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在挺过莫斯科城下的冬季危机后,德军集结重兵于东线南部,发动了旨在夺取高加索油田的夏季攻势,即“蓝色”方案,进而演变成两个长期而残酷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高加索战役,最终以德国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覆灭而告终。
值得注意的是,在1942年7、8月间,德军向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大举进攻的关键时刻,德军最高统帅部却将先前攻克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第11集团军主力北调列宁格勒前线,时任第11集团军司令的曼施坦因元帅后来在回忆录中评价此举是“彻头彻尾的错误”。那么假如第11集团军没有调走,会对南线战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第11集团军的实力和实际调动;其次,1942年德军夏季攻势的目标和实施过程;再次,假如第11集团军全力投入南线作战将如何使用,会对战局带来何种变化。
■1941年6月,曼施坦因作为装甲军军长在东线指挥作战,他后来升任第11集团军司令并指挥了克里米亚战役。
在取得塞瓦斯托波尔战役的胜利后,第11集团军可以说是南线德军士气最旺盛,颇具战斗力的重兵集团。根据1942年6月的作战序列,第11集团军下辖第30军、第54军、马腾克洛特集群(第42军,多为罗军师)和罗马尼亚山地军,以及大量加强的炮兵部队(尤其是重炮部队),其编成内约有10个德国师和6个罗马尼亚师,其中大部分是步兵师,机动部队仅有德军第22装甲师一部、罗马尼亚第8骑兵师和一个罗军机械化团。当然,这种要塞攻坚战也不适合装甲部队。
■1942年夏季在塞瓦斯托波尔前线作战的德军炮兵,第11集团军得到大量炮兵部队的加强。
第11集团军在战役结束后留在克里米亚做数周休整,在此期间,曼施坦因的参谋部已经在策划集团军主力横渡刻赤海峡,加入高加索战场,这是根据1942年春季“蓝色”方案初始计划而进行的作战准备。按照最初的预想,第11集团军在攻陷塞瓦斯托波尔后,应越过刻赤海峡,由克里米亚挺进库班,配合A集团军群截击由顿河上游向高加索退却的苏军部队。然而在7月间,德军最高统帅部改变了这一计划,希特勒决定不将第11集团军投入南线攻势,而是北调进攻列宁格勒,随后对该集团军的调动被曼施坦因形容为“肢解式”的。
■在塞瓦斯托波尔地区作战的德军步兵。在取得克里米亚战役的胜利后,第11集团军的士气非常高昂,且富于攻坚经验。
第11集团军的基本兵力并未全部调往列宁格勒前线。根据曼施坦因的回忆,有第54、30军军部,第24、132、170师和第28轻型师以及部分炮兵单位被调往北线,第50师留在克里米亚,最精锐的第22师撤往后方改编为空运师,常驻克里特岛,第72师调入中央集团军群,应付苏军在东线中央发起的攻势,最后仅有第46师和全部罗马尼亚部队投入了南线攻势。换而言之,如果第11集团军没有北调,除了留下1~2个师留守或支援中央集团军群,应该可以为南线攻势增加7~8个步兵师的兵力。值得一提的是,同期调离南线的德军部队不仅有第11集团军的数个师,还有党卫军“警卫旗队”和陆军“大德意志”师两支精锐部队。在南线攻势全力推进之际,德军却连续从这一重点攻击方向抽调有力部队,是何原因呢?这就要谈到下一个问题了。
■1942年6月,希特勒在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与高级将领们开会,研究“蓝色”方案的实施。
在1942年4月5日发布的第41号元首训令中,对1942年德军东线战略的基本构想是:中段转入防守,北段攻陷列宁格勒,集中兵力于南段,突入高加索,夺取石油产地,同时认为上述任务只能逐步达成,以东线南翼为主攻方向。按照德军统帅部的最初计划,“蓝色”方案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在罗斯托夫到顿河一线围歼苏军重兵集团,并推进到伏尔加河一线,相机夺取斯大林格勒,掩护向高加索推进的侧翼;其次,向高加索进军,夺取迈科普、格罗兹尼和巴库等石油产地。然而,在南部攻势发动后德军虽然迅速推进到顿河大弯曲部,但未能再现基辅式的大围歼战,苏军已经改变了寸土必争、死打硬拼的战法,改为逐次阻击、持续消耗,避免被德军包围而招致大量损失。
■1942年德军夏季攻势的进攻形势,可见德军越深入高加索地区,其战线侧翼就愈发宽广,难以防守。
不过,希特勒将苏军有计划的后撤看作全线崩溃,认为苏军已经没有力量阻挡德军的攻势,并相对高估了南线德军的实力,认为以现有兵力能够同时完成夺取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两大目标,甚至还可以从南线抽调兵力用于夺取列宁格勒,以及加强西线对盟军的防御——“警卫旗队”和“大德意志”师的调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盟军即将在西线发起登陆的虚假情报。希特勒的乐观情绪集中体现在7月21日发布的第44号训令中:“进攻铁木辛哥部队的战役出乎意料地顺利,估计很快就可能切断苏联与高加索的联系。”同时,希特勒对于有关苏军正在集结后备部队的警告置若罔闻,严重低估了苏军的力量。
■1942年夏季在苏联南部前线,一辆德军III号坦克从一座村庄穿过。尽管“蓝色”方案实施初期德军进展顺利,但未能围歼大量苏军部队。
