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里就有1个 年轻人流行随身携带血糖仪?

很多年轻人以为糖尿病是老年人的“专属品”,其实不然,糖尿病的发病已经越来越年轻化。别忘了上周刚说的22岁220斤的马先生......

吓“死”宝宝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随机抓个朋友测血糖吧!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已达1.43亿,位列世界第一。每2个成年人里,就约有1个处于血糖异常状态。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2.8%,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

糖尿病前期就是指一个人的血糖值高于正常值,但还不足以称之为“糖尿病”的阶段。这一状态涵盖了两大分类,即空腹血糖受损(IFG)和葡萄糖耐量受损(IGT)。一旦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相当于戴上糖尿病的“帽子”。如果不加干预,每年约有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成糖尿病,未来5~10年发展成糖尿病的几率高达50%。

但是许多糖尿病前期的人,也成功地控制了血糖,并避免进入确诊2型糖尿病状态。王先生平时喜爱吃甜食,面食和肉食,还不爱运动。3个月前,体检发现空腹血糖6.7mmol/L,就诊于我院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中心。查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空腹血糖6.6mmol/L,2小时血糖10.2mmol/L,胰岛素分泌水平偏高及时相延迟,存在胰岛素抵抗,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王先生开始变得沮丧......“医生,怎么办?我年纪轻轻就得了“糖尿病”怎么办?会不会终身治不好?要一辈子吃降糖药、打胰岛素了?”

先别着急!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中心李小燕主任医师建议王先生先以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暂不使用降糖药物。但必须要积极配合。

3个月后,王先生体重下降了10余斤,再次复查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已经完全正常,胰岛素分泌时项也恢复到正常了。

李主任告诉王先生,目前他的糖尿病前期已经逆转到正常,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糖就可以了。

看完故事,我们来学习吧😏今天的知识有点多哦!

01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

方法很简单:筛查!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6.1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后2小时血糖<7.8mmol/L;

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糖尿病前期就是介于两者之间

1.空腹血糖正常,但口服葡萄糖耐量后2小时,血糖在7.8mmol/L~11.0mmol/L,即糖耐量减低;

2.空腹血糖不正常,在6.1mmol/L~6.9mmol/L,即空腹血糖受损。

有任何一个指标符合,就说明你已经戴上糖尿病前期的“帽子”了。

02

糖尿病前期的成因是什么?

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是这一过程的核心机制

1.胰岛β细胞受损:胰岛β细胞负责产生胰岛素,是体内唯一有降低血糖功能的激素。当它受损后,胰岛素的产生减少,导致血糖无法被有效地利用。

2.胰岛素抵抗:简单来说,就是机体分泌的胰岛素数量不少,但是人体不能有效的利用它,身体的细胞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

3.生活方式: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

和缺乏运动,特别是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4.遗传因素:这些基因可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或胰岛β细胞的数量。

03

如何摘下“糖尿病前期”的帽子?

1.改善饮食习惯:主食粗细搭配,增加蔬菜和低糖水果的摄入,减少甜食和油脂的摄入。

2.增加运动:连续静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建议心肺功能正常的人群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于年龄较长,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打太极拳,八段锦也是很好的运动。

3.保持合适的体重:过度的体重,尤其是腹部脂肪,与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有关。通过减轻体重,尤其是减少5%至10%的体重,可以显著减少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

4.医学干预:对于经过生活方式改变仍然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考虑药物治疗。

因为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所以,咱们多说两句。

1.糖尿病的分类

2.糖尿病有哪些典型临床症状?

“三多一少”症状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等,多见于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可能仅有乏力,皮肤瘙痒等非特异症状,还有很多是因为其他疾病常规检查发现。

3.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1型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酮症酸中毒,属于急性并发症,典型表现为呼气中有烂苹果味。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肾小球硬化症。

4.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饮食?

推荐糖尿病患者膳食能量的宏量营养素占总能量比分别为: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45%~60%、脂肪25%~35%。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高尿酸这“五高”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注意这五项指标呦。

稿件来源:西安市人民医院 西安市第四医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