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75周年的变与不变

​联合国75周年

在挑战中重塑国际秩序

75年来,联合国不断发展壮大,会员国达到了193个。以它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使人类在二战后再也没有遭遇过世界性战争。旧问题或许已经消失,新挑战却层出不穷。

75年后的今天,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令全球陷入了危机,也令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愈演愈烈:日前,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全面和协调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决议,获得193个成员国中169个国家的压倒性多数同意。而美国和以色列却投下了反对票,形成了169:2的异常格局。

9月22日的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美国总统特朗普继续走他的大选宣传路线,耗时7分半钟的讲话,一如既往地开启了“自夸”模式:称赞美国去年的碳排放量低于其他任何国家;伊斯兰国组织已经被100%消灭了;北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强大。

特朗普说,美国的新型武器研发处于前所未有的水平;美国正在实现担任和平缔造者的使命,促成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和平协议;甚至呼吁其他国家效仿“美国优先”政策。

此外,他还11次提到了中国,近乎疯狂地将新冠疫情的“锅”甩给了中国。在疫情失控时,把原本面向国内观众的信息带到了全球舞台上,为选情服务,扰乱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让团结抗疫的紧迫任务更难得到实际推动。

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则重申了中国支持多边主义,将抗击病毒视为国际合作的机遇、并首次发布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具体计划。

同时习近平也不点名指出“任何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主宰他国命运、垄断发展优势的权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权、霸凌、霸道”,中美形成了鲜明对比,中美纷争不仅限于两国,而是两国对构建一个怎样的国际社会存在分歧。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世界不能承受两个最大经济体将全球分裂成巨大裂缝的未来,技术和经济分歧不可避免地有可能演变为地缘战略和军事分歧,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这种情况。世界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而不是更少。加强多边机构,而不是撤退。更好的全球治理,而不是所有人的混乱自由。流行病颠覆了整个世界,但动荡也为新事物创造了空间。”

联合国的过去与现在

联合国诞生于二战结束初期,产生于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特别是安理会议事机制的设立,经历了冷战和全球化浪潮,在阻止战争爆发,防止地区安全局势恶化、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75年前的1945年6月,在夺去了约7000万人生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终结之际,来自全球51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齐聚美国旧金山,希望建立一个组织来捍卫和平,帮助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6月26日,代表们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并以传统的举手表决方式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从此,这份根本性文件便成为了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的“永恒指南”。

1945年10月24日,二战结束后不久,联合国正式成立。当时它的核心任务:一来是共同防止类似于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法西斯力量的崛起;二来是通过设立这样的协调机构,调整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消除热战冲突。

但很快,联合国就陷入到了冷战的泥潭中,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联合国成为了西方国家的内部游戏场。真正令联合国大放异彩,成为重要的国际组织机构,是在冷战结束,全球化兴起的时候。

特约时事评论员 刘子军:

联合国成立以后,首先第一个避免了战争,第三世界大战没有爆发,这是最大的功劳。第二个就是联合国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人类不是说所有的发达国家在发展,发展中国家、贫穷国家就不发展了,你要促进75亿人共同的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战争问题,疾病问题、贫穷问题、饥饿问题这些基本的生存权。

刘子军:第三个联合国它是一个避免发生分歧的部门,大家在一起好商量,通过统一的决策。比如朝鲜半岛问题,如果说美国单方面打了朝鲜,朝鲜有可能把弹道导弹打到日本、打到韩国,到时候是不是东北亚战争开打,它避免了一系列战争出现,有一个管控分歧和战略误判的作用。第四个讲到了制定规则,联合国层面大家有一定的规则遵守,这个机构作出判决有一定的约束力。

随着国际格局多极化的推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崛起,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体系,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大大削弱了现有国际多边机制的合法性和效能。现有框架越来越难以适应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联合国深入改革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试图另起炉灶,比如公共卫生领域,美国在宣布退出世卫组织后,加紧拉拢印度、日本等国,成立所谓“印太抗疫对话机制”的“小圈子”。在经济领域,特朗普扬言要“彻底改变世贸组织”,联合欧盟和日本推动所谓“21世纪贸易新规则”,要为国际经贸机制制定更高的“市场准入标准”,威胁世贸如果不按照美国意愿改革,就考虑退出。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与担当

被美国攻击为“挑战国际规则秩序”的中国,一直努力融入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国际体系。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1971年,联大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如今,中国为联合国维和、反恐、能源、基建、卫生、教育等领域工作提供助力。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中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中国在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始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

截至2019年底,中方在非洲援建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惠及50余万当地民众,举办了100多期减贫培训班,为116个发展中国家培养减贫专业人才近3000人。另据世界银行估算,共建“一带一路”将使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强大动能。

此外,中国走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也正在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标杆。三代造林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耕耘奋斗,在塞罕坝林场筑起“绿色长城”;超过5亿人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低碳行动“种”出一片片“蚂蚁森林”;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的绿色技术银行,正推动环境治理修复示范及绿色技术转移转化。

截至目前,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80个减贫项目、118个农业合作项目、103个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178个促贸援助项目、134所医院和诊所、123所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在3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80余个项目,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今年是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第30个年头。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人员4万余人次,先后参加了26项联合国维和行动,15名中国维和军人为世界和平事业牺牲,中国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

30年间,出兵规模从小到大,部队类型从单一到多样,任务领域从简单到复杂,30年间,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实现历史性跨越,来自中国的“蓝色钢盔”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30年间,中国维和部队累计新建、修复约1.5万公里道路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1万多枚,接诊病人20多万人次。完成无数次巡逻、武装护卫、难民营搜查、谈判调查等任务。

中国质量、中国速度受到联合国和国际社会高度肯定。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中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任务部队中水平最专业、效率最高、训练最有素和最守纪律的队伍。”

9月18日,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白皮书显示,30年来,中国维和官兵的足迹遍布柬埔寨、刚果(金)、利比里亚、苏丹、黎巴嫩、塞浦路斯、南苏丹、马里、中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推进和平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驻在国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中国全面践行和落实对于联合国各项事业的庄严承诺,彰显了中国言出必行的大国风范;而值守在各维和任务区的中国蓝盔,更以过硬素质和能力诠释着大国军人的铁血担当。

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今晚21:57

凤凰卫视中文台《今日看世界》

编辑:张筱浛、林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