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3年11月,在北京华辰秋季影像拍卖会上,李亚隆发现了一组关于上海闸北区中小学生的老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文革”中后期和改革开放初期,闸北区中小学生学工、学农、学军等活动。1992年,国务院组织开展对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对口支援,上海市静安区负责对口支援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市夷陵区,二十多年来,在上海的无私支援下,夷陵区从山区贫困县跃升到湖北省县域经济一类县市区十强。因为对上海的感谢之情,促使他们(李亚隆及其担任顾问的三峡摄影博物馆)拍得了这组老照片。
在摄影师雍和的推荐下,李亚隆及三峡摄影博物馆将这组照片提供给了澎湃新闻。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马广写下了一个关于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和他儿女们的故事,他的儿女试图用“在书中藏东西让父亲找出来”的方法让父亲对记忆保鲜,而有一天,一张属于父亲那个时代的老照片,突然间勾起了他的回忆。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在父亲患上阿尔兹海默症之后,老梁愈发讨厌老年痴呆这种说法,不仅因为痴呆二字略带贬义,还因为这四个字并没有体现出它是一种疾病。只要是疾病,就有治愈的可能,虽然希望渺茫,但老梁并没有放弃,每每看到有关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新药物的新闻,他都会第一时间点击查看。
事实上,只有晚期的患者才会痴呆,早期的病人只是会出现一些认知障碍,比如经常忘事,出门忘带钥匙,做饭忘关火等等。很多子女会将这些症状误认为是父母老去的正常状态,因此错过了干预和治疗的最佳时期。所幸老梁父亲的病情发现得很早。这得益于他姐姐是医生,在父亲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征兆时,便果断带他去医院做了检查,很快就拿到了确诊报告,当时母亲去世还不到一年,对于尚未走出悲伤的老梁来说,无异于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老梁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在父亲生病之初,三个人着实手忙脚乱了一阵子。主要的矛盾是父亲不能再独自生活,又坚决不要保姆,他们三人又都要上班,没时间陪他。最先做出牺牲的是哥哥,因为身体本就不好,干脆办了病退,一方面既可以在白天照顾父亲,又能抽空带带孙子,也算是一举两得。白天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晚上父亲也需要人,老梁想自己搬过去,被姐姐拦住了。姐姐前几年离婚,一个人生活,搬家也容易,空出的房子还可以租出去,又额外多了一笔收入,更重要的是,父亲向来宠着姐姐,她在身边,父亲也更有安全感。工作日都安排好了,老梁则主要负责周末和节假日。医生建议,要多带患者接触人,多说话,保持社交,老梁便想着法地带父亲出去玩。天气好,就带他去公园,晒晒太阳,和老朋友们聊聊天,但大多数老朋友,他已经忘记了人家的名字,嘴上却从来不承认。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他和老朋友的对话往往是这样的。
“你来啦?”
“嗯,你最近还挺好的?”
“我挺好,你呢?”
“我也挺好。”
“你还记得我是谁吗?”老朋友问。
“你我还能不记得啊。”老梁父亲答。
“那我是谁啊?”
“你是我的好朋友啊。”
“那我叫什么啊?”
