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董婷竹工笔重彩画
文\萧平
中国工笔重彩绘画发展到现代,逐步融入时代理念,建立了更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语言体系。与传统工笔重彩画相比,现代工笔重彩画除了在色彩搭配、媒材选择、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了明显的延展,对作品的情感注入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工笔画重在“工”字,人们在观赏优秀工笔作品时,通过画作中那一笔笔一丝不苟的巧密精细,更能体会到作者缜密丰富的内心世界。董婷竹正是这样一位细腻敏感的青年工笔女画家,她笔下的重彩山水作品中,人物往往大隐隐于清新之景,笔触间皆是诗情禅意。
▲《千与千寻》 133×64cm 绢本石色 2015
▲《春山》 80×120cm 麻纸石色 2007
熟悉董婷竹的人,都会亲切的称她为“竹子”。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是具有气节和胸怀的君子形象,董婷竹的画作也总是透出空灵隽永的人文情怀。她曾师从中央美术学院著名工笔重彩女画家蒋采萍,学院派的理论素养让她的作品具有深蕴的内涵,而且并没有陷入保守陈规的旧窠中。
如其在2011年所创作的2米×4.8米的六条通景式壁画《无忧花园》,灵感正是来源于佛教无忧花。佛祖释迦牟尼于无忧花树下诞生,无忧花树也成为众人的朝圣之地。画面中身穿常服的僧人不论是盘腿在树下静坐参禅,还是佛祖给众僧讲学传教,亦或是漫步于树林间,都呈现出宁静淡泊的超然姿态。在画面整体构造中,人物似是树林景色的点缀,但正是这树叶、莲叶、乔木叶、远山等浓淡有致的不同绿色,更能衬托人物追求真理、恬静致远的心理世界。在光影处理方面,作者更多参考西方绘画的技巧,将再细小的叶片都精益求精地完整表现出来。画面上方更有高僧得道升天,直入云霄奔向更超然的境界。董婷竹曾谈论关于这幅作品的创作理念:“无忧即佛”,只有内心拥有确切的平和,对佛法才能真正有所参悟。
▲《辛夷坞》 179x99cm 绢本重彩 2019
▲《五月槐香》200×200cm 麻纸石色 2007
▲《无忧花园》 200×480cm 纸本重彩 2010年
在董婷竹的所有作品中,不论男女都显得承平悠然,远离凡尘俗世的诱惑羁绊,更多展现出人最初的天然形态。我个人很推崇《一期一会》系列的工笔小品画,懂茶之人都明白这四个字的含义——人生随缘,万事无常,或许能聚在一起喝茶的机会一生也就一回,遇上了就要珍惜。
这一四联组画中,作者“选荣宝斋的冰雪熟宣以墨为底,并多次罩染水色”,可见她在下笔前的用心斟酌与全面思考。画面整体敷设黄绿色,似是茶的颜色,又是佛经卷的颜色,四周呈现舞台布帘形式,似乎寓意那形态各异、古老典雅的香炉茶具、笔洗毛笔和蒲团茶具,是人生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物件。细细看来,作者抛却了多余的线条,使画面肌理平滑、细节柔和,与远处山脉和天边的云朵圆日交相辉映,禅意绵绵。当画面映入眼帘后,再浮躁的心情似乎都能很快平静下来,沉浸在意境悠远的茶香袅袅中。品茶、参佛和中国画有着相似的情境,都可在过程中汲取智慧,收获安宁。
▲《华灯之夜》 80×120cm 麻纸石色 2008
▲《南山携老》140×170cm 麻纸石色 2010
▲《月光池塘》140×140cm 麻纸石色 2010
近年来,中国美术界有人提出“70后”画家的概念,这批青年画家在未来会逐步成为画坛的中坚力量。他们在艺术启蒙阶段受“85思潮”的影响,长大后接受来自新时代精神的感召,在创作理念、视觉效果、美学形态上都形成了一代人的独有风格,对他们绘画的研究和定性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许多工笔画家在构图和色彩方面融入西画因素不同的是,董婷竹主要以现代手法描绘丰富的东方质朴情愫,同道的画家对她有着中肯评价:“竹子画中的古老情致,源自于其对中国及其挣个东方古老精神的顽固守护,不论画家以何种材质、线形、设色及外在的风情构建画面,都无法掩饰内里的古老初衷。”在传统愈发弥足珍贵的年代,坚守这份本真难能可贵,而能在传统基础上让作品在新时期焕发出更多元的生机与活力,则离不开画家多年来对工笔画的精心钻研与多种尝试。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董婷竹的重彩工笔画,用心感受画中那份与万物共生的喜乐之情。
▲《原·风景》 绢本重彩 180×90cm 2014
▲《夜之罗浮》 60×130cm 绢本重彩 2015
▲《翡翠谷》 70×139cm 纸本泼彩 2016
▲《翠微深碧》60×120cm 绢本 2017
董婷竹 | 艺术家
董婷竹(竹子),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文化部青年联合美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彩研究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研修班导师,辽宁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营口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工作生活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