正是基于苏军濒临崩溃的错误判断,希特勒不仅做出了将第11集团军主力调离南部战场的决定,还不顾总参谋长哈尔德、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博克等大批将领的反对,在“蓝色”方案第一阶段作战目标实际落空的情况下,执意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个方向同时出击。其计划是南方集团军群分为A、B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从罗斯托夫向高加索推进,以第17集团军(含第11集团军一部)的步兵和山地兵向高加索山脉和黑海沿岸推进,封闭山口要隘,夺取重要港口,以第1装甲集团军及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组成多个快速集群,穿过北高加索的草原地带,直驱里海,夺取各石油产地;B集团军群以第6集团军、第2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向伏尔加河西岸推进,并夺取斯大林格勒。在最初调整部署时,希特勒甚至准备让第6集团军单独进攻斯大林格勒。曼施坦因后来评价道:“希特勒又犯了同时追逐多个目标和对初期战果估计过高的毛病。”可谓一针见血。
■1942年夏季,德军装甲纵队穿过顿河大草原向斯大林格勒挺进。
然而,战局随后的发展证明希特勒的决策犯下了灾难性的战略错误。随着A、B集团军群向东方的深入,德军很快发现两个集团军群都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在高加索方向,德军在崇山峻岭和苍茫草原上与苏军陷入苦战,尤其在北翼缺乏有效掩护的情况下,向苏军纵深的持续推进也意味着侧翼威胁持续增加;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第6集团军更是掉进了血肉磨盘,在巷战中消耗和牵制了大量部队,始终无法占领斯大林格勒,而且侧翼只能交给并不可靠的仆从国军队掩护,最终酿成了遭到苏军重兵合围的悲剧后果。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危机也直接导致A集团军群的后路有被苏军切断的危险,实际上也瓦解了德军向高加索的攻势。总而言之,希特勒对作战计划的修改使得战役目标远远超出了南线德军的实力范围。由于兵力不足,德军只能以战斗力较弱的仆从国军队填补漏洞,从而造成侧翼薄弱,给苏军以反击围歼的机会,德军最高统帅部的错误判断是南线攻势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内陷入残酷巷战的德军士兵,这场战役的难度和持续时间都大大超出德军统帅部的预期。
最后,假如第11集团军以完整的实力加入南部攻势,那么会对战局有何影响?如前所述,第11集团军加入南部战场会使德军增加7~8个师的生力军,多少会缓解德军兵力不足的情况,既可以作为总预备队应付突发情况,也可以加强到一线推进攻势,但从战局总体来看,并不足以抵消希特勒错误决策带来的消极后果。
在南线德军兵分两路后,如何使用第11集团军面临着三种选择:一、加入高加索方向;二、加入斯大林格勒方向;三、将其分解各自增援两个方向。第三种方案最不可取,在两个都面临宽广正面的作战方向上,各自增加3~4个师其实意义不大。从初始地理位置看,第一种方案最为可行,这也是“蓝色”方案初始的计划,毕竟在克里米亚作战的第11集团军进入高加索的路线比其他任何德军部队都要短,横渡刻赤海峡即可。如果加入高加索战场,第11集团军可以切断顿河上游苏军部队向高加索撤退的路线,并沿着黑海海岸向高加索山脉南麓推进,夺取沿海港口,威胁高加索苏军的深远后方,也可以向北进入卡尔梅克草原,掩护第1装甲集团军的侧翼,大大增加A集团军群实现战役目标的成功几率。不过,只要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危机爆发,德军即便是成功占领了巴库,恐怕也会担心后路被断而被迫放弃。所以南线攻势的关键还是在斯大林格勒。
■1942年秋季,在北高加索前线推进的德军坦克和装甲掷弹兵。由于兵力不足,A集团军群最终也未能达成作战目标。
那么,按照第二种方案,将第11集团军加强给B集团军群,协同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经历了塞瓦斯托波尔战役的第11集团军各师在要塞攻坚战和围攻战上的经验要比第6集团军更丰富,而且加强了炮兵单位,从理论上说更加适合城市巷战。还有一点,第11集团军在克里米亚战役期间与罗马尼亚军队长期合作,对于罗军比较熟悉,有利于协同,如果第11集团军加入斯大林格勒方向也有助于提高仆从国军队的作战效能。
■1942年夏秋在斯大林格勒战场作战的罗马尼亚部队。相比其他德军部队,第11集团军显然更加熟悉这支盟军。
不过,斯大林格勒的战况相比塞瓦斯托波尔还是有所不同,即便能够最后占领斯大林格勒,第11集团军的损失也不会小,作战时间也不会明显缩短,苏军依然有足够的时间集结起预备队威胁德军两翼,而且从战场态势看,B集团军群两翼的漫长防线绝非第11集团军的部队能够完全掩护的,所以,第11集团军无论是用于攻城,还是用于掩护侧翼,其实都是不足的,但是会增加苏军进攻和合围的难度,从而给德军调整部署、撤退或实施反击争取更多的时间和回旋空间。
■1942年12月到1943年2月,苏军在南线发动的冬季攻势,其进攻正面极为宽广,即便是第11集团投入南线,也很难改善总体上的战略态势。
笔者以为,如果第11集团军能够加入南线攻势,最好的结果是能够让A集团军群夺取油田,或者帮助第6集团军夺取斯大林格勒,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由于希特勒错误决策造成的战略隐患。当冬季再度降临,德军依然没有足够的兵力守住高加索或斯大林格勒的既有战果,苏军仍然可以集结重兵在德军脆弱侧翼的任何一点实施突击,迫其后撤。也许,第11集团军加入南线战场最可能的好处就是有可能避免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覆灭,这还要取决于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清醒判断和正确决策,否则在伏尔加河西岸葬身的就会是两个德国精锐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