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有哪些类型?这种分类方法更利于血管瘤的治疗,家长学习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传统分类方法依据形态学分类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统称为血管瘤,并分为鲜红斑痣、草毒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混合性血管瘤。

null



新的分类方法将传统意义的血管瘤划分为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两大类。根据国际血管性疾病研究协会(ISSVA)对血管瘤的最新分类,血管瘤又分为婴儿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Kaposi样血管内皮瘤、丛状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梭形细胞血管瘤、血管外皮细胞瘤、上皮样血管瘤,其中先天性血管瘤又分为快速消退先天性血管瘤和无消退先天性血管瘤。

新的分类方法不再只是依据血管瘤的形态特征,而是从病理方面,根据血管瘤的累及位置和是否消退对其分类,为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对于没有相关医学知识的人们来说,还是习惯按其外在形态进行划分。

那么分类中的婴儿血管瘤和先天性血管瘤又有哪些特征呢?

婴儿血管瘤

临床表现:

婴儿血管瘤是婴儿常见良胜肿瘤,临床发病率为4%,所有病变在出生后几周内即可出现,先天发病者罕见。女性发病率是男性3倍多,白种人与早产儿发病率高。1995年Waner和Suen根据肿瘤组织累及的深浅分为浅表血管瘤、深部血管瘤和混合血管瘤。这也是较为常见的血管瘤类型。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null



浅表血管瘤起源于真皮浅层,即过去所称的“草毒状血管瘤”;深部血管瘤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内,外观呈蓝色或无色;混合血管瘤起源于真皮浅层和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本病头颈部是最常受累部位。大部分表现为单独皮肤和皮下损害,约15%为多发性损害。

浅表血管瘤呈鲜红色,增生期颜色逐渐加深,开始消退时由鲜红色转变为暗紫色,最后呈花斑状,消退完成后40%残存皮肤及皮下组织退行性改变,如瘫痕、萎缩、脱色素、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松弛等。深在型血管瘤表面皮肤隆起,正常颜色或透出蓝色。瘤体往往在6月龄内快速增殖,6月龄至1岁增长缓慢,此后渐入消退期,血管瘤增长逐渐停止井开始缓慢消退,直至消退完成期,时间可长达10年左右。

治疗:

多数患儿仅存在美观问题,少数影响功能,极少数危及生命。因此,生命、功能和美容的平衡是治追求的目标,对所有患儿,治疗措施主要取决于3个方雇按重要性依次为:瘤体部位、就诊时年龄、瘤体大小。大部分婴儿血管瘤在6月龄以前处于增生期,因此对6月龄内就诊患儿进行积极治疗有意义。

null



先天性血管瘤

临床表现:

先天性血管瘤在患儿出生后即存在,包括快速消退和无消退的两种。快速消退的血管瘤周围环绕苍白色边缘,部分消退后中心可出现凹陷或瘫痕,这些完全先天形成的皮损被公认是典型婴儿血管瘤临床变异型。但最近有研究显示,此类先天非进展性血管瘤的组织结构和免疫表型与典型婴儿血管瘤不同,尽管发病因素尚不清楚,但其缺乏与胎盘的相关性。发病率与血管畸形类似,无性别倾向胜。

治疗:

对于快速消退的先天性血管瘤,因其多在6一10月龄自然消退,故不需要治疗。但要警惕消退后留下的瘢痕和色素沉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