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日忙于扶贫工作的张小娟无暇顾家,夜晚回到家她搂着两个孩子望向窗外,告诉他们‘妈妈在执行一项秘密任务,就是在月亮上种达玛花。’”这是音乐剧《达玛花开》中的一幕。这部脱贫攻坚题材音乐剧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小娟为原型,用一种创新的舞台艺术形式,缅怀了“情系桑梓,芳华永存”的时代英雄楷模。
而剧中张小娟的扮演者、甘肃省歌剧院国家二级演员常雅琼,通过其有张力、多层次的表演,再现并塑造了真实的张小娟,拉扯着观众的心,而且在剧中的唱段、舞蹈也是可圈可点。
跳出角色后,生活中的常雅琼实际上是“斜杠青年”。
或绽放于流行音乐界、佳作频出,或躬身乡间热心参与惠民演出,或走出国门演绎中国地域特色的流行乐曲……这点,当你打开她的朋友圈,足以发现她的乐此不疲。
1986年初夏,常雅琼出生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伴着母亲的“花儿”之声长大,儿时的她已经可以哼唱许多花儿的曲调。多年来,她斩获各类荣誉奖项,不断从台前走到幕后,深度参与创作,从歌词的表达到具体的编曲,总是愿意倾尽全力打破自我边界,尝试更多可能。
美声出身,挑战音乐剧,也是常雅琼跳出舒适圈、实现自我突破的尝试。在常雅琼看来,为热爱的事物所做出的适时“破格”,是值得的。无论是歌唱、表演,还是舞台,她还有更多面的呈现可以被你我看见。
常雅琼生活照
任教于西北师大音乐系的王文澜教授这样评价常雅琼:“本科期间,当我第一次看到她在舞台上歌唱表演时,便断言,这个女孩是为音乐、为舞台而生的。”
就是这样一个从事文艺工作的女孩,在大众的眼光中应是梨花带雨般的柔柔弱弱,可常雅琼总是试图打破这个“标签”。
一次演出的途中,她遭遇意外。在术后尚未完全康复、体内还打着六颗钢钉的情况下,她依然如约参加演出,从前期创作到录音、排练,直到演出和拍摄MV,其间再一次受伤;在排练《达玛花开》时,大量的唱段、多个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以及为了还原展示真实状态所设计的危险场景,在高海拔的作用下就会显得格外费事,她两腿两臂瘀青不断,两次感冒发烧却坚持排练;走基层送文艺时,一天演两三个地方,在烈日炎炎的后台中过暑、在冰天雪地里光着胳膊演出过、被山里的大狗咬伤过腿。
名家访谈
张小娟永远是我心目中的榜样
记者:你如何看待《达玛花开》的创作,它是以何种形式呈现的?
常雅琼:《达玛花开》这部剧打破了常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集成式、创新式的表现形式,打造了歌、舞、音乐等多种舞台形式的集合体。行内的人都知道,音乐剧相当考验演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不仅需要演员有扎实的功底,还需用心体会人物的情感与个性,再通过创造性的诠释将角色呈现在舞台上。甘南歌舞剧院的藏族演员都能歌善舞,但都没有接触过音乐剧,我和主创团队在甘南进行了长达一年多艰苦的排练,和甘南藏族歌舞剧院的所有同仁们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将张小娟的故事用音乐剧这门高水准的舞台形式演绎呈现。剧目在音乐、服饰、舞美等方面,都充分结合了舟曲的地理风貌、民族风情、民间音乐,同时又采取了大量国际化、时尚前沿的元素。例如,在音乐上,将舟曲原生态的民间音乐与管弦乐结合;在舞美上,运用了三块坡台,结合升降营造了一个从高山到深沟的场景,展现了舟曲的地形地貌;在表演上,用看似生活化的表演还原张小娟的事迹,同时又结合了浪漫主义的手法。
记者:接到饰演张小娟的任务后,做了哪些工作?
