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9日电 9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介绍,截至2019年8月底,全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0.2亿人。
图为民众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排队取药。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陈金甫还介绍了目前中国城乡居民医保门诊保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是做到应保尽保。截至2019年8月底,全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0.2亿人,不包括职工医保,指的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二是筹资稳步提高。2018年人均实际筹资达到693元,是2012年的2.2倍,为提高待遇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筹资增长里面,也包括了消费价格指数增长和提高待遇水平支出等因素。
三是相应待遇逐步提高。在重点保障住院的基础上,针对多发病、常见病普遍开展了门诊统筹,原来最早的医疗保险是从大病住院保障开始,随着筹资的增加,保障逐步向门诊保障延伸。与此同时,针对部分医疗费用较高的慢性病和特殊疾病,将它们纳入了医保基金的支付范围,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肾透析等。
四是医疗保险用药范围不断扩大。先后4次调整基本医疗保险目录,按通用名计算统计,2019年版的目录,常规准入部分包括药品2643个,另外还确定了128个拟谈判药品。
五是医保管理不断完善。各地通过提高统筹层次提高了居民的参保和医疗就医平台,原来只能在县里看病,现在通过统筹层次的提高,可以到市里看病。同时,推进了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确有需要并转诊的,可以到省里、到大医院看病,包括到北京看病。
陈金甫表示,总的看,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全面覆盖,保障范围从住院向门诊延伸,就医范围逐步扩大,待遇享受更加便捷,人民群众的门诊医疗费用能够通过享受现行的普通门诊统筹、特慢病报销获得相应的保障。
陈金甫也指出了问题:不需要住院的或者达不到特殊慢病诊断门槛的一些慢性病患者,因症状不够重等原因,普通的常用药进不了门诊报销门槛,难以享受到医保基金的支付,负担就相对要重一些。其中,少部分患者也出现了“小病大养”、“小病大治”,“挤住院”的情况,近几年住院率上升,也与门诊用药保障制度短板有关系。
“对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2019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同时明确将高血压、糖尿病的用药纳入医保报销。”陈金甫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