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之前,大家看看这几位烧友,他们说的对吗?
这几位的观点,总和起来就是:
现在的耳塞灵敏度都很高,耳放工作工作的时候,
只要输出1mW不到,就能让耳塞的声压级/响度,
达到正常听音的85dB~90dB了。
那么问题来了!
耳塞的灵敏度很高,就不需要大推力吗?
答案是:需要!
原因一:
计算耳塞所需的推力,不能只看标称灵敏度。
在百度百科中,灵敏度是施加于耳机上1mW的电功率时,
所产生的耦合于仿真耳(假人头)中的声压级,
1mW的功率,是以频率1000Hz时耳机的标准阻抗为依据计算的。
即输入1mW时,@1kHz响度。
这意味着什么呢?
同一耳机,不同频率,灵敏度不同。
灵敏度不同,所需要的功率也就不同。
打个比方,
一排人站队,中等身高为175cm。
但队伍里也有160cm和180cm。
这时,需要给所有人配一双鞋,
让他们都要超过180cm。
但是却只按照175cm的人选鞋。
导致160cm身高的人,
依然没有达到180cm。
所以,计算耳机所需的推力,
不能按照标称的1kHz灵敏度来计算。
1kHz需要推力=耳塞推响功率
1kHz需要推力≠耳塞推好功率
原因二:
人耳对不同频率,敏感度不同
因为等响度曲线的存在。
不同频率要听起来一样响,
实际的分贝值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
同一个辣椒,四川人吃了,觉得不辣
但是其他地区的朋友吃了,觉得很辣
如果要让湖南人也觉得很辣。
应该怎么办?那就需要更辣的辣椒。
同理,让不敏感的低频频段和高频频段,
在人耳中,有与敏感频段的一样的响度,
需要更大的推力。
原因三:
不同音乐、频率、时间,所需功率不同。
这句话比较难懂,不妨拆开来理解。
不同音乐类型,所需功率不同;
在声谱图中,颜色越鲜明,所需的能量越强,
这里可以看出,不同音乐,能量是不一样的。
通过这三张声谱图可以得出:
乐器独奏所需功率最小;
复杂流行人声所需功率中等;
大动态大编制所需功率最大。
同理也可以证明:
同一音乐,不同频率,所需功率不同;
同一音乐,不同时间,所需功率不同。
所以,耳塞在表现不同类型的音乐时,
也是需要不同的推力的。
理论小结
为什么耳塞灵敏度很高,还会需要大推力?因为上述的三点要求:
1、耳机频响要求——计算耳塞所需的推力,不能只看标称灵敏度;
2、人耳感知要求——人耳对不同频率,敏感度不同;
3、音乐表现要求——不同音乐、频率、时间,所需功率不同。
也说明了,推响≠推好。
在表现不同音乐时,需要的功率差异非常大。
比如一般流行人声:
又或是大动态大编制:
而储备功率就好比跑车里多出来的马力,
能够让跑车在需要的时候,有足够快的加速。
可能平时不一定全部用得着,但必要时不可少。
同理耳塞灵敏度很高,
但是在耳机频响、人耳感知、以及音乐表现,
三方面要求时,依然需要大推力,作为储备功率。
实际情况呢?
我们采用了下述的器材进行了实际测试。
*手机=》华为Mate30
*小尾巴=》乂度Link2 输出功率150mW@32Ω
*耳机=》AKG Q701(62Ω、93dB/mW)
功率测试仪=》APx500音频分析仪
测试曲目=》陈小春《算你狠》
测试软件=》QQ音乐
在不播放音乐时,输出功率为几十~几百pW。
在正常音量播放音乐时,输出功率峰值可达十几mW。
在音量调大之后,输出功率峰值高达几十mW~100mW+
本次测试由乂度xDuoo工程师:韦工进行测试。
他表示:
耳机选功放时,
需要功放的输出功率,
为耳机最大承载功率2-3倍以上,
才能很好驱动。
最后总结
通过理论和实验测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推力足够≠基础功率
推力足够≥峰值功率
推力足够=基础功率+峰值功率。
再加上影响储备功率的3种因素
1、耳塞全频段灵敏度;
2、人耳频率敏感度;
3、音乐风格。
综合上述几点,即便耳塞的灵敏度很高,
也依然需要大推力来保证能完全推好。
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意见或者建议,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如果觉得此次科普不错,也欢迎在下方评论支持一下我们。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