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一课丨善于纳谏的唐太宗

唐太宗虽然出身于贵族家庭,但是他亲自参加了推翻隋朝的战争,亲眼看到农民起义的强大力量,他总结隋亡的原因主要是隋炀帝荒淫无度,违背民心。所以,唐太宗当了皇帝后,总是不忘隋朝灭亡的教训。他经常说:“百姓好比是水,帝王好比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即位之初,唐太宗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地处理国事。古时候,人们把统治者听取不同意见,明断是非,然后采纳正确的意见叫作“纳谏”。唐太宗很注意纳谏。有一次,他问大臣魏征,君王怎样才能“明”?怎样才是“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非常赞成这个见解。因为他知道自己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

微信图片_20201116072852.jpg

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个大臣建议:不满18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召。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诏书却被魏征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扣住不发。唐太宗问魏征为什么,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 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得到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18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负担呢?”唐太宗觉得魏征说得有道理,于是又重新下了道诏书,免征不到18岁的男子。

有一年,唐太宗准备到洛阳巡游,于是下令重建洛阳乾阳殿。大臣张玄素上书反对,他说:“因巡游东都而先修宫室,这不是当前的急务。关中是全国的要地,应千方百计使其保持稳定。当年我们把隋朝宏大奢侈的宫殿都拆毁了,才取得了人民的拥护。现在还不到10年,又要建豪华的宫殿,这会让天下的百姓怎么想呢?”唐太宗接受了张玄素的建议,说:“这是朕考虑不周。既然如此,就停建吧!”

唐太宗不仅能纳谏,而且能主动采取措施引导大臣评论朝政,提出改进意见。即位之初,唐太宗上朝时的态度十分严肃,弄得大臣们战战兢兢,很长时间没有人敢发表意见。唐太宗发现这个问题以后,主动改变作风,有意识地摆出一副和颜悦色的面孔,以减少大臣的畏惧情绪,对敢于批评朝政的大臣,还给予赏赐。

唐太宗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唐太宗的倡导下,大臣们都敢于直言,甚至连一个小地方官也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栎阳县丞刘仁轨是个小小的八品官,他反对唐太宗在秋收大忙季节出去打猎,要求改在冬闲的时候进行。唐太宗不但采纳了他的意见,还提升了他的官职,表示鼓励。

后来,魏征去世了,唐太宗十分悲痛,亲自为他撰写墓碑的碑文。以后他时常怀念魏征,说:“魏征死了,朕失去了一面镜子!” 唐太宗远征高句丽,劳民伤财,损失惨重。回来的时候,唐太宗想起了魏征,十分感慨地说:“假如魏征在世,他一定不会让朕去远征的!”

文/吕嘉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