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说起 了解古伊万里瓷器②釉下彩分类

釉下使用含铁矿石、氧化铜、氧化钴为彩料在素胚上绘出不同的图案被称作是釉下彩。釉下彩在日本有染付(青花)、铁绘、辰砂(釉里红)的分类。

①染付

釉下彩的一种,氧化钴为主要成分在素胚上绘出图案,施以透明釉约1300℃烧成。呈现出蓝色花纹的瓷器。也被叫做“釉里青”。中国和朝鲜叫做“青花”,日本称作“染付”。

元代中后期青花瓷的技法渐渐成熟,英国伦敦大学亚菲学院斐西瓦乐·大维德中国美术馆藏的至正11(1351)年的青花云龙文象耳大花瓶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精品。

青花云龙文象耳大花瓶

元时代的青花大多都是由景德镇民窑制作而成的。

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永乐景德镇官窑开始制作“永乐青花”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之后的宣德青花开创了中国青花的黄金时代。宣德以后官窑和民窑制作的青花都不太相同。

日本在江户时代,把氧化钴乘坐“吴须”又被叫做,又被称作“茶碗药”。中国当时叫做“碗花”“石花”“无名子”“苏麻离青”“苏勃泥青”等非常多的称呼。

日本以中国青花瓷器为范本开始制作始于17世纪初。青花的技法包括“線書き(线描青花)”描绘线的内侧上色“濃み(大笔拓图)”。表现出氧化钴喷雾效果“吹墨”技法(青料吹成雾状,形成浓淡渐变的效果),比较出名的是伊万里锅岛烧“墨弹”技法,墨弹技法既是清除掉墨的行成花纹的技法。比如说在一个白色素胚上用墨画出花的轮廓,轮廓内上上氧化钴显现出非常淡的青蓝色。墨中含有的胶跟氧化钴互相排斥,花轮廓部分会被墨遮盖。再次进行烧制墨就会消失,出现白色轮廓的花纹,轮廓内侧会有薄薄的蓝蓝色。

使用墨弹技法的瓷器

印刷技法包括型紙摺り(漏花)、弯曲的器物上用漏花纸覆盖不到因此人们想到了用柔软动物皮漏空,把需要色彩印上去的“コンニャク印判(いんばん)”印章上色法在江户中期开始流行。

コンニャク印判制作的猪口

蓝色颜料氧化钴完全依赖从中国进口,江户后期进口量减少,质量下降。色调出现了不平稳的现象。

②铁绘

铁绘既是釉下使用铁画出来的花样。铁在氧化焰的作用下回变成褐色。因此釉下色彩为褐色和黑色。

铁绘使用的铁矿石分别有“黑锈石”“黄土石”“氧化铁”等根据铁分的含有量和性质不同烧制出来的颜色也有差别。

铁绘技法也是起源于中国,起源于中国3世纪的浙江省北部的古越瓷。一般都是用在釉下彩绘,东晋时期出现了青瓷铁彩的瓷器。唐朝8世纪末期湖南省的长沙窑出现了青瓷釉下的铁绘花纹的瓷器“铁绘青瓷”。河北省的磁州窑用白色底子上上铁绘色彩,加上透明釉烧制而成的“白地铁绘”。

白地鉄絵 牡丹文深鉢

宋朝朝鲜跟中国的交流日常增多,11世纪后期铁绘技法传入朝鲜。因为“粉青沙器(粉青沙器的制作方法是,在灰青色的主体上绘画或者涂上白色泥土后烧制,再刮出花纹。虽然无法与高丽青瓷的精湛相比,但朴素且自由奔放的图案,让人觉得很熟悉和亲近。经常可以看到鱼和花的图案。)”的发展,镶嵌、印花技术、铁绘技法都得到了很大的突破。15世纪朝鲜制作出“铁绘粉青沙器”

粉青沙器鉄絵魚文瓶

日本受朝鲜的影响肥前陶器唐津烧和美浓烧出现不少釉下铁绘的器具。肥前地区在1590~1610年间生产了大量的铁绘陶器,这些器具被称作“绘唐津”。

絵唐津

③辰砂

日本把透明釉基础釉添加进氧化铜和锡等釉药烧制而成产生的红色被称作“辰砂釉”。透明釉下含铜的绘画样式被称作“辰砂”。中国叫做“釉里红”。铜跟氧化焰变为绿色,跟还原焰变为红色。

白瓷釉中含铜烧制呈现出红色,中国称为“红釉”。起源于北宋时代定窑制作出来的“红定”。

元代后期,景德镇民窑开发出来了“红瓷釉”。到了明代洪武时期红釉成为了宫廷瓷器开始大量生产。明清时代出现了不同风格的红釉瓷包括“牛血红”“桃花红”等。

牛血红

釉里红起源于晚唐时期,元代后期景德镇开始成规模制作。

肥前地区在1640年左右开始兴起“辰砂风”出现了青花和釉里红样式。很多青瓷的口部都会涂上一圈辰砂釉。但是铜在高温情况下容易挥发,花纹稳定性不强,17世纪后半慢慢走出了历史舞台。

青磁 辰砂 広口 水指

④白绘

含有大量硅酸和铝,颜色为纯白色或灰白色可塑性不强,颗粒粉末装的黏土被称作“白土”。

白土和白化妆土一起使用,加入天草陶石粘性和白色都有所增加。再加上长石和灰熔融点下降。

白土作为釉下图样的瓷器被称作是“白绘”。使用镂空纸上色被称作“白土型紙摺”。白土成为阳刻样式(指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体线条)的话,日本称作“イッチン”类似中国的“饼花手”技法。

白土型紙摺り

江户时代,肥前地区也大量生产的是白土型纸摺。

今天就到这里。

下一次有机会的话想跟大家说说伊万里的五彩瓷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