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下午5点半左右,金庸在家人陪伴下于香港养和医院与世长辞,享耆寿94岁。早在15 年前他就为自己设计好了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人,在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他写过几十部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
自1955年的《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金庸共创作了15部长、中、短篇小说,几乎每隔十年就会掀起一股热潮。有人将他所写的小说连成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14部作品再加1部未被囊括其中的《越女剑》就组成了金庸笔下生动完整的武侠世界。
▲ 浙江桃花岛上的金庸铜像,两旁的楹联为著名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在那么多作品中,金庸自己最喜欢《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这是他在《鹿鼎记》后记中说过的,之后在新修版《鹿鼎记》后记中又加入了《天龙八部》。而这几部作品恰巧就是影视化最多的。很多人都是通过影视剧最早认识金庸的,这其中甚至只看了影视剧的也不在少数。
内地人对于港台金庸武侠剧的记忆是从无线翻拍版开始的。1982到1985年间,无线力捧五虎黄日华、刘德华、梁朝伟、苗侨伟、汤镇业主演《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倚天屠龙记》都大获成功。
▲ 无线五虎
其中最火要数83版的《射雕英雄传》。黄日华、翁美玲、苗侨伟组成的主演阵容精准选角,虽然服化取景略显粗糙,但人物刻画都入木三分。甄妮、罗文唱的主题曲《铁血丹心》也成为一代经典。
反派角色,眼睛一大一小、在打斗中也随时变脸的青城派掌门余沧海,也很出彩。据说2000年初,剧组进行选角时,余沧海这个角色已经定了孙海英出演,但当时川剧演员彭登怀收刘德华为徒传授川剧变脸的新闻引起了全国轰动,《笑傲江湖》的一位副导演就向金庸和总导演黄建中建议:“既然青城派来自四川,何不让让余沧海以变脸的形象示人?”这一建议很快被采纳,彭登怀随即赶赴剧组。
▲ 彭登怀教刘德华变脸
在原著中,青城派就是大反派,掌门人余沧海更是恶贯满盈。为了得到《辟邪剑谱》,愣是把林家夷为平地,导致全家灭门。经过电视剧的热播,余沧海这个角色算是成了家喻户晓的坏蛋。现实中,金庸和彭登怀也因此被青城山景区“拉黑”,禁止登上青城山。
金庸曾经在2003年、2004年两次想上青城山,但是都被青城派拒绝了。还是多亏了当时的青城派掌门人刘绥滨从中斡旋:“金庸又不是一个武术学家、历史学家,他就是写了一部小说,小说里肯定有坏人有好人嘛。”金庸才最终得以上山。
上山后,金庸几次向刘绥滨道歉,承认自己没有到过青城山,对青城派有很多误解,请求大家原谅,如果以后有机会可以重写。 据金庸挚友倪匡说,金庸上青城山当天就被两个道士当场质问:“为什么总是把青城山写成坏人?”,金庸随即表示:“我改我改”。倪匡说:“要是我,我会说我就喜欢把青城山写成坏人。青城山没坏人吗?”
大概是对青城派有愧,金庸在观看了青城派武术表演之后还给青城派题词:“青城太极拳剑,既养生保健,亦系实用武术。”
▲ 刘绥滨与金庸题词
虽然事情迎来了圆满结局,但金庸老先生还是有点冤,相信他在写《笑傲江湖》时绝不是故意抹黑,实在是青城山作为全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名头太响亮了。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
青城山香火鼎盛,道观遍布,花两天时间才能将主要的道观逛遍。青城山是远足者的天堂,登高游览最为合适,全山遍布风景如画的步道。游客可以沿山路拾级而上,经建福宫、逸乐窝,道教诞生地天师洞就位于半山腰,再向上到达清晨山顶峰,享受不可思议的全景。
有人说青城山就像成都人湃在水井中的冰西瓜,天热了自然就会想起去住几天,所以青城山避暑很出名。其实秋冬的青城山也是热门旅行目的地,气温适宜又有天然温泉,值得一去。
到青城山,小赞推荐入住青城山六善酒店(Six Senses Qing Cheng Mountain),它坐拥曲径通幽的青城山脉入口,与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和自然文化遗址”的都江堰景区咫尺相临,距离成都市中心大约1个半小时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