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型社会的女孩们:一个职业女性的觉醒之路》,[日]笛美 著,陈菁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描述了日本职场女性严峻的生存现状,以戳穿日本职场“无法看见”的女性受歧视细节而引起诸多读者的共鸣。日本社会被戏称为“大叔型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大叔文化”滋生了职场和生活中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女性歧视,职场女性的处境十分尴尬,20多岁进入公司,30岁结婚去当家庭主妇似乎才是本分的生存之道。大叔型社会的真相是什么?大叔型社会的破绽在哪里?如何在这样的社会做一个闪闪发光的女性?本书在日本出版后,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舆论支持。
>>内文选读:
在日本,结婚生子是女性这种生物被赋予的另一种人生履历,它与学历、工作经历并存,是决定这个人价值的标准。“快点生,不生就没有做女人的资格,不生就别怪自己得承担所有后果。”
社会结构与自己的人生连接起来的瞬间,过去的记忆如惊涛骇浪般在我脑海闪过——我被要求要有个女孩儿样的孩提时代;想和公司的人成为家人,所以去加班的新人时期;上司说过的那句“女人迟早会辞职”;赞扬母亲的自我牺牲精神的电视广告;说“男人永远长不大”的电视广告;全是年轻女孩,没有大妈的电视广告。
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持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所谓的大叔型社会。
就为了支撑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我才一直被当作“女生机器”来培养吗?由于我被灌输“要活出自我”这样的思想,还有了不必要的期待,愚蠢地认为自己和男人是同样的生物。
作为一个女人,我从一开始就没有在综合职一直工作下去的希望。本来就不是这样规划的。所谓综合职,是指男性在有全职主妇支持的情况下,拼上自己的人生才能实现的工作方式。这是一场无法通关的游戏。公司里的男性毫无例外地都有做全职主妇的太太,为什么我之前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注意到?
女孩子总有一天会蒙着结婚生子的幸福面纱被赶出去,之后又会有新的女孩子进来填补空缺,于是构成职场的成员永远只剩下大叔和女孩子。
在描绘不同年代和性别的人的广告里,一定会有穿着校服的女高中生站在中心位置,老奶奶和妈妈们则被赶到最边上。
在游戏和动画的广告中描绘的女孩子,个个羞得满脸通红,胸部大得出奇。她们不像是人类,更像是为了情色而进行品种改良的怪物一般的存在。如果打开电视,就会看到中老年男主持人旁边,年轻的女助手正眉开眼笑或是点头哈腰来讨好观众,被大家评价为是“体贴后辈”或“重感情”的男明星,则拍打着女主持人或女明星来制造笑点。为了展现“家庭的羁绊”而一味描写母亲的献身精神,母亲确实是家务的主体。但是,“丧偶式育儿”、产后抑郁明明都已成为社会问题,到底要让母亲独自献身到什么时候才甘心?
就是因为在日本,才会有这种事发生。所有的日本人都生活在对女性的歧视之中。你真是个丑八怪,你这女人怎么这么没用——他们用尽各种手段试图让女性产生罪恶感。
作者:笛美
文:笛美编辑:周怡倩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