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得道“无私”的圣人如同水一样的“善”——走进《老子》

10、得道“无私”的圣人如同水一样的“善”——走进《老子》

在第七章老子深刻的提出“非以其无私邪”的圣人形象。老子的《道德经》的各个章节并不是不相干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有的上下章是因果关系,有的上下章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有的上下章是递进的关系等。紧跟着的第八章,老子就进一步的来论述,得道圣人“无私”的形象是个什么形象?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进一步的论述,得道圣人“无私”的形象就是“上善若水”。在这里要突出的强调,老子的“善”绝不是“善于”“完善”或是“最”等的意思。而是“人性善”的“善”,虽然当时老子并没有提出“人性”的概念,但是,已经有了“人性”的思想认识。

本章是老子在《道德经》中第二次提到了“善”。第一次是在 第二章接“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已经明确的指出,人们都知道赞扬善,而且知道什么才是善,也就知道了什么是恶的意思。这里已经就明确的了“善”就是指“人性善”的“善”。以后的孟子明确的提出了“人性善”的思想,说是继承了孔子“仁”的儒家思想,更是直接的继承发展了老子的“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和“上善若水”“善”的思想。老子此处论述得道圣人“无私”的形象就是“上善若水”的形象。水的“善”表现在有利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却停留在万物都不喜欢的下方,所以这种“善”道是最接近“道”的形象。因此,圣人是:居住的地方充满了“善”的风气的;内心充满了“善”的深渊;与人相处充满了“善”的仁爱;说话充满了诚信;为政充满了“善”的治理措施;办事充满了“善”意的所作所为;行动充满了“善”有始有终。得道“无私”的圣人如同水一样的“善”,唯有不与百姓相争,所以,无忧无虑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