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守护见真情,“互联网+护理”托起老人幸福晚年

#常德头条##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

“真的太感谢您了!没有沈老师,我真不知道该怎么照顾好远在老家的父亲……”4月17日上午,女儿李女士专程从外地赶回,将一面绣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用心护理情暖人心”的锦旗郑重交到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平台护理师沈丽芬的手中。

这面承载四年温情的鲜红锦旗,见证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暖心守护故事。

时光回溯到2021年4月,当沈丽芬通过互联网平台接到李爷爷的上门护理订单时,年过七旬的老人正因疾病卧床,与老伴相依为命。

远在外地的女儿通过平台预约服务后,沈丽芬在首次上门护理时便敏锐发现老人存在压疮隐患,当即为护理方案作出针对性调整,并对照顾李爷爷的老伴郑重留下承诺:“您随时可以打这个电话,我手机24小时开机。”

此后的四年间,沈丽芬的服务远超出基础护理范畴,她不仅每月风雨无阻上门进行专业导尿管护理,更是化身“健康管家”协调医疗资源:

- 主动协助联系医院专家远程会诊

- 老人突发住院时帮忙办理手续、每日探望

- 建立“家属-护工-医生”三方沟通群定期同步情况

- 疫情期间代购药品并指导居家防疫

最令李女士难忘的是去年8月那个雨夜,因为李爷爷的老伴夜间突发高烧,李爷爷急的从床上摔下来导致头部摔伤出血沈丽芬闻讯冒雨赶往老人家中,初步判断李爷爷头部摔伤需要缝合,李爷爷老伴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后,同步完成伤口缝合准备、协调医院绿色通道、为李爷爷的老伴物理降温三重任务,直至凌晨护送入院。

“当时赶到医院看到沈老师浑身湿透,却还在温柔安抚母亲的场景时,我真的泪崩了。”李女士回忆道。

这面锦旗不仅承载着家属的感激,更映照出“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深层价值。平台数据显示,该服务已惠及数百名行动不便患者,其中23%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

平台负责人表示:“沈丽芬老师展现了专业护理人员‘线上响应、线下奔跑’的双重担当,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奔波’的初心。”

面对赞誉,正在整理护理包的沈丽芬轻抚着血压计上的余温说:“每个老人都该有尊严地安享晚年,我们能做的就是既治好‘病’,也暖好‘心’。”此时她的手机突然响起新订单提示音,她望着窗外渐浓的春色,再次踏上守护生命尊严的征程。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 ICU 安飞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