺术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并吸引了来自德国、希腊、美国、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新加坡等国内外的著名指挥家、演奏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倾情加盟。
青年竹笛演奏家 李乐
艺 术 简 历
李乐:青年竹笛演奏家 天津音乐学院竹笛教师 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委员会理事
2007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竹笛第一名
2009年金钟奖竹笛金奖得主
六岁随父学习竹笛。10岁时跟随哈尔滨歌舞剧院著名笛子演奏家张永发老师继续钻研笛艺。在此期间就多次获得省、市器乐比赛竹笛演奏第一名。
2000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于著名笛子演奏家刘含有、詹永明、王次恒等教授。
200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戴亚教授。2010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央音乐学院保送研究生,是中央音乐学院历史上第一个竹笛专业保送研究生。2012年6月又以竹笛专业最高分成绩毕业,并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
2008-2010年在校期间,曾兼职中央民族乐团竹笛声部乐师,跟随中央民族乐团参演了“江山如此多娇”、“冯晓泉、曾格格国家大剧院音乐会”、“丝绸之路”等专题音乐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
2011—2012年间,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竹笛副修教师。
2011—2012年间,曾担任北京孔子学院葫芦丝授课教师。
近年来,曾应邀与美国底特律交响乐团、英国皇家交响乐团、俄罗斯国家民族室内乐团、德国广播爱乐乐团、中国青年民族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北京爱乐乐团、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杭州爱乐乐团、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交响乐团、天津青年民族乐团等国内外知名乐团合作演出,担任竹笛独奏,并多次录制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风华国乐”等节目。参与的“大川国乐”、“青年紫禁城室内乐团”、“雅心琴歌”“凡音”等组合在国内外有多次大型的演出活动,曾受邀于维也纳金色大厅、俄罗斯国家音乐厅、纽约林肯中心音乐厅等地进行演出。曾担任过美国第二届“飞扬杯”民族器乐比赛的评委以及新加坡民族器乐考级的评委。在牡丹江师范学院、天津图书馆等地举办过个人专题讲座。
参加过国家大剧院出品的多部大型原创歌剧、舞剧,《西施》、《山村女教师》、《洪湖赤卫队》、《马可波罗》、《赵氏孤儿》等作品中的竹笛独奏。曾在《赤壁二》、《龙门飞甲》、《洛神传奇》、《新射雕英雄传》、《班淑传奇》、《沂蒙六姐妹》、《后宫》、《搜神记》、《深宫谍影》、《大禹》等电影电视剧作品中担任竹笛演奏。
2012年被天津音乐学院选为“优秀青年教师计划”中的一员。2014年获批“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2015年获批“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2014年3月出版发行了首张个人独奏精品DVD。
2015年12月出版发行“邶风——击鼓”李乐独奏精品CD。
2016年在天津大剧院成功举办“李乐个人独奏音乐会”,并出版发行DVD。
青年唢呐演奏家 王展展
王展展,青年唢呐演奏家,天津音乐学院唢呐教师,中央民族乐团客席独奏演员,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演奏家。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奖者,首届中国民族器乐组合展演(文化部主办)最高演奏奖获奖者,第三届北京国际民族器乐大赛吹打类专业青年金奖获奖者,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人选。
作为现今最活跃的青年唢呐演奏家之一,王展展的演奏既保持了醇厚的传统韵味,又体现了当代的多元化艺术风格,是一位兼顾技术,又能诠释传统的唢呐人才,他亦是第一位成功举办唢呐独奏全国巡演音乐会的唢呐演奏家。在由中央民族乐团携手著名导演王潮歌共同推出的大型民族音乐剧《印象·国乐》中担任独奏演员,曾先后两次应邀在美国斯坦福泛亚国际音乐节及文化部主办的中美高层论坛《跨越太平洋》巡演音乐会中担任独奏演员及公开讲座。2013年6月由他整理、改编并演奏的民间乐曲《大笛绞》获得首届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比赛最高演奏奖,该作品在2017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在此契机上,王展展于2018年携手著名导演易立明,以音乐剧场形式推出了首部《中国吹打乐剧场---大笛绞》,进一步探索和挖掘了唢呐演奏的更多可能性。
王展展201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任中央民族乐团唢呐独奏演员,多次代表国家艺术院团出访欧美各国及港澳台地区,并在世界知名音乐厅进行独奏表演。先后与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韩国釜山爱乐乐团、美国北卡国际交响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和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等知名乐团合作。
他首演的代表作有:独奏、协奏作品《朝天歌》《大笛绞》《韵》《豫乡春色》《大漠长河》(大陆首演)《风滚雪》《峥》《I Will Miss The Every Nights When I`m With You》,民族管弦乐和交响乐作品《弦上秧歌》《红高粱》等,参与录制的影视代表作有《大秧歌》《中国地》《刀见笑》《兵团岁月》《流金岁月》《寻路》《烽火燎原》等几十部。
古筝演奏家 苏畅
苏畅,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教师。被中央电视台誉为“新十大古筝演奏家”。
苏畅六岁习筝,启蒙于尹长平老师,1996年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周望教授。曾获得2002年"龙音"杯国际大赛金奖;第一届文华杯民族器乐独奏比赛金奖;2007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弹拨组金奖;2011年获得美国Youtube交响乐团独奏家比赛桂冠。
