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 第七集 沈一石的毒计

高翰文其实并不明白,他的初次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郑何二人不知他的根底。郑何二人一直认为他就是个书呆

高翰文其实并不明白,他的初次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郑何二人不知他的根底。郑何二人一直认为他就是个书呆子,打算随便糊弄糊弄得了,没想到高翰文居然反将一军。

更深一层的原因是,郑何二人实在是弄不明白,严世蕃怎么会派这么个人前来。

改稻为桑毁堤淹田,都是严世蕃一手策划的,所以郑何二人始终想不明白严世蕃怎么会派这样一个人,在如此关键的时候来掣肘,因此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但高翰文的一番抢白,就彻底让郑何二人搞明白了,原来高翰文根本不知道内幕,那就说明这根本不是严世蕃的意思。

虽然搞明白这点,但郑何二人还是不敢轻举妄动,打算来找沈一石商量。

这期间何茂才大发牢骚,逼的郑泌昌说出了一句经典:咱俩在浙江还算是个官,但是事情办砸了,闹到朝廷上,咱们和马宁远没有什么两样。

这说明什么,就算是封疆大吏,在别人面前耀武扬威,但在更高级的人眼里,自己也就是一条狗,说踹也就踹了,反正相当狗的人也挺多。

所以为什么贪官就没有硬骨头,说白了,还是因为贪官本身就是因为利益而走到一起的,只要利益一旦发生变化,他们会随时内讧。

反观沈一石,这会儿正在跟芸娘谈情说爱。

这时候的沈一石是非常惬意的,改稻为桑已经准备好了,自己马上又能发一笔大财,另一方面杨金水也就快要走了,自己也就不用和芸娘偷偷摸摸的了。真可谓是商场得意情场也得意。

沈一石这人,虽然在郑何杨三人面前装的非常朴素低调,其实内心深处是非常孤傲的一个人,非常看不起郑何,对杨还算客气。

所以将自己喜欢的女人送给杨金水,其实内心是不情愿的,现在又不知道芸娘伺候李玄,顿时觉得芸娘太掉价。本打算羞辱一番,可没想到芸娘一顿抢白,反而把自己给堵住嘴了。

这时候郑何二人又派人来催,沈一石顿时大为恼火,但又不能不从,只好对芸娘发一通脾气,转身去见郑何。

只是沈一石想不到,从这时候起,他的生命就要进入倒计时阶段了。

郑何二人一看见沈一石,立马就把事情的变化告诉了他,沈一石立刻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如果改稻为桑搞不成,将来朝廷追究责任,毁堤淹田就会被翻出来,到时候内阁的人自然无事,但是他们这些小喽喽,必然会跟马宁远一样,拉出来顶罪。

沈一石这时候问了一句,以二位的权威压不住高翰文?

这句话除了字面的意思以外,还有另一层,就是郑何二人该担一点责任了。

如果郑何二人强行压住高翰文,改稻为桑就能继续搞下去,将来就算是激起民变,高翰文说自己提的以改兼赈两难自解不是这意思,可以先把自己摘出去,同样,严世蕃也不会背黑锅,那黑锅自然就是落到郑何二人身上。

但郑泌昌一顿解释,意思很明白,高翰文是方略的提出者,他能随便解释,而且将来出了事,严世蕃肯定会说自己就是这意思,从而保全自己,那背黑锅的自然就是郑何,可郑何怎么可能愿意背。

这就把沈一石给逼住了,因为如果郑何不逼高翰文,改稻为桑就进行不下去,到时候卖个西洋的五十万匹丝绸就会泡汤,那他和织造局的人也会被牵连进去。

这时候的沈一石已经彻底被绑到船上了,所以高翰文一定需要搞定,他说出了一句经典:没有赚不到的钱,也没有杀不死的人。

只要是人就会有弱点,这里的弱点可以是任何事情。《孙子兵法》中就说,为将者,不可以有喜怒哀乐,甚至不可以有什么道德顾虑,否则带兵打仗就会造成死亡。

官场也是一样,但凡有一点兴趣爱好,被人抓住了,就会设计出致人死地的毒剂。

很快,沈一石想出了美人计。

郑泌昌也想到了,但是他觉得高翰文既然理学精深,很难受美色蛊惑。可沈一石则有办法,直接硬上是不行了,但如果做成两情相悦,那就真的成了弄假成真。

这时候何茂才接话,说高翰文毕竟是小阁老的人,郑何到时候去捉奸,固然能搞定高翰文,但小阁老那里就不好回话了。因为高翰文就是小阁老派来监视他俩的,这么干等于告诉小阁老,自己不受管教。

沈一石这时候对郑何二人的鄙视,几乎达到顶点,脏事一点都不愿意沾,好处还一点都不愿意放,那将来事情再起变化,郑何自然也会拿自己出去顶罪。

不过这时候,事情还没糟糕到这地步,还得一点一点做,万一高翰文搞定了,那事情自然就重新回归坦途了。

美人计定下了,高翰文还不知道,足见此人确实不是当官的料。他一上来就跟整个浙江官场对着干,气得郑何二人拍桌子,居然就没想到郑何二人接下来必定整他,提前没有什么防备,活该倒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