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猪肉一连串地涨价,许多人大呼吃不起,到底是实情还是矫情?
了解情况一定要问对人,不当家、不买菜做饭的人,与之讨论这个问题,你会有怀疑人生的感觉。
就像整天写材料的老李说的,猪肉涨价涨得很厉害吗?怎么都在说这件事?他一不买菜,二不做饭,三不看碗里有什么菜。
郑小姐是写字楼的白领,单身,每天无论在公司还是在家,都是吃外卖,难得煮个东西,要煮也是煮个面而已。
她直言没感觉到猪肉价格上涨有什么影响,因为她从来就不知道猪肉价格是多少。
所以,问人要问当家的。
广东某城市网友小丁说,他们那边的瘦肉已涨到28元一斤,排骨涨到35元一斤。
他每天都在作思想斗争,要不要买猪肉?买多少?
他算了一笔账,相比于过去瘦肉十几、排骨二十出头的价格,现在的价格起码让自己家每个月在猪肉上的开支多五百。
对于其他开支同样不小的小丁来说,这个数字不是小数字,他必须想对策。
既然个人改变不了猪肉价格,就只能寻找替代品。
正如有人说的,吃不起猪肉,可以吃海鲜啊!这个玩笑,真有人当真了。
当然,更多的人会说,我只能不吃或少吃了。
记得前一阵子水果涨价,大家纷纷说暂别水果,但作为中国人历来饮食消费的大头——猪肉,能不吃或少吃吗?
你别说,还真能少吃。小丁的解决办法是,增加吃西红杮蛋面的次数。
他说,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鸡蛋里有足够蛋白质,完美!然后无奈地笑了。
物价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生活中不管哪样东西的价格发生变化,都会引发人们的消费行为的变化。
体现在生活中的,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方式。
蔬菜涨价,人们就会少买,或者在晚上价格较低的时候去买。
某些生鲜连锁店推出的晚上打折的促销活动,吸引着一大批人去抢购。特别是一些跳完广场舞的大妈,是名副其实的扫货大军。
肉类涨价,人们就会购买更多的主食类、蔬菜类食物,毕竟,填饱肚子是必须的。
但对于“无肉不欢”的众多国人来说,用什么来下饭就变得尤为严峻了。往往在这个时候,调味料的销量会大增。
豆豉、榨菜、辣椒酱等调味料历来承担着提升人们食欲的重任,特别是在猪肉涨价的时候。
一瓶老*妈豆豉辣椒,就可以拯救人们于水火中,堪称“下饭神器”。
作为一段时间的权宜之计,人们确实可以想出不少应对之策,但时间一旦延长,这将变成困扰生活的一大问题。
猪肉成为“国民肉”,不仅跟价格低廉有关,同样跟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关。
几千年来,牛作为珍贵的生产资料,宰杀耕牛并不普遍,加上养猪比养牛成本低不少,猪肉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肉食来源,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消费习惯就是强大的消费动力。
另外,猪肉更易加工成各种肉制品,在人民群众中的接受度是其它肉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不过,随着猪肉价格逼近牛肉,一部分少吃牛肉的人却吃起了牛肉。
福建的林女士说,原来少吃是因为猪肉和牛肉的价格相差较大,既然现在差不了多少了,干脆多尝几次牛肉。
从他们的话中,我们非但没体会到奢侈的感觉,反而觉得唏嘘。
这几个月猪肉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
自从去年8月份国内发现首例非洲猪瘟疫病毒感染病例以来,这一年的时间里,国人的神经持续紧绷着。
起初人们是担心吃到感染了非洲猪瘟疫病毒的猪肉,后来经过专家反复科普,大家才知道,这种病毒只会感染猪,并不会感染人和其它动物。
而且非洲猪瘟疫病毒在烹饪的高温环境下数分钟便可被杀灭,完全无须担心。
真正的灾难是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重创,随着大批感染病毒的生猪被扑杀,供应市场的猪肉数量大幅下降,导致猪肉价格飙升。
有些批发商趁机串通涨价,囤积居奇,让某些地方的猪肉价格更是涨得离谱。
跟猪肉价格疯涨让人头大相对应的,是生猪养殖户信心的丧失。
损失惨重的生猪养殖户们,纷纷改做其他养殖工作,进一步导致猪栏空缺。
如果不把这些养殖户们的信心给挽回来,猪肉价格高企的形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很简单的道理,生猪供应不足,猪肉价格就不会降下来,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就会增加。
生活中的蝴蝶效应是很多的,人处在社会中,外界发生变化,大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中国人均GDP已达9000美元,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只有四到五成,普通人手中并不算宽裕。
一旦某项支出增加,或者有额外的消费,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许多家庭房贷、车贷占的消费比重较高,留给其他消费的空间更少。
近些年的一个热点话题是“消费升级”,这是一个从满足基本需求到追求品质、品牌的过程。
比如,从散买的瓜子花生到洽洽、三只松鼠,从杂牌服饰到优衣库,从回力鞋到安踏李宁,再到阿迪耐克,都是消费升级的体现。
消费者愿意为更多品牌溢价埋单,是商业的成功,也是社会正常发展轨迹的体现。
但是,各个家庭消费升级的力度有多大,恐怕也不能一概而论。
网友张先生说,原来衡量生活品质和财务自由的标尺是车厘子、星巴克这些东西,谁知一夜之间变成了猪肉。
毕竟,相较于前面两者,猪肉是绝对的刚需,消费量更大。
从猪肉涨价带给人们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消费升级之路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现时的我们,除了寄希望于CPI不要涨得太快,能做的恐怕只有提高收入了。
你的收入的涨幅,超过CPI的涨幅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