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查道炯:疫苗作为公共品绝不是免费的概念

既然疫苗的研发是需要钱的,它的国际分配更多的是通过Equitable的途径。就是成比例地投入的途径,最终走向Equal,即按照人口需求大家都能用上。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疫苗作为国际公共品不是免费的,也不是低利润的”。12月16日,在凤凰卫视和凤凰网主办、青花汾酒首席赞助的《2020与世界对话·太平洋未来论坛》公共卫生分论坛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查道炯表示,需要厘清疫苗作为公共品的属性概念,考虑疫苗的研发投入,但把疫苗开放当作发财的机会是很不幸的。

查道炯也对中国医药企业提出建议,强调疫苗对外输出必须依赖长期跟踪的能力,这对有志于对国际公共卫生有所贡献的中国疫苗厂商来说尤为重要。

以下为论坛部分实录:

查道炯:现在有一个中文词,外国人把它翻译成英文的时候打了引号,就是国际公共产品。其实公共产品这个词是从英文过来的一个错误的翻译,不存在“公共产品”这个说法。英文当中更多的是把疫苗作为促进国际卫生健康状况发展的公共品,英文叫“Public Good”, 没有国际公共产品这样的东西。当然外国用这么一个词,就是把中文的词直译过去,它有很多的含义,公共品不是免费的,也不是低利润的。刚才主持人说到公平性,中文当中的公平性在英文有两种情况:一种英文叫做Equal,就是所谓的平均的以需求为基础,不管有没有出钱,大家都是公平的,大家都是人。另外一种情况就是Equitable,就是按比例的,就像买了股票一样,公司的分红是按照你出了多少股金的。这是分两种情况的,既然疫苗的研发是需要钱的,它的国际分配更多的是通过Equitable的途径。就是成比例地投入的途径,最终走向Equal,即按照人口需求大家都能用上。

北大教授查道炯:疫苗作为公共品绝不是免费的概念

您刚才问到中国的疫苗怎么进入国际市场,或者说成为对国际公共卫生有贡献的公共品呢?我想是四个要点:第一个要点必须获得某个国家卫生当局的认证,就像刚才白良先生说的一样,国际组织采购也好,还是别的也好,有一些需要得到第三方的认证,比如刚才提到阿联酋、巴西、土耳其、印度尼西亚,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第一步,必须得到认证,没有认证就不能去,因为后面是要负责任的。二是在那些没有自己独立认证能力的国家,或者是没有参与疫苗二期三期研发的国家,可能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所做的PQ,就是Pre-qualification预认证制度。这个预认证可以代替那些没有能力的,当然不只是中国的疫苗,可以得到PQ的资格。第三就是要把它成为公共品的话,必须对对方接种的过程有培训,每一种疫苗怎么接种,对护士对老百姓,特别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出现紧急情况怎么处置,这个培训是少不了的,就是刚才讲的Equitable,对方也得投入,不是中方援助就行了。最后特别重要的,必须要有一个机制在国外跟着做实质上的第四期临床,也就是接种之后的跟踪,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也才是一个负责任的事情。

北大教授查道炯:疫苗作为公共品绝不是免费的概念

这么大的投入,援助是起一些作用的,包括免费专线的疫苗,但是我再说一遍,公共品这个概念绝不是免费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世界,就像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穷人有多少钱看多少病,富人有更多的钱,看病的条件就会更好一些,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的世界,这得一步一步来。至于对中国的疫苗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国际化道路要走得远的话,刚才讲的四条一条都不能少,因为在目前的国际舆论条件情况下是这样。我经常跟向我咨询的中国疫苗企业我讲一个情况,我说假如某个国家有这么一个富人,打了你这个疫苗,同时觉得不放心,又打了另外一个国家生产的疫苗,后来出事了,而这个国家回溯的能力,比如尸体解剖的能力,追踪力不是很强,媒体出来问到底死于哪个疫苗,你怎么办?后续的跟踪可能是特别重要的地方,疫苗不是口罩,我们企业的责任是非常大的。

很不幸的是,疫苗的研发是近期拉动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的拉手,当然后面是资本的利益、企业的利益,把它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的东西,我觉得是不幸的,为什么不幸呢?因为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我作为一个学者来说,必须要把医德,这个德字在中文当中非常重要,不走稳这一步的话一定是会栽跟头的,对自己而言,对国家而言都是这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