“你看看你,怎么连自己名字都忘了。”
老梁喜欢听父亲和老朋友聊天,看他像小孩子一样耍小聪明。虽然他的记忆力不行了,但还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幽默感,这让老梁感到安心。
如果天气不适合去室外,老梁就带父亲去逛商场。老梁发现父亲还挺喜欢逛商场的,知道很多品牌,不仅认识优衣库、耐克这样的大众品牌,还认识不少奢饰品。这是古驰,那是巴黎世家。这让老梁颇感意外,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是纯粹的钢铁直男,应该对这些品牌不屑一顾才对。和姐姐聊起来,老梁才知道,这些都是妈妈的功劳,过去经常拉着父亲逛商场,给他普及了不少时尚知识。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一年后,老梁发现父亲渐渐失去了逛商场的兴趣,对于这是什么牌子的提问变得爱搭不理。如果问多了,他还会不耐烦。“和我有什么关系。”“这是哪啊,太吵了,我要回家。”而他口中的家也发生了变化,有时候坐在客厅里,他也会说要回家,只有回到卧室,或者进了书房,他才会重新放松,认为真的到家了。
就在大家以为父亲的病情正在滑向更严重的阶段时,情况又出现了好转的迹象。这一次是老梁的哥哥发现的,父亲又开始折腾他的书了。之所以说又,是因为曾经有一段时间父亲特别喜欢往书里藏东西,有时是钞票,有时是商场小票,有时是废塑料袋,甚至是卫生纸,统统像书签一样夹到书里面。这一次正好相反,他开始从书里找东西了,一本一本从书架上拿下来,像寻宝一样仔细翻找,但你要问他找什么,他又说不上来。偶尔找出一件他自己之前藏的东西,就会高兴地说,找到了。兄妹三人都认为这是好事儿,便想着法地往书里藏东西,让他找出来,逗他高兴。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这一天是周六,梅雨季里少见的大晴天,老梁赶紧带父亲出门,去公园溜达了一大圈。父亲状态很不错,见到人就打招呼,也不管认识不认识。回到家里,吃完午饭,睡一个小时午觉,醒来后,父亲在各个房间转了一圈,好像在寻找什么,最后才进了书房,开始翻书。老梁好似不经意,也跟进去。
“爸,你找你什么呢?”
如他所料,没有回答。
老梁也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学着父亲的样子,仔细翻找。
“是找书啊,还是找东西啊,你告诉我,我帮你找。”
依旧没有回答。
老梁从书架上拿出一本《红楼梦》,问父亲,你还记得这本书是哪来的吗?
那是母亲和父亲谈恋爱时,母亲送给父亲的,但他显然已经不记得了。
“这是本好书。”
父亲接过《红楼梦》,轻轻摩挲。
“这本好书叫什么呢?”老梁知道父亲已经不认字了,但还是想试试。
父亲好似没听见他的问题,照常翻书,一下就翻到了东西,这让他十分意外,停了几秒,才把东西拿出来,是一张照片。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这是什么啊?”老梁明知故问。
父亲拿着书和照片,坐到书桌旁。老梁也凑上去。
“这就是你要找的东西?”
父亲不响,将照片端端正正地摆在桌面上,接着翻书。
“对,再找找,看看还有没有。”
很快,父亲就找出了第二张、第三张……最后一共有三十张,全部是黑白照片,一字排开铺到桌面上。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这都是谁的照片啊?”老梁又问。
父亲不答,拿起左边第一张照片,举到眼前看了半天。
照片上,几个小学生模样的孩子正在学习修鞋,给鞋底上胶。
老梁问,有认识的人吗?
父亲不上当,反问老梁,你认识吗?老梁摇头。父亲放下照片,按照顺序拿起第二张。老梁重复刚才的问题,父亲接着反问,然后是第三张,第四张……第七张是单人照,一个小姑娘坐在岗亭里,正在对着话筒念稿子。老梁决定换个策略,指着小姑娘说,这不是我姐吗?父亲举着照片足足看了两分钟,就在老梁怀疑他是不是走神儿了,他摇了摇头,说不是。
隔了几张,又出现一张照片,上面有很多青年人,打着横幅,好像在游行。横幅上的字很清晰。老梁又问父亲,你看看,这写的是什么?
父亲直接把照片递给老梁。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你念念。”
“上面写的是:学习吕世才,发扬雷锋精神。吕世才是谁?”
“不认识。”
父亲继续看照片,被其中的一张逗笑了。这是难得一见的场面,老梁一边拿出手机拍照,一边问父亲,你笑什么?
“这个像你。”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照片上是一队小学生,前面几个男孩儿拉着一辆车,车上扯着标语:止园路小学送肥队。父亲指的正是最前面拉车的男孩儿。
“就是我吧?”
父亲摇头。
“不是。”
“为什么?”
父亲不响,继续看照片,照片上又是一队小学生。
“这人我认识。”父亲的语调少有地出现了起伏,让老梁颇为惊喜,赶紧问,哪个?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照片里,在小学生的对面站着一个军人教官,背对着镜头,根本看不到脸,父亲指的却是他。
“你确定吗?这都看不见脸,你怎么认出来的?”
