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白露秋凉宜饮茶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第三个节气。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白露”代表着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而在季节转化过程中,丰收的秋季带给了人们与健康有关的食物以及民俗。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昼夜温差较大,早晨与夜间会有丝丝的凉意。

秋季的前两个节气立秋与处暑,虽无盛夏高温,但还是酷热天气,因太阳所带来的热力未减弱。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由于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到了深秋之后则相反,吹西北风,而西北方是干燥的内陆,干燥的西北风造成深秋之后气候干燥。

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民谚“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描述了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我国古代就曾把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确实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从白露开始,到农历的十月份,是茶树生长的好时期。由于这个时间昼夜温差加大,夜间的水汽会在茶树、茶叶上凝结成露水,所以这个时期采摘的茶叶也称为“白露茶”。白露前后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天气都比较干燥,有所谓“秋燥”的说法。但是随着气温的降低,人身体的状况也在发生适应性的变化,不再适合饮用太多凉性的饮品。因此,乌龙茶、红茶等,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白露时节,饮一杯以金凤乌龙茶为茶基底,加入红茶茶冻制成的凤箫笙冻,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