苏畅应邀在全国四十几个城市地区巡演,足迹遍布三十几个国家,曾与众多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及中国爱乐、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美国Chicago Sinfonietta交响乐团、美国Youtube交响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德国曼海姆国家歌剧院交响乐团、俄罗斯爱乐乐团、瑞士青年交响乐团、德国Young Euro Classic、墨西哥国家交响乐团等30几个世界顶尖乐团合作,曾在著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维也纳音乐厅、悉尼歌剧院、联合国总部、芝加哥交响音乐厅、匈牙利皇宫、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柏林音乐厅、琉森KKL等演出独奏及协奏曲。近年来,她在英国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蒙特利军事语言学院及国内众多城市举办独奏音乐会及讲座。
由她先后首演的经典独奏、协奏作品有:《中山装》、《如是》、《凤凰咏叹》、《巴松错》、《万壑松风》、《冬虫夏草》、《三字经》、《将进酒》、《楼兰随想》、《开平碉楼随想》、《苍山雪》、《向晚》、《黑暗的献诗》、《山鬼》等,均获得极大的成功。其中由好莱坞作曲家创作的协奏曲《中山装》在美国十几个城市巡演20余场。她的专辑作品有《中山装》、《如是》、《云裳诉》、《天人合一》、《禅茶一味》、《明月映敦煌》、《筝语》、《学府音乐》、《大川国乐》、《一点思念》《Inspiration》等,其中“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中山装》”于2010年在美国发行。她编写的教材《从零起步学古筝》、《弹唱古诗词》得到界内好评。她还曾开播“畅谈古筝”栏目,向大众普及和推广古筝乐曲,广受欢迎。苏畅曾录制的电影、电视剧,大型舞剧等作品有:著名作曲家王丹红的《柳如是》、著名作曲家邹航的《诗经·采薇》、著名音乐制作人林海的《后宫》、《搜神记》、《灵珠》、《女人天下》;大型舞剧《大风歌》、《逍遥游》等。
青年琵琶演奏家 张雅迪
青年琵琶演奏家,天津音乐学院琵琶教师,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师从于当代杰出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张强教授。中央音乐学院BOB拔尖创新人才。
7岁时开始跟随周显顺老师学习琵琶。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李光华教授和张强教授。2010年被保送升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继续师从张强教授,并得到陈泽民教授的悉心指导。2011年入选首届「中央音乐学院BOB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荣获“傅成贤纪念奖学金”。2013年荣获"中央音乐学院专业优秀学生奖学金",同年以民乐系第一名的成绩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2014年荣获中央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称号,2014年-2015年连续荣获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曾多次以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的身份出访世界各国,曾与台北市立国乐团、澳门中乐团、香港爱乐民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天津交响乐团、武汉爱乐乐团、广西交响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天津民族乐团、湖南民族乐团、新疆民族乐团、台北簪缨国乐团、中央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等合作演出。近年来已在香港、北京、广西、广东、山西、山东、辽宁、天津等地成功举办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首演《晚秋》、《品》、《秋花曳影》等作品,并获一致好评。2015年出版个人音乐会专辑《晚秋》。2016年9月,与导师张强教授共同编著《快乐学习中国乐器》琵琶教材。2016年10月,受邀参加iartschool琵琶教学视频录制。
近年来,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器乐演奏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2004年获「首届推新人全国民族器乐大赛」琵琶少年组金奖
2007年获「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琵琶少年组第一名
2008年获「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三届全国民族器乐大赛」琵琶少年组第二名
2009年获「楚汉杯全国琵琶大赛」少年组金奖
2012年获「台北市民族器乐协奏曲大赛」第一名
2012年获「首届辽源国际琵琶大赛」青年专业组金奖
2013年获「首届中日韩国际琵琶大赛」专业A青年1组金奖
2013年获「第四届金芦笙民族器乐大赛」专业青年弹拨组银奖
2014年获「第二届敦煌杯全国琵琶大赛」专业青年组银奖
2015年获「第三届北京国际民族器乐大赛」小型室内乐组合金奖
2016年获「首届无锡华乐室内乐大赛」职业A组一等奖
曾多次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的各类大型晚会以及CCTV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栏目的录制,此外,《小演奏家》、《音乐家》杂志,《中国艺术报》、《光明日报》、《中央音乐学院院报》、中国音乐网、华音网、新华网、央视网、爱奇艺、腾讯等各大网站对其进行过专访及音乐会报导。
青年二胡演奏家 王颖
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二胡教师、民族管弦乐协会二胡学会理事。六岁开始学习二胡,师从高永泉老师。之后师从张韶教授。1991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严洁敏教授。2008年作为二胡研究生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本科学习期间,同时攻读作曲二专业,师从贾国平教授。曾受许讲德老师、蒋巽风老师、安如励老师、李恒老师、徐之彤老师等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 王颖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早在1997年(时年14岁, 初中三年级)就成功地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个人二胡独奏音乐会,在二胡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并由中央电视台在国内多次转播。
