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从记事起就很少看到爸爸,有时候其他小朋友甚至戏弄他没有爸爸。
父亲在小南中留下的印象很差,他觉得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抛妻弃子的负心人。
在儿童服务站的时候,小南总是自顾自写作业。站里举办活动时,他也只是坐在一边,有些内向,不爱与同龄人交往。
站点的老师了解到,小南的爸爸在广东打工,本就不常回家,疫情期间已经两年没回过家了。小南和妈妈、奶奶住在一起,老师们上门家访的时候,知道他们是刚刚从瓦房搬到砖房里,爸爸外出打工也是希望能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但妈妈和奶奶在保证小南吃饱穿暖之外,也忙着农活,无暇关照他的心理需求,小南的爸爸平时也只会偶尔和孩子的妈妈通个话,没有意识到孩子也需要他直接的关心。
站点老师跟小南聊天,了解到孩子与爸爸的生疏,也跟孩子的爸爸直接沟通,希望爸爸能跟孩子多直接通话,表达关心,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为了促进孩子和爸爸的沟通,站点安排孩子的妈妈陪着孩子来站点,组织小南和爸爸视频聊天了一次。父子俩话不多,爸爸一直努力地找话题,最后说今年一定回家过年,还问小南要什么礼物。小南虽然没说太多话,但一直表现出开心与期待的申请。
小南告诉老师,现在爸爸会经常在跟妈妈聊完天之后跟自己也说一会儿,但觉得没什么话说——其实也不是没有话说,更多是不好意思说。爸爸现在也会积极向站点老师了解小南的情况,配合老师们的活动安排。
一年见不了几次面是因为生计压力,要修复父子之间的疏远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
慢慢来,只要用心表达,爱就不必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