“看站姿就知道,是我的战友。”父亲曾经当过兵,有很多亲密的战友,但仅仅从站姿就能认出是不是自己的战友,老梁还是不信的,但他仍旧顺着父亲的思路继续试探,看看能不能让父亲想起更多的事情。
“他叫什么名字?”
父亲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的眼睛亮了一下。
“想起来了。”
“他叫什么?”
父亲摇头,露出许久未见的得意表情。
“这些照片,是那个谁带来的。”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这组照片是老梁偶然从网上看到的,因为记录的是父亲那辈人年轻时的场景,他觉得可能会引起父亲的兴趣,便下载并打印出来,藏到了书里。算起来,已经是第五次被父亲看到了,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老梁赶紧追问,那个谁是谁?同时拿出手机,录制视频,记录这个在他看来堪称神奇的时刻。
“就是我战友的儿子。”父亲不耐烦地挥了挥手里的照片,好像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记忆来之不易,显得有些着急。
“他叫什么名字?”
“哎呀,”父亲站了起来,来回踱步,这是他心情急切的表现,“他还来过我们家呢,哪一年呢?”他被自己的问题难住了。
老梁赶忙替他疏通,“不重要,往下说。”
“嗯,是一个下午,从东北来的,长春的,长得白白净净的,不像他爸,我们聊了一下午,是个好孩子。”
“然后呢?”
“然后,他带了好多老照片给我们看。”
“再然后呢?”
“再然后,他是来看病的,当时下岗了,生活挺困难,我们留他吃饭,你妈包了饺子,东北人就爱吃饺子,临走我们还拿了一笔钱给他。”
“他要了吗?”
“说了好半天,他才收下,坚持写了欠条。”
“后来呢,还了吗?”
“还了,你们还认为人家是骗子,后来人家把钱寄了回来。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父亲坐下,重重叹了口气。
“你们还有联系吗?”
父亲想了想,摇摇头,继续看照片,但显然没有了刚才的精神头儿,又看了几张便失去了兴趣。老梁也怕他太费神,便提议给他洗澡,他欣然同意。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洗完澡,父亲又困了,老梁安排他睡下,又回到书房,将照片重新夹入书中,等待父亲下次翻找。之后,老梁又看了遍刚才的视频,不禁有些感动,不仅仅因为父亲的神奇表现,还因为他讲的这个故事。其实,那个人就是骗子,父亲收到的钱是他们兄妹寄的。当时他们暗地里是埋怨父亲的,怎么能轻易让陌生人进家门呢,还给钱,但为了安慰父亲,不愿他上火,又偷偷假扮骗子寄了钱。现在再看,父亲的善意总归没有浪费。老梁将视频分享给哥哥和姐姐,过了一会儿姐姐发来语音说,她打算用视频发个朋友圈,让他帮着想想文案。他冥思苦想了半天,写了一句话,给姐姐发回去。
每一点善意都是埋藏在人生路上的宝藏,总有一天会在记忆里闪闪发光。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李亚隆/三峡摄影博物馆 供图
文字作者简介
马广,作家,编剧。东北出生,现居上海。从事过教师、广告、策划等职业。出版作品有《明日不再来》《盲神》等。最新长篇小说《失人絮语》刚刚于《萌芽》结束连载,即将出版。
供图者李亚隆自述
2013年11月,在北京华辰秋季影像拍卖会上,我们(三峡摄影博物馆)发现了一组关于上海闸北区中小学生的老照片。照片有235张,绝大部分为10×12英寸的大幅照片,记录了“文革”中后期和改革开放初期,闸北区中小学生学工、学农、学军等活动。
1992年,国务院组织开展对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对口支援,上海市静安区负责对口支援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市夷陵区。二十多年来,在上海的无私支援下,夷陵区从山区贫困县跃升到湖北省县域经济一类县市区十强。因为对上海的感谢之情,促使我们拍得了这组老照片。
2015年,上海闸北、静安合并成静安区,使我们收藏这组照片动因有了归属。
供图者简介
李亚隆,湖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宜昌市摄影家协会顾问、三峡大学特聘教授。
鸣谢:雍和