她于2007年获首届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中青拉弦组第一名。
2003年12月获得中国政府音乐类最高奖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金奖。
1999年获“天华杯”全国青年二胡比赛一等奖。
1996年获“天华杯”全国少年二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2010年与2012年获“敦煌杯”首届和第二届全国青少年二胡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奖。
她的演出活动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多次在全国各地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及讲座,其中包括 2009与2010年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并担任中国新春音乐会的二胡独奏。
2009年受邀参加新加坡华乐团的新春音乐会的演出,担任二胡独奏。
2007、2008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的节目录制以及元宵民族音乐会的节目录制并多次在《风华国乐》录制个人独奏曲。
2008年与天津民族乐团中国首演杨勇作曲的《河曲》二胡与乐队。
2007年首演周龙作曲的《石窟传奇》二胡与打击乐。
2006年首演刘文金作曲的《火-彩衣姑娘》(二胡、琵琶与乐队),引起广泛关注
2010年出版个人演奏专辑《一胡浓情》、《学府音乐》、《西部之旅》,获得好评。
王颖还多次与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新加坡华乐团、青岛交响乐团、韩国釜山市立乐团、韩国中央大学民族乐团以及中国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台湾小巨人丝竹乐团等多个国内外知名乐团合作演出,担任二胡独奏。2010年参加中央音乐学院海外音乐水平考级,担任评委。
青年二胡演奏家 赵元春
中国著名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青年教师。2018年5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博士,成为中国第一批民族器乐表演专业博士生。五岁起随父赵寒阳教授学习二胡, 199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小学,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严洁敏教授。在学期间曾得到了李恒、许讲德、王国潼、陈耀星、于红梅等多位名家的指导。在校学习的15年中曾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傅成贤奖学金、宝钢奖学金以及中央音乐学院奖学金等等,并作为优秀学生免试保送升入大学及研究生。
在28年的艺术生涯中,赵元春几乎囊括了中国民族音乐顶级赛事的金银奖,是为数不多的大满贯演奏家之一,成为中国青年民族音乐演奏家中的佼佼者。荣获的奖项包括:
2005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录杯”国际二胡邀请赛中获得青年专业组金奖。
2007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二胡大赛中荣获铜奖。
2008年8月,在西安举行的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三届全国民族器乐演奏比赛中荣获青年专业组金奖。
2008年10月,在台北举行的第十五届台北民族器乐大赛中荣获金奖。
2009年10月参加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并荣获银奖第一名。
2011年10月荣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银奖第一名。
除获奖之外赵元春的足迹也遍布世界各地,曾出访美国、德国、西班牙、日本、法国、丹麦、台湾、荷兰、比利时、塞舌尔等地,在各国音乐节以及重要的音乐会中展示中国二胡的魅力,传播中国民族音乐的正能量。在国内各省市也曾举办多次二胡独奏音乐会及讲座,与中国优秀乐团及指挥家合作,首演了许多作曲家的优秀作品,并出版多种二胡专著及音像制品。赵元春的演奏细腻、委婉、内在、柔美却又富有力度和激情,得到业界的一致认可。
双胞胎青年打击乐演奏家 高超高跃
当代青年打击乐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津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天津音乐学院打击乐教师,北美音乐家联盟协会会员,BC中乐协会与爱明顿孔子学院高级讲师。
自幼受父亲的熏陶学习音乐,有着七年的科班京剧打击乐的音乐基础,又以第一名的成绩双双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于李真贵教授、王建华教授、李飙教授。长期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录制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演出了包括谭盾、叶小刚、徐昌俊、唐建平、郭文景等现代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在世界发行了首张弹拨乐唱片“弹拨中国”中收录的打击作品《戏》;并与众多当今著名打击乐团合作了打击乐专场音乐会,如李飚打击乐团、德国汉堡打击乐团、香港中乐团打击乐小组、北京箭利打击乐团等。2006年以一曲《牛斗虎》走上了央视歌舞春晚的舞台,并获首届“鼓动北京”鼓乐邀请赛专业青年重奏组金奖。
2007年赴加拿大继续开拓学习西洋打击乐,2008年签约当地著名的打击乐团Scrap arts music,每年都会参加大量的音乐节及巡演,足迹踏遍北美、欧洲、亚洲、非洲,也是唯一的华人表演嘉宾受加拿大总理的邀请参加了第二十一届温哥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的演出和北京奥运会加拿大宣传片的录制,在国际的大舞台上结识了众多打击乐大师,如Evelyn glennie. Nebojsa-jovan-zivkovic等,在大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新的演奏风格和技巧,使演奏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2013年回国发展,并与著名指挥家汤沐海、关迺忠、彭家鹏、郑朝吉、张列、吴强、董俊杰、刘江滨等合作演奏了《龙腾虎跃》《龙年新世纪》《龙跃东方》《大闹天宫》《新龙舞》《津津有味》等作品,全新的舞台风格,精湛的表演技艺,默契的心灵配合,使他们成为集戏曲、民族、西洋、于一身的青年双胞胎打击乐演奏家,被业内人士称为“当今音乐舞台上一颗极具活力和魅力四射的打击乐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