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斌 | “大悲咒”经书系列

陆 斌

1961年生于北京

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

1994年在深圳建立第一个个人陶艺工作室

1998年建立深圳雕塑院陶艺工作室

-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艺协会会员(IAC)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委员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陶艺委员会副主任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陶瓷的创新不是那种抽掉了人文关怀,哲学思考,弥漫着唯美的精致与完整,而应该是真正体现当代文化在陶瓷艺术领域里的重建,强调艺术社会性与公众性的建立。“大悲咒”系列以陶瓷材料摹拟具有符号意义的宗教圣物,并记录其逐渐碎裂化的过程,试图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诠释现代化进程与人们精神生活的关系,以悲天悯人的说教来借喻众生物质世界的虚无与苦难的源泉。坍塌和碎裂的不仅是物质的塔和经卷,还包括信仰和精神世界。建造浮屠时的喧嚣与崩塌后尘埃落定的寂静,也许就是我们所处世界的现实与未来的写照。

—— 陆 斌

这组作品是梵文版《心经》部分内容,用丝网转印的方法将部分佛经的内容印在陶瓷泥片上,再高温烧制而成。部分经卷在加入特殊材料后,在展览期间会慢慢自动破碎。

期待陆斌老师的“梵文经书系列”4.30在艺术北京的震撼视觉呈现。

经书系列 | 33.5×10×6cm

陆斌说,时间对于任何生命都是公平的。他试图以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诠释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与人们信仰与精神生活的关系,以佛经悲天悯人的说教来借喻众生物质世界的虚无与苦难的源泉。

长久以来,我们总是说中国文化是“历史的、辉煌的”。然而,现在的中国文化却很难再说是“历史的”了。因为“昨天”刚刚过去,并被迅速遗忘,甚至有意篡改、摧毁。不用多久,有关昨天的记忆可能就会成为忘却干干净净的“白茫茫一片大地”。在《大悲咒》中,陆斌通过陶瓷烧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佛塔、佛经文献、青花器皿等,以及将其逐渐破碎化的过程,针对和所表现出来的是历史的模糊、信仰的丧失殆尽、文化无所归属的现状。他在一种社会历史与现实的表征中,将标示历史、信仰的佛塔建筑被坍塌的过程,多媒介地任意地混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陆斌的艺术方式。

· 节选《破碎的尘殇—关于陆斌的艺术》 冯博一

陆斌作品的当代性首先在于,在保留对于材料的敏感,保留着技术上较大的烧制难度的基础上,着重于开拓陶艺上可能进入当代文化的自身资源。

陆斌作品题材的通俗性与创造选材新颖性是相一致的,在传统的陶艺中,类似这种生活化的对象并没有进入陶艺中,而在现代主义的陶芒中,陶艺团抽象和原创,使它的题材日益远离日常生活的内容,当陆斌将目光对准我们熟悉的生活本身的时候,这种题材的扩大,使陶艺呈现出一种日益开敞和姿态,陶艺家的目光到哪里,他对生活的现实关怀也就辐射到哪里。

· 节选《走出藩篱—陆斌的近作与当代陶艺》 孙振华

· 发表于《江苏画刊》2002 | 澳洲《陶艺与视觉》2003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