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让学术成就归于“颜宁院士”,把讲座时间留给“颜宁老师”

以院士的身份在科研领域锐意进取、追究卓越,以老师的姿态为社会营造科研氛围、培养创新人才,这样的颜宁,怎能不让人既爱又敬?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宁到武汉大学进行了学术讲座。在提问环节,有一个小插曲:听到有学生称呼“颜宁院士”,她笑着打断说“叫颜宁老师吧,我难受死了”,现场学生报以欢快的笑声。

微信截图_20240614155550.png

30岁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37岁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攻克困扰结构生物学界半世纪的科学难题;45岁当选为中科院院士……颜宁的学术生涯堪称“开挂”。就在不久前,颜宁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但颜宁并不是一个不苟言笑的科学家,与之相反,她不仅才思敏捷,而且谈吐幽默风趣。2017年,颜宁参加央视《开讲啦》栏目,主持人在开场时说,她可以不叫颜宁,应该叫“颜值”,颜宁笑着说“‘宁’送给你了”——主持人正是撒贝宁。

在社交平台上,有参加此次讲座的网友分享现场图片,并发文称“第一次见生科院的报告厅这么多人,报告开始前一个小时座位就已经没了,到后来台阶上坐满了同学,门口也堵得水泄不通”。有人表示,“作为一名生物人一直崇拜的偶像,终于见到真人了,也感受到一些强大的精神力量”。还有网友表示,“虽然和我的研究方向毫不相干,但是我真的很想见到这位优秀的女士”。

不少人对此次讲座怀有热情期待,显然不只是想一睹“颜宁院士”的风采,更是想亲耳聆听“颜宁老师”给大家讲一堂课。让学术成就归于“颜宁院士”,把讲座时间留给“颜宁老师”,简洁明了,也拉近了颜宁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并因此取得良好的效果。据网友反馈,虽然是生物科学方面的讲座,但是颜宁为了照顾许多非生科院的同学,还穿插了很多有趣的科普。颜宁的细心和体贴,从她对待称谓的态度就可见一斑——在大学校园里,还有什么称谓比“老师”更受人尊重,同时也更令人感到可亲可近呢?

实际上,颜宁对于院士这一学术荣誉,一直都持有清醒客观的认识。2023年,颜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帽子不会改变你这个人,不改变你是谁,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们追求的是在科学史上留下了什么、为社会做了什么。”院士的这顶“帽子”,不仅代表着荣誉,而且意味着责任。以院士的身份在科研领域锐意进取、追求卓越,以老师的姿态为社会营造科研氛围、培养创新人才,这样的颜宁,怎能不让人既爱又敬?

从“颜宁院士”到“颜宁老师”,“双面颜宁”也留下了一种启示:科研是严肃认真的,但科学家不妨轻松幽默一些。相比起艰深的专业讲解,举重若轻的姿态更容易起到大众传播的效果,也更容易激发年轻人投身科研事业的热情和激情。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赵志疆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