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故事】道县鬼崽岭:天下奇谜的“鬼崽崽”
图/文 陈瑜
多次听说鬼崽岭的神秘,让我无数次产生探究的欲望,也曾听好心人叮嘱:这地方少去,阴气太重,下午不要去,日子不好不能去,阳气不旺的人不能去,生病的人不能去,我相信我阳气旺,我就选择一个黄道吉日,12月15日,农历十一月初九上午踏上了探寻之路。路途还真不算近,出道县,经江永,再进道县,走国道、走高速,再走乡间小道,一路颠簸,到了道县田广洞村,向村民打听,也没见那份热情,很随便丢给我一句话,“继续前走,路的尽头”,随即转身而去,我的心一下沉重起来,麻着心继续前行,几乎看不到行人和劳作的村民,穿行在杂草丛生、窄窄的、高低起伏的山路,路的尽头到了,一块阴森的碑“鬼崽岭祭祀遗址”矗立在杂草中,我环顾四周,田野、古木、河水,阴风,看不见人影,有一种被抛弃于荒山野岭中的孤独无助感和从未有过的莫名恐惧感,心似乎跳得有些咚咚响。
没有路了,也没有线路指示牌,扒开杂草,看见一条有人走过的田埂路,虽然是上午,天色阴蒙,还夹带着细雨,田埂路上的泥浆还有点滑,从来不知道害怕的我此刻心里特别忐忑,有点后悔不该一个人来。山岭上的古木繁荫,也许是冬天,都耷拉着脑袋,阴风一吹,嗖嗖作响,我也不由一颤,一股寒气袭身,紧紧裹住大衣踟蹰独行,山脚下就是一条碧绿的、宽阔的水面池塘,枯木倒影在水里,特像一根根骨髅,张牙舞爪地在水中摆动。我哼着歌曲给自己壮胆、点燃一支烟,我知道鬼是怕火的,小心的踏着泥淋小路,跨过一座石板搭成的小桥,就来到鬼崽岭脚下。
高耸的古木,地上厚厚的落叶,踩下去吱吱作响,声音有些怪异,心境惶恐时看见什么、听见什么都觉得怪怪的,都与鬼牵连着,爬上一个小坡,就是一间木屋,往窗户试探,黑黑的里面有一个人影移动,我小心地推开门,看见一个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袄、佝偻着身躯的老人家,啊,是真人!松了一口气,我说:“老人家,我可以参观下这里吗?”,老人家似乎耳朵不太好,我再大声地重复着,他没回答我,带着我走进另一间木屋,我不知道要干什么,只见他从木屋中拿出一个篮子,里面装着香、纸钱、鞭炮,我明白他的意思,我问,多少钱,他伸出三个指头,30元,我掏出30元给他,他就分给我9根香、一把纸钱和一挂鞭炮,他颤抖着手从口袋摸出钥匙,打开铁栅栏,用手指指,意思是说,我可以进去了。我好想要他作伴陪我进去,老人家二话没说就转身回到他那黑咕隆咚的木屋。
我来到一堆石像前,有一个香火台,点燃纸钱和香,紧张得没去撕开鞭炮纸,就把鞭炮丢在燃着的纸钱上,噼噼啪啪一阵热闹,即刻又转入死一般的寂静。我心里默念着:我怎么会怕呢,自己鼓励自己,我谨慎着,试探着越过铁栅栏,卯着身子走进一条幽深、昏暗的、布满厚厚落叶的小路,抬头古木枝丫交错密布,看不见天,特像恐怖电影中出现的镜头,格外的凄凉,静得只能听见自己嘭嘭的心跳声和踏在落叶上的吱嘎声。
山上都是石刻人像,凌乱无规则的散落在地,像态或立或蹲,或坐或仰;像高的有几尺,矮的只有寸把;有的像悬在树上,有的藏于树蔸,有的埋在地下,有的是手持朝笏神色庄严的文官,有的是跃马仗剑威风凛凛的武官;有的是强壮雄健的男性,有的是大腹便便的孕妇……石像颅顶尖削,前额突出,双目深陷,鼻翼较高,颧骨丰隆,嘴部突出,面部五官轮廓模糊;大部分石像双手随意斜放于胸前,全身放松成坐姿状,垂右腿曲左腿,呈交叉状;在散落的石像群之间,竖有两块麻石碑。一块上面的落款为“大清光绪贰拾玖季岁”,碑文已经难以辨认。
掰开铁栅栏走进去,想看个究竟,脚下散落着残缺不全的石头像,一不小心就踩着石头,翻出来一看,就是一个面目狰狞的头像,似乎听见被踩疼发出的凄厉声,快速收紧脚步,走路更加地小心谨慎,生怕自己再踩着,此刻,那不足百米的小路,特别长,特别深,我似乎有被一股神秘力量困住在这里的感觉,迈不开脚步,快速拍照、胡乱对焦,相机的咔擦声今天听起来都不是那么清脆、那么悦耳,也格外的沉重、幽深,似吼声、似幽咽、似悲泣,我感觉特别冷,终于走出来,调整一下呼吸,回到刚进入的门口,心有余悸地回到泥淋的田埂路上。
回来查找有关资料,经专家调查统计,地表散落石像在5000尊以上,地下2米左右亦埋藏数量巨大的石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石像制作年代在秦汉以前,同时唐宋元时期亦有延续,如此数量庞大的石雕人像比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数量还要多。大部分石像与汉魏时期“扁平人像”类似,石像采用了大写意圆雕手法,综合运用了打、啄、磨技术;整个石像群成像的年代大致是战国到唐代,跨越时空逾千年,这些石像在清朝中叶以前均无文字记载 。直到在清光绪二十九年才立碑记之,由当地贡生徐咏撰写碑文。碑文写道:“有奇石自土中出,俱类人形,高者不满三尺,小者略有数寸,奇形万状……然能祸福人、生死人……此阴兵也,夜从山下来,闻鸡鸣而化石……”。在同时代,当地贡生陈天兆在他的《游跞头水源神祀记》也记载了此事,但他说当地人对这些千姿百态的石像敬若神灵,原因是这些石像,能助人们消除天灾人难。每逢传统节日,人们也必来此烧香化纸,以求得神灵保佑。
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石像集聚于此?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这些密密麻麻的石人到底是何时雕刻的?附近村民又为何对这里敬而远之呢?众多疑问引起了国内社科界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因无史料记载,各种猜测就应运而生。
谜一:祭祀“坛场”。
考古专家就现有资料及实地调查推断,鬼崽岭及石像最初只是一座大型的祭祀"坛场"(祭坛),该地是史前人堆积或选择的祭坛,"石像"布满坛场,具有原始祭祀或纪念性质,历经数千年历史。专家分析指出,在古代,由于生产力地下,当发生自然或人为灾害时,人类便会祈福。这几次石俑的出现时间几乎都是在冷暖交替时期,这个时期往往会出现很多自然灾害,这对北方和西北方以放牧为生的地区无疑是致命打击,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南下抢掠,寻求生机。而一个种族的南移又会导致一个又一个民族的南移,势必就会引起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对立,最终引发战争。鬼崽岭又是一块风水宝地,旱季不干,雨季不涝,这对当时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宝藏,因此战乱也就光临了这里,使得这里的人们被迫迁徙。来到这里的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于是就效仿前人,雕刻石像,祈求上苍保佑。
谜二:阴兵。
考古界另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石雕可能是战国末期楚军与秦军交锋时誓师祭天所作的“阴兵”。 在很早之前就有古人认为,这些石俑是来自地府的“阴兵”,半夜会化为神灵行走世间,鸡鸣之后又重新化为石俑……而且一旦有生人贸然的闯入这里,轻者遭遇横祸,重者直接丧命。为此至今,当地人对这些石俑仍是心怀禁忌。《道县县志》记载:“当地人传说是阴兵,视石像为神明,常以血食祭祀。”
谜三:为舜帝陪葬。
鬼崽岭人造石雕像是后人祭祀舜帝之用,而鬼崽岭很可能就是舜帝的真正墓葬。有关记载都提到,舜帝曾南巡至今天的道县。猜测“鬼崽岭是一座虚土山(应是人工垒筑) ,其实就是舜帝陵。而石俑则是舜帝陵的陪葬品”。先人工垒造一座土山,埋下许多石像做陪葬,后树木从地上长出,所以树枝上挂有石像。
据记载,东河瑶山(今天的道县湘源温泉风景区)是舜帝南巡和他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鬼崽岭大板栗树附近,有如今尚存柱础的大禹庙;另一座尖山上,有一-座文革中被毁的“白象庙”,“舜葬苍梧之野,象为之耕”(象即舜的弟弟)。在田广洞村头,至今还存“迎圣祠” 被认为是当年舜的灵柩停放之处,破败墙壁上绘的是“宫廷乐队壁画”, 模糊难辨,仅存一块“重建万岁庙碑”,这些历史遗迹似乎与舜帝有关相佐证。
谜四:替罪石人。
《汉书地理志》 中称零陵(包括鬼崽岭)为"信鬼巫,重淫祀”。也有专家猜测其应为”替罪石人”,其他相邻地域皆有此习俗。村中如有人生病遭灾,巫师就雕刻一个类似的石人把疾病灾祸转嫁给石人身上埋在山上,村民就会痊愈。
据说,村民都不敢靠近这座鬼山,怕惹灾生病,山一直神秘着。五十年一场大雨将石像冲刷出来,田广洞村都震惊了,村民们都害怕了,不知是祸还是福,谣言四起,传说不断,村民上报县政府,逐级上报,接着文物学者、考古专家纷至沓来,由于历史断层,众说纷纭在所难免,“鬼崽崽”树上有挂,地上有躺,地下有埋,水中也见,至于“鬼崽崽”为何汇集于此,产生于哪个朝代,做何用途,也许只有残缺的“鬼崽崽”自己知道,不管学者们如何定义,如何探寻,“鬼崽崽”依然躺在那,聚在那,狰狞的面目、凶险的目光不知道是嘲笑世人无知,还是鄙视世人见识短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