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常德园

□金迎春

常德园,沾天湖环湖路边一小园子也。

在沾天湖环湖路一带,共有五个这样的小园子,仿江南园林风格,围竹为篱,与周围隔开,自成一个独立空间,就是一方不同的小天地了。这五个小园子都小巧别致,围绕水做文章,一方池塘,旁边一座小木屋,一个小亭子,或者一道小桥,周围花木环绕,小道曲曲折折,即使地方本不大,也给人幽深之感。园子取名也有寓意,“世外桃源”“沅澧农韵”“一味园”“常德园”,我揣测,设计者或许是想将常德特色浓缩于此,让人在闲游中、在无意间即可领略常德风情吧。

在这五个小园子中,个人觉得,更喜欢常德园的设计精巧,喜欢它那种江南园林味道。

常德园,据我目测,面积也就一亩多吧,地儿不算大,可由于设计巧妙,重重叠叠的,让人以为好大一个园子呢,而这一效果的呈现,只因白墙的巧用。

常德园整体仍然是围竹为篱,它入口处的门则以白墙为框,这门也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取景框。入口处有三道门,通向三个不同方位,你所见也就是三种不同风格之画面。正对门的,是一些盆景,于是高高低低各种形状的树木进入镜框。仲春时节,浅绿、深绿、淡绿、浓绿、嫩绿、墨绿,还有你描绘不出的各种深深浅浅的绿,搭配着映山红的鲜红、鸡爪槭新叶的深红紫红映入镜头,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从右边的门进入,左边就是刚才从中间的门内看到的盆景,右边则是高大的树木,有些树上攀爬着紫藤,一串串紫花垂下来,浓郁的香味直扑鼻中。

往左边的门走,进去先是一间房,一边修有水池,有水从这里穿过,水池里养着水草,墙上也栽种着水草,因而这个房子很阴凉,夏天是个很好的避暑之地。若携一把古琴来此弹奏一曲,一定很美妙。出这小屋,是由白墙围成的一方小院,一角栽着一棵高大的三角枫,旁边搭配栽有红枫、南天竹等低矮的树木,墙角则是一丛芭蕉,这高高低低的搭配,加上粉墙的背景,构成了一幅让人心情愉悦的图画。另一边的白墙上,则爬着紫藤,墙角栽几竿竹子,与对角的芭蕉遥相呼应。这面墙上靠近那几竿竹子处开了两方小窗,外面可以窥见这里,里面也可透视外面,于是这窗既可作背景,也可充当取景框,这又是一幅画。出这小院的门右拐,又是一个小院,一道白墙将这小院与一方水池隔开,说隔开呢其实并未隔开,墙上有很大一个方框,这方框和入口处的门一样,是一个很好的取景框,无论你把镜头对准哪里,进入镜头的画面都美不胜收,而且从这方框里也正可以观池水、观花木,人在方框里,你也成了这画中人。紧邻这里,在刚才入口处那个小房间的反背,也是一方小院,一棵大桂花树下有石桌石凳,这里取名“善卷祠”,白墙上刻有善卷先生的历史传说。而临水池的一面墙,镶嵌着可以转动的木板,上面刻着“仁”“义”“礼”“智”等字样。

门套着门,门外有门,门里门外都是景,感觉“小院深深深几许”。再回到方才观池水的小院,沿水池右拐,就是方才从大门进来的地方,如此,你才算把这常德园看遍。这里池水相对宽阔些,全园以池水为中心,东北方是一个小院套一个小院,西南方是树木,这样就显得疏密有致。而且,因了这池水,这园子更有灵气,因为这里的水是流动的,这园得水之滋润,草木蓊郁,更富生机。

我国的园林建筑,为了丰富空间美感,常常采用借景、分景、隔景等方法来布置空间、创造空间。常德园用的应是分景、隔景的方法吧,这样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就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让人产生不同的情调。漫步这园中,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在这里,散步经过者必进园来鉴赏一番,还有一些人,看到这园子里地方宽敞、绿树成荫,景色如此优美,或把这里作为野餐之地,或是拍美照、拍抖音。还有人,带着琴箫等乐器,在这蓝天白云下,在绿荫清风里,尽情演奏一曲,这乐曲奏出的是盛世乐章,流淌着平凡人平常日子的幸福。

一方小小常德园,把大自然吸收于庭户之内,将常德文化、风光浓缩于一园之中,给了常德人这样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这方小天地,让我们看到常德之美,感受到岁月静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