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日,虽然天气寒冷,但是许多人却觉得是特别温暖的一天。因为冬至要吃饺子,因为冬至一过,离年越来越近了。
冬至除了吃饺子,还有吃汤圆,吃圆子的习俗,就算身在海外的华人同胞,也要在冬至这一天吃上一碗暖暖的饺子。
但是祖国大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也会有不同的文化差异。
饺子,通俗意义上,就是面皮包馅儿的产物。但是面皮包馅儿,却不止饺子一种叫法,还有馄饨(tun),云吞的,而且包法有很多种。
今天,我的同事就因为这事儿差点打了起来。
首先,说一说小编老家的饺子。
小编老家是湖北西北部某一个小城市,从小到大,吃的饺子,是带耳朵的那种。一块梯形的,大概10cmx10cm的面皮,对折翻转,捏一起,就成了饺子,而且是清汤的,有的人会往汤里倒些醋。
对馄饨的印象,也是一对安徽的夫妇,在我们学校旁边开了一家馄饨店,纯瘦肉的馅儿,馄饨皮和我们的饺子皮一样,但是包法不一样,皮也非常薄。拿一支筷子,顺手一转,就是一个馄饨,包起来很快。
在电视上,也看到北方地区的饺子的包法,拿个小擀面杖把面团擀薄,圆圆的饺子皮,包上馅儿,捏个花边就好。
直到后来,我在朋友圈晒出了我包的饺子,我的朋友却跟我争辩,你那不是饺子,你那叫馄饨。
也有人跟我争辩,你那不是饺子,你那叫抄手。
后来,在一家港式餐厅,我第一次吃到了一种叫云吞的食物,我又觉得,这个云吞和馄饨好像,但是吃起来又不一样。
我才知道,同一种东西,在不同的地区,叫法竟然不同。吃饭,就更不同了。
小编的老家吃饺子,是清汤煮,吃的时候带汤吃,不放任何东西,最多放醋。我后来见识到了,酸汤饺子。
饭店老板问我,吃汤的还是干的,我说吃汤的,结果就上来了酸汤饺子。
还有的朋友,吃饺子要用醋拌着蒜末,有的要用醋调油泼辣子糖,有的要葱姜蒜辣椒齐全。
不得不感叹,咱中国的文化差异真大,难怪某国要把咱的端午节文化抢过去。
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因饺子、馄饨、云吞、抄手的区分和你起了争执,你该怎么办?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还没吃饺子的,记得晚上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