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悄然出现“反差”,通俗一点讲就是“不花钱不高兴,花多了更不高兴”,但如果在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上花钱,那么花多了也高兴。他们认为“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但并不是“抠抠缩缩”、不敢花钱,而是花在认为更加能够取悦自己的事情上,生活用品开始追求“平替”,追求“情绪价值”。所谓“该省省、该花花”,在这样的消费观影响下,年轻消费者变得更加审慎精明,买东西和进行其他种类的消费时更加注重性价比和实际价值。
在日常生活用品和各种消耗品的采购上,这些年轻人会利用更多渠道了解商品的信息,热衷于比价、二手和平替,希望在兼顾品质和格调的前提下寻找低价商品。也正因如此,物美价廉的国货品牌在这几年也开始崛起,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
而到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追求愉悦感和松弛感、发展个人兴趣的事项上,他们又会变得“不委屈自己”。衣服可以穿平价的,咖啡可以喝九块九的,吃饭要抢大额红包,但家电要用智能的、可以解放双手的,小时候没有机会学的各种兴趣课是要报名的,喜欢的音响、中古相机、黑胶唱片省下钱也是要拥有的。
总之,如何满足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在节约和享受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当代年轻人是越来越玩得明白了,大家越来越意识到,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能否满足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
文/本报记者雷若彤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