常雅琼:张小娟同志不幸殉职后,2020年初,甘南州委策划创排一台以张小娟同志为原型的大型原创音乐剧。当时,我就特别想争取这个机会,但那时我正在家中备孕,挺矛盾的。但我想我是幸运的,这注定是属于我的机会。接到饰演《达玛花开》剧中主演张小娟的任务,我努力说服家人放弃备孕,立马赴舟曲投入到采风工作中。接到任务后,揣摩张小娟的人物形象成了我的日常,我翻阅了她生前所有的图片影像和事迹资料,无数次被这位跟我年龄相仿、且为扶贫事业献出青春的故事所感动。为了更好地贴合人物,我剪掉留了多年的长发,到她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听熟悉她的同学、同事、被帮扶过的贫困户亲口讲述他们和张小娟的故事……回想起台灯下那无数个伏案的深夜,我常常啜泣不已。
记者:你如何力求做到还原一个真实而不失艺术风格的张小娟呢?
常雅琼:这需要在日常排练的点点滴滴中进一步体验、凝炼。在一次次的排练演出过程中,我对张小娟的理解也越来越真切。我将手机屏保设成了张小娟的图片,和同事们都沟通好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称呼我为“张小娟”,无论是生活中还是排练中。我不断揣摩人物内心的成长变化过程,结合肢体表演和声音塑造来增加人物的真实感。每一次揣摩都是和张小娟的情感交流,不断完善角色形表声演的统一。每每演到动情之处,我都会泪流满面,演出结束后总要排解很长一段时间,这种真切的体会只有淋漓尽致地投入到人物内心才会有。在舞台上无数次排练的现场,我都会因为情绪激动掩面抽泣。特别是回想起张小娟两个孩子纯真而充满期望的眼睛,是我每一次在舞台上演绎“与丈夫儿女短暂团聚”剧情时,都会热泪盈眶的原因。
记者:你觉得自己和张小娟之间是不是存在某种缘分?
常雅琼:可以说,我在舞台上还原了张小娟,张小娟在精神上塑造了我。我觉得,我和张小娟仿佛是有着莫名牵着的缘分,我们同为“80后”,同为共产党员,都拥有一份挚爱的事业。她怀着一腔深情把生命和热血奉献给扶贫事业,为了扶贫,她把舟曲全县19个乡镇208个村都跑了个遍,贫困山村、田间地头留下了她数不清的脚印;为了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的担当,我的演出足迹遍布200个村镇,共计演出200余场,为二十多万乡村百姓送去属于我们的问候。我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但张小娟永远是我心目中的榜样。
记者:你是如何理解音乐剧的?
常雅琼:音乐剧是集歌唱、舞蹈、台词、戏剧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表演艺术,这种可以表演又可以唱歌的艺术形式,让我意识到了另一种可能。而音乐剧在国内还处于兴起阶段,原创音乐剧鲜有经验可借鉴。目前,甘肃只有两部原创的音乐剧,第一部是我们甘肃省歌剧院在2009年创排的《花儿与少年》,另一部就是《达玛花开》。庆幸的是我都饰演了这两部剧的女主角。对我而言,每个创作角色的过程既是艺术上的磨炼和挑战,也是人生的感悟和升华。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音乐剧,关注甘肃的原创音乐剧,希望甘肃戏剧舞台上能有原创音乐剧的一席之地。
记者:下基层搞文艺路途远条件艰苦,身为文艺工作者的你们是如何理解并坚持的呢?
常雅琼:一个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应该追随人民的脚步,让自己的心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我和我的同事们能怀揣着梦想,坚守着我们的初心,从事着并不是有很高收入的我们热爱的文艺事业。我们不是大众眼中吃不了苦的群体,上台能唱能跳能主持,下台可以装车卸车,天蒙蒙亮时就起床洗漱,为了不耽误演出常常在车上完成化妆、练声、压腿、换装。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高尚的,我们的职业所带给我们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是任何物质都替代不了的。在当下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潮流中,通过舞台这个途径,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正能量,是我们这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记者:接下来,你有什么新的打算呢?
常雅琼:在忙碌剧院演出、教授学生之余,我还在致力筹办甘肃省流行音乐家协会。我希望通过协会的建立,可以集结更多和我一样热爱、从事和专注于流行音乐事业的朋友,集合每个人的力量,用团队协作的模式来为甘肃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铺垫出更多可能性、创造性和独有性,让我们的声音唱出去、传出去,让更多的听众听到西北流行音乐的新声。
文丨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王思璇
图丨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