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允儿的灾难片,刺激又好笑!可惜后半段像插播综艺?

孟美岐《诛仙1》演技引发颇多争议,对比之下隔壁同样是女团出道的林允儿,表现似乎稳定很多。

林允儿主演的《极限逃生》豆瓣评分7.7,并未正式在大陆上映、但已有近三万人打分、热度并不低,口碑不够惊艳但放在类型片中也并不差。

多数观众对林允儿和曹政奭肉眼可见的努力,也持肯定态度。

更重要的是,《极限逃生》似乎又解锁了韩影的一条新套路,“惊险+好笑”模式,明明是分分钟叫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节奏,却又一言不合就穿插各色高能笑点

《极限逃生》没有“改变国家”那一类电影悲天悯人的气质,也没有标准商业动作片严丝合缝的流水线式成熟,但很有趣,有一种“已然生死一线还在当傻乎乎喜滋滋吃瓜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莫名喜感。

“逃生”也能这么好笑?

街道上空毒气四溢,徒手攀爬命悬一线,这样的死局里,曹政奭和林允儿的表现却处处是笑点,叫人刚提着一口气想惊呼、下一秒又感觉要笑出腹肌。

事实上这样的模式本质上也并不稀奇,诸多商业动作片都是刺激节奏里穿插笑点,《极限逃生》的不同点在于不是警匪、超级英雄等对抗式题材,而是灾难片基色和逃生模型;此外和常规的“有笑点”占比不同,《极限模式》的喜剧特色更加鲜明,几乎可以称为半部喜剧片。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奇葩设定?

第一点,惊险和喜剧元素的节奏配比。

隔壁《徒手攀岩》中徒手攀爬在山峰险壑间分分钟让人吓出恐高症和心脏病,纪录片的重点在于个人意志的强烈、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极限逃生》中的攀爬没太多的附加价值,仅仅是惊险的不得已的求生。

有意思的是,在完成“刺激”模式之后,电影后期的涉险都开始“不正经”。

同样是爬高楼,同样是分分钟可能坠入深渊万劫不复,但林允儿和曹政奭二人一本正经从一个大螃蟹上爬过去,紧张感一下子就拆解成了笑意。

不论是二人想要冒充二十人、搬来人形立牌,还是兄弟们搬来卡拉ok制造求救声量,抑或是二人决定救孩子们、倒地装人形模特,都蜜汁好笑。

明明很危急,明明很努力,林允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楼顶之后,曹政奭轻轻松松上来了,轻描淡写:这里有梯子哦。

常规模式下这种“傻乎乎”喜剧模式不会出现在紧张或致郁的灾难片中,但《极限逃生》里黏合得相当到位。

过于好笑无疑会消解电影紧张节奏中的刺激性,所以“笑”和“惊”两种情绪看似是紧密贴合、实际上区分得很明确。

第二点,程度和区域问题。

从剧作设定上来说,《极限逃生》是典型的灾难片背景,心怀怨恨的化学家一言不合就在市区释放有毒气体,“毒”雾迅速蔓延、几个街区都成了“灾区”。

但和“世界毁灭”或者“毒素迅速传染”等常见灾难片模式的不同点在于,电影里的毒气仅仅蔓延了一小部分区域,中毒之后的人们也不会如同丧尸一样产生攻击性。

由此,电影也营造出了一种大多数人都成功被营救了的境况,不至于尸骸遍地、四面楚歌;有大多数安全的正常人,才有继续大规模喜剧的空间。

第三点,围观视角。

曹政奭第一次爬楼时,众人就通过两部手机开启了直播模式。

后期被无人机意外发现、被电视台直播,更是引发了万千网民参与的“围观被互动”模式。

此时电影早已不再像灾难片或逃生模式,而更像一场参与度极高的嘉年华大秀。

无论是曹政奭对着无人机镜头画出他心中的逃生路线,还是无人机点头、绑着绳子完成神助攻,抑或是二人在屋顶跑酷一样拉风的旅程,都完成了从“被遗弃的逃生者”向“强力的表现者”转化的历程。

众人一惊一乍的围观视角,关心则乱却成了群魔乱舞既视感的画面,都是有效的喜剧感加持器。

电影始于感官刺激、终于好笑效果,但似乎也仅限于此,在两种模式的“混生”成功之外并无可圈可点之处。

影片槽点

第一点,对“深层话题”点到为止。

《极限逃生》似乎也并非只追求感官刺激和插科打诨的笑点,在有限的篇幅内也试图探究年轻人被“变成废品”的境遇问题。

男主角曹政奭所饰演的角色,一把年纪了还没工作,属于“干什么什么不行、吃什么什么没够”系列。

在小区里努力健身都惨被小朋友们嫌弃,编排了匪夷所思的段子来形容他就是个“社区傻瓜”。

作为众人眼中的lloser,他在母亲寿宴上简直快被亲戚朋友们烦死,对方还没开口寒暄就先张嘴“单身、待业”,除了多吃牛肉之外几乎生无可恋。

但一转眼遇到心仪的女孩,他又谎称自己升了科长,大写加粗的“傻小子”嘴脸。

电影塑造了“优秀的人被辜负被抛弃”,但仅仅停留在表面,没篇幅分心去讲“是什么让有为青年沦落如此”的大的社会议题。

论商业性和人文属性的融合,《极限逃生》只勉强完成了前一种、和隔壁《寄生虫》这样的扛鼎之作之间还隔着很远,在“类型片新模式”之外乏善可陈。

第二点,设定有潦草嫌疑。

论欧美类型片在亚洲文化语境下的重新移植,《极限逃生》的设定似乎颇有潦草之嫌,不及《釜山行》成功的“丧尸片”范式,当然后者可以归根于有颇为完备的设定体系可供借鉴和移植。

《极限逃生》里的“毒雾”目测效果是升到一个高度之后便不再变动,有毒和无毒之间似乎有一堵看不见的墙;纵使电影里解释了“越远越稀薄”,但总感觉这个气体的质地不像气体而更像棉花糖、或者像一堆棉絮。

总感觉剧组在欺负我化学差,隐隐觉得哪里不对但又说不出一二三四来;总之,楼顶无毒这样的设定,观感非常简单粗暴。

对接现实的真实细腻可信程度严重缺失,所幸后半段主要走“好笑”模式、也不在乎设定是否严丝合缝。

第三点,后期“狂欢化”的转变、衔接不够细密。

出租车司机一言不合听说对方可能是战友、就连命都不要了、载着众人开往有毒区域。

三下五除二画面又变成了全网围观二人“跑酷”。

嘉年华的喜剧狂欢既视感达成了,然而前半段似乎还打算顾及的“现实”基色此处已经被彻底放弃,从无人机到直播到救援都显得非常儿戏

和“喜剧感”增加同时发生的,是影片前半段“正常”既视感的迅速贬损。

后半段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越看越像综艺节目。

当然,能拍出一部如此刺激的喜剧片、或者说如此沙雕的逃生片,都已经算是“有毒